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堅

婁堅

婁堅(1554年-1631年),字子柔,一字歇庵。祖籍長洲,徙江東(今高橋鎮),後徙嘉定城南。年五十,貢於春官,經明行修,擅詩古文辭,從歸有光游,融會師說,成一家言。和平安雅,以真朴勝人。詩律在元和長慶間,古風尤勝。書法大蘇,妙絕天下,尺書寸簡,人爭傳購。

基本介紹

  • 本名:婁堅
  • 字號:字子柔、歇庵
  • 所處時代:明代中晚期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江東(今高橋鎮)
  • 出生時間:公元1554年
  • 去世時間:公元1631年
  • 主要作品:《學古緒言》、《吳歈小草》
  • 主要成就:長於書法
人物簡介,所具才能,詩文,書法,有關評價,

人物簡介

婁堅祖上曾為宮廷御醫,後世代行醫。父親婁巽之為嘉定神童,末成年時,已補博士弟子第一。他十分注意培養教育婁堅。還在婁堅的少年時代,婁巽之就把婁堅送到安亭,讓他師從古文大家歸有光先生學習。婁堅的同學中,還有他的表哥唐時升。在歸有光的悉心教育下,婁堅與唐時升刻苦求學,成為歸有光的高足。由於詩文出眾,在江南一帶漸具文名。
婁堅半身像婁堅半身像
婁堅所處的時代正值明代中晚期,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把持朝政,明王朝內憂外患,處於最黑暗腐敗的時期。婁堅與唐時升、李流芳程嘉燧聲氣相通生,人們尊稱“嘉定四先生”,他們以學問品行為重,鐘情於文學藝術,徜徉于山水園林之間,與海內的文人雅士交往,成為世人所矚目的一個集團。

所具才能

詩文

婁堅的文章繼承了歸有光的傳統,風格和平安雅,能以樸實動人,成一家之言。他的文集《學古緒言》,書名透露出他學習歸有光古文的立意。此書後被收入《四庫全書》。
婁堅的詩也有其自身的特色。他的律詩模仿元稹、白居易,有中唐的風韻,古風的成就較高,有《吳歈小草》傳世。吳歈是吳地一帶對民歌、散曲的一種稱呼,以吳歈為詩集的名字,一方面表現了婁堅對地方民歌的重視和熱愛;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他的謙虛,意思是他的詩文不過像吳地的民歌一樣平常普通。

書法

婁堅擅長書法。早年他學習鐘繇王羲之的字,晚年乃改學蘇軾,一洗柔媚之習。當時社會上十分推重流行董其昌的書法,而婁堅對此很不以為然,他認為董氏的書法秀整有餘,而蒼勁不足。越至晚年,婁堅的書法成就越高。他的書法作品被人們稱為“天下絕妙”。清代康熙年間,蘇州著名文人顧嗣業到嘉定訪友,在一間破屋檐下看到一塊被棄置不用的匾額,上面有婁堅題寫的“秀野園”三個大字,他越看越愛,兩足像被吸住似的,捨不得離開。最後與物主商量,買下帶回蘇州,掛在自家的園圃中,日夜與之為伴,一時傳為佳話。
如今,在嘉定仍然可以看到婁堅的書法作品。婁堅的書法長卷珍藏於嘉定博物館。他的石刻書條“涉趣橋”在秋霞圃內,嘉定法華塔也刻著由他題名的字跡。

有關評價

婁堅的知識十分廣博,造詣深厚。如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散文名篇《赤壁賦》中有這樣幾句:“惟江上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之所共食。”現在的一些版本中,將“共食”改作“共適”。而過去的刻本中都作“共食”。關於這個“食”字,確乎費解。宋代大學者朱熹的門人曾問朱熹:這個“食”作何解釋?朱熹說:“這像食邑的‘食’字—樣,是‘享受’的意思。”(見《朱子語類》)而婁堅認為,佛經上有“風為耳之所食,色為目之所食”一語,是精於佛經的蘇東坡在這裡用了典。無疑,婁堅的解釋最接近蘇東坡的原意。
婁堅蘇州石刻像婁堅蘇州石刻像
婁堅不是一個冷漠的庸儒,而是一個有使命感的文人。翻開他的《學古緒言》,就可以看到不少關心百姓,熱心於地方事業的文章,這些文章洋溢著他一片拳拳之心。為了培養人才,振興嘉定的教育事業,他曾寫了《上督學王御史書》,批判了當時的“空虛無實之學”。當嘉定大澇、百姓家中無糧、災情嚴重之時,婁堅毅然以《與陳明府論水災書》,上書嘉定知縣,提出放糧賑災,以拯救“萬戶嗷暾待哺”的災民,書信最後,婁堅慎重地勸告知縣不要以“書生不識時務,而笑之為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