第七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

第七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

在第9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第七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於2014年6月14日至16日在河北廊坊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該活動由河北省文化廳和廊坊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省民眾藝術館、廊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廊坊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活動採取政府主辦、社會參與的運作方式,以“傳承·保護·培育·涵養文化生態,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主題,“演繹民俗風情,薈萃民俗美食,博覽民俗百工,涵養文化生態”是此次活動的特色。

今年的民俗文化節包括:民俗踩街表演、開幕式、“燕趙風華”非遺展演、“燕趙百工”傳統手工藝展示、“燕趙百味”特色名吃展銷、宣傳貫徹《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座談會、河北省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展播、傳承保護和培育涵養文化生態專題講座、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專題講座、全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圖片展十大板塊。

6月14日上午,以舞獅、小車、吹歌、挎鼓、踩蹺、音樂會、中幡等組成的民間藝術表演隊,在廊坊國際會展中心廣場舉行了民俗踩街表演,現場氣氛熱烈。

舉辦時間,舉辦單位,舉辦內容,開幕式,5個板塊,展示特色,舉辦講座,舉辦背景,活動影響,

舉辦時間

在第9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第七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於2014年6月14日至16日在河北廊坊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展覽展覽

舉辦單位

該活動由河北省文化廳廊坊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省民眾藝術館、廊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廊坊國際展覽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活動採取政府主辦、社會參與的運作方式,以“傳承·保護·培育·涵養文化生態,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主題,“演繹民俗風情,薈萃民俗美食,博覽民俗百工,涵養文化生態”是此次活動的特色。
非遺節目表演非遺節目表演

舉辦內容

今年的民俗文化節包括:民俗踩街表演、開幕式、“燕趙風華”非遺展演、“燕趙百工”傳統手工藝展示、“燕趙百味”特色名吃展銷、宣傳貫徹《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座談會、河北省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展播、傳承保護和培育涵養文化生態專題講座、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專題講座、全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圖片展十大板塊。
歌舞表演歌舞表演

開幕式

2014年 6月14日上午,以舞獅、小車、吹歌、挎鼓、踩蹺、音樂會、中幡等組成的民間藝術表演隊,在廊坊國際會展中心廣場舉行了民俗踩街表演,現場氣氛熱烈。
伴隨著熱鬧的踩街活動,民俗文化節的開幕式在廊坊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展覽館B館南廣場舞台正式舉行,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宣布活動正式開幕。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單行本頒發儀式。

5個板塊

“燕趙風華”非遺展演的演出共分5場,主辦方精選了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俗類國家級和省級非遺項目參與演出,突出了民俗文化節的民俗味道。每場演出分5個板塊。第一個板塊“燕趙風·風舞鼓動”,作為序曲有舞獅、舞龍、高蹺、中幡等齊上陣,歡快熱烈。第二個板塊“燕趙情·情滿人間”,有以國家級非遺項目大名草編為原型創作的舞蹈《草編新韻》、有傳統器樂陶塤演奏、傳統音樂項目子位吹歌、傳統舞蹈《茉莉花》,以及民歌、漁歌等,為觀眾帶來了別樣的感受。第三個板塊是“燕趙神·神技天幻”,古彩戲法《南花園民間戲法》讓人目不暇接,廊坊文安縣的傳統雜技《桿會》、滄州的傳統雜技《空竹轉碟》、傳統武術《飛叉》等奇絕驚險,風格各異;廊坊市的文安八卦掌、滄州市的八極拳、邯鄲永年的太極拳、承德豐寧縣的黃旗武會等傳統武術項目表演也紛紛亮相。第四個板塊是“燕趙韻·韻致甘醇”,樂亭大鼓、高腔、評劇、河北梆子等河北省代表性的地方戲劇、曲藝輪番上陣,讓戲迷朋友大飽耳福。第五個板塊“燕趙魂·魂震太行”,滄縣舞獅、廊坊廣陽區龍舞,以及歌伴舞《燕趙情懷》大氣雄渾,為演出畫上圓滿的句點。
節目表演節目表演

展示特色

“燕趙百工”傳統手工技藝展示的地點設在廊坊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展覽館。活動精選了約120項河北最具地域風格和代表性的國家級、省級及廊坊市級傳統美術、傳統醫藥類項目,通過展板、實物和現場演示等方式傳播了這些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現場展銷的各類作品和產品深受觀眾歡迎。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精湛技藝,讓觀眾直觀真切地了解和認識燕趙優秀傳統文化,觀眾可觀、可購,亦可親手參與製作。
“燕趙百味”特色名吃展銷活動精選了河北省30項列入各級非遺名錄的飲食類項目,薈萃燕趙眾多特色美食,現場展示了各色美食的原材料、製作工具、製作過程、成品、圖片資料等。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加工技藝,觀眾可欣賞、可品嘗、可消費。參展項目包括:寧晉餄餎、河間驢肉火燒、新宗燻肉、撫寧白腐乳、蜂蜜麻糖等。
今年3月21日,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於6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在本屆民俗文化節中,主辦方圍繞《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頒布實施舉辦了一場座談會,宣傳了《條例》出台的重要意義,提高了全社會非遺保護的法律意識。
講座講座
本屆民俗文化節還精選了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點的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如蔚縣打樹花、武強木版年畫、豐寧滿族剪紙、廊坊市安次區第什里風箏、定瓷製作技藝等,製作了一部紀錄片,在展館內全天滾動播放。

舉辦講座

傳承保護和培育涵養文化生態專題講座由河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王離湘主講,他解讀了傳承保護和培育涵養文化生態的時代背景、重要意義和思路舉措,進一步弘揚傳統美德,喚醒文化自覺,張揚主旋律,集聚正能量,為河北科學發展助力。
南京大學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徐藝乙帶來了《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專題講座。徐藝乙就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記住鄉愁、傳承文明進行闡述。
河北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圖片展以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展出了河北省正定古城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1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相關資料和保護成果。
此外,河北省文化廳、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還編印了《第七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節刊》,把本屆民俗文化節各市參展項目、廊坊國際會展中心等有關資料進行了圖文並茂的整理匯總,印刷成冊,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舉辦背景

河北省民俗文化節正式命名始於2008年,活動的開展源自2006年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2006年至今,每年“文化遺產日”期間,河北省文化廳都會舉辦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大型文化活動。為打造活動品牌,自2008年起,河北省文化廳正式命名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每年舉辦一次,至今已成功舉辦了6屆,成為該省具有較大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知名文化活動品牌。自舉辦以來,河北省民俗文化節堅持“圍繞中心、惠及大眾、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理念,一年一主題,一屆一特色,組織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廣場、進社區、進旅遊勝地等,豐富活躍了民眾文化生活,弘揚了傳統文化,促進了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本屆民俗文化節繼續實行“地方申辦、省地聯辦”的運作模式,這種模式整合了地方非遺資源,調動了各地和社會力量的參與,使文化發展成果惠及更多民眾。
展廳展廳

活動影響

河北省民俗文化節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指導原則下積極嘗試,將民俗文化與旅遊、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相結合,拓展了形式,擴大了影響,取得了顯著成效。活動開展以來,極大地提高了社會各界對非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使民俗文化節成為展示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成為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成為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方式。因為河北省民俗文化節鮮明的時代主題、豐富的活動內容、廣泛的社會影響和惠民的辦節理念,2013年,河北省民俗文化節被文化部評為全國社會文化藝術領域政府最高獎——群星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