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山關戰鬥

婁山關戰鬥

婁山關戰鬥是指1935年2月,紅軍三軍團十三團在婁山關關北紅花園與黔軍第六團發生的一場戰鬥。

基本介紹

  • 名稱:婁山關戰鬥
  • 地點:婁山關
  • 時間:1935年2月
  • 參戰方:紅軍,貴州軍閥
  • 結果:紅軍勝利
  • 傷亡情況:黔軍被殲滅600餘人,紅軍傷亡100餘人
戰鬥背景,地理信息,戰鬥經過,戰鬥結果,戰後紀念,

戰鬥背景

1935年1月7日,紅軍長征途中占領遵義。貴州軍閥王家烈、候之擔聞訊,慌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老巢。為確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義建立新戰略根據地,確保主力部隊在遵義休整和遵義會議的安全,中央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率部追擊,向北逃竄的敵軍,奪取婁山關,以防禦川南之敵向遵義進犯。

地理信息

婁山關又名婁關、太平關,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拔1576米,婁山關上千峰萬仞,重崖疊峰,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自古被稱為黔北第一險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鬥經過

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烏江天險。
婁山關戰鬥態勢圖婁山關戰鬥態勢圖
1月6日,紅軍先頭部隊進入遵義城。為了建立黔北防禦,保證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新根據地”,中央軍委決定派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追殲北竄之黔軍侯之擔部,攻克婁山關,占領桐梓縣城。命令一下,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即到遵義城北門四團駐地部署了戰鬥任務。四團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當即率部隊北進。部隊抵板橋,消滅敵人一個前哨排。同時對婁山關敵情進行偵察,決定採用一路正面強攻、一路繞關東小道抄襲的戰鬥攻克婁山關。
1月9日,四團由板橋分道出發。一營長李光順率一營擔任正面主攻,沿公路以梯隊形式展開向關口推進。二營為二梯隊集結山腳待命。偵察隊長潘峰率偵察隊和工兵連從關東側小路向敵人側後前進,意在截斷敵後路,並襲擾桐梓縣城。扼守在婁山關上的敵人,是從烏江防線潰退下來的黔軍第三旅林秀生部兩個團,膽寒若驚弓之鳥。紅軍尚未攻關,敵軍即用電話向其軍部請求增援,敵軍部電話命令守敵“不準後撤一步”,並命其注意警戒關口東邊小路,提防紅軍從側後襲擊桐梓。時正下雨,紅軍通信班戰士搭電線於敵人電話線上,竊聽敵人通話,知敵人東側空虛。耿飈團長即命正面部隊暫緩進攻,命令關東側偵察隊、工兵連迅速斷敵退路。通信班又竊聽到敵人軍部命關上守敵撤退的電話,知道守敵要棄關退守桐梓。正面強攻部隊即以密集火力,從關南發動總攻,迅猛殺上婁山關。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圖死守關口,向北退卻。紅軍冒著槍林彈雨,沖入敵陣,與敵人白刃肉博,占領關口。敵人向北狼狽逃竄,沿途丟棄武器、煙槍和大量軍用物資。四團乘勝追擊下關,經南溪口、紅花園直撲桐梓縣城。潘峰率領的側翼部隊已克桐梓,俘敵數百,繳獲大量物資。當天,紅二師師部進占桐梓,婁山關戰鬥大獲全勝。
1月10日,紅軍追殲敵人,在新站與敵侯之璽部兩個團激戰一整天,並擊退川敵廖海濤部,11日進占松坎。紅一師與第十團亦從遵義趕到,進駐桐梓、新站、松坎、酒店埡與川軍對峙,組成了遵義的北面防線。
2月25日凌晨,紅三軍團在軍團長彭德懷的率領下,採取正面攻擊和兩翼包圍的迂迴戰術,再度向婁山關挺進,指揮紅一、三軍團,與敵軍為爭奪關口展開激戰。敵人倉皇應戰,憑險據守,紅軍向黑神廟猛烈攻擊,並在點燈山急調部隊從東側迂迴,殲滅敵軍4個團。隨後又乘勝追擊,擊敗敵軍2個師。

戰鬥結果

攻占婁山關一戰,黔軍被殲滅600餘人,紅軍傷亡100餘人,取得紅軍長征以來的首次大捷,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戰後紀念

毛澤東同志在婁山關上感慨萬端,吟出了長征中最為悲壯的著名詩句《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描寫了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