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宮觀春祭

娘宮觀春祭

春祭由娘宮觀主辦,揭陽慈善會、文化界、藝術界、慈善團體負責人參加。儀式隆重,場面莊嚴肅穆;氣氛熱烈虔誠。祭禮皆遵古法有序進行,鳴炮、鼓樂齊鳴,整衣冠,擊鼓,鳴金,淨手;向五帝行一跪三叩禮;敬酒、敬茶、敬饌、敬飯、敬甜圓、敬五穀種、敬發粿、敬三牲等。接著,宣讀祝文、讀禱詞,焚祝文。最後,向日月敬大吉,獻元寶等。每一項內容都申奏鼓樂,弦歌和鳴。參與者虔誠行禮,崇敬備至。典儀過程,貫穿著傳統禮俗,既給人以端莊清新之感,又給人以至誠尊先聖之教化。

節日簡介,春祭流程,歷史發展,相關傳說,古代春祭,

節日簡介

春祭原屬官方活動,據資料記載,春祭習俗興於漢代,祭拜的對象是神農氏,即炎帝,也稱先農大帝。官府在立春這天,要舉行“迎春”、“鞭春”大典。“鞭春”就是鞭打春牛,春牛以土塑成,地方官親自鞭打春牛,以策勵春耕。潮汕民間習慣把立春稱為“拍春”,應該就是源於這種習俗吧。中國人幾千年來以農立國,勸農是歷代地方官的重要職責,於是春祭也就有了一整套莊嚴隆重的儀式。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地方的農業已經不是經濟主體,但春祭活動卻延續不停,並慢慢地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含,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嚮往,希望在即將到來的一年裡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市區道教娘宮觀很好地傳承了這一民俗文化,保留了春祭典禮的完整風貌。

春祭流程

春祭拉開了序幕。參加祭祀人員虔誠而立,當司儀宣告儀式開始後,禮炮響起,鼓樂齊鳴。由娘宮觀法人代表邢培鋒等三位道長組織的主祭團遂先行“整冠、淨手”之禮,接著向炎帝行一跪三叩禮,之後是官方領導、地方鄉賢、各道觀代表等一一上香叩拜。再由主祭敬獻酒、茶、饌、飯、甜圓、五穀種、發粿、三牲等祭品,其中的三牲是麵食製成。主祭宣讀完祝文、禱詞後開始祭酒,最後敬獻大吉、元寶,祭禮宣告一段落。 後半場是“十獻”科儀。經師穿戴齊整,道服華嚴。法器齊整,古色古韻。貢品更是色香味俱全,除先農壇前案桌敬拜的“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十供之外,另外一排八仙桌擺滿了豆、薯、稻等各式的貢品,經師就圍著香案頌唱,弦歌和鳴,道韻悠揚。

歷史發展

春祭典禮每年都在娘宮舉行,原因就在先農壇。據《揭陽縣誌》載:“明代,揭陽在榕城北門外建社稷壇,春秋二季致祭。清代於東門外建先農壇,每年立春日,由地方官行祭。祭儀中,由一耆老牽牛,一農夫扶犁,一官捧箱,一官播種,各行九推禮……文武各官一體致祭……”“古邑揭陽,史有祭春之俗。於立春之日,遵古會典、慶春、賀春、迎春於東郊。” 另外,清《揭陽縣誌》記載:“先農壇在東門外雍正四年奉文建壇。”
從資料可知,揭陽曆來都有春祭的習俗,典禮地點就在建於清代的“先農壇”(民間俗稱“五穀母祠”)舉行。先農壇建在老市區的“東門外”,即榕華大橋旁邊,後因榕華大橋的建設被拆除。為滿足信眾祭拜熱望,在前娘宮觀住持邢鳳川道長的倡議下先農大帝被遷至娘宮觀合祭。自此,娘宮觀開始有了每年一次的春祭盛典。
作為一處道教場所,娘宮觀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儀規,如早晚功課和特定日子的祈福法會,很好地傳承道教文化和民間習俗。自從1994年10月獲準開放之後十多年來,娘宮觀依法開展宗教活動,大力弘揚道教的優秀文化,積極保護和修繕文物古蹟,熱心為社會服務,堅持施醫助殘、濟困扶危,在民眾中道教界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相關傳說

春祭,源已久遠,相傳與炎帝有關。
女媧之後,不知過了多少年代,又出現了太陽神炎帝。他和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南方,是黃帝同母異父的兄弟。
當時,大地上的人類已生育繁多,自然界的食物不夠吃了。仁愛的炎帝就教人類播種五穀,用勞動換取生活資料。人們同勞動,相幫助,果實均分,情如兄弟姐妹。炎帝又叫太陽發足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人們不愁衣食。大家感其恩德,尊稱他為“神農”。
傳說,身兼太陽神和農業之神的炎帝,出生地周圍有九眼井,井裡的水彼此相通,汲其中一眼,其它八眼的水都會流動。當他教人播種五穀時,空中便降落許多谷種,他就把谷種收起來,播在開墾過的土地上,以後就有了食用的五穀。還有更美麗的說法,說那時有一隻遍身通紅的鳥,嘴裡銜株九穗的禾苗,飛過天空,穗上的穀粒落在地上,炎帝把它拾起來,種在田裡,以後便長成又高又大的嘉穀。這嘉穀,不但可以充飢,還會長生不死。
炎帝不但是農業之神,同時也是醫藥之神。
傳說,他曾用一根神鞭,叫“赭鞭”,鞭打各種各樣的草藥,藥草經過鞭打,有毒無毒,或寒或熱,便自然顯現出來。他便根據不同的藥草,給人治病。後來,為提高療效,對症下藥,他親自嘗味各種各樣的藥草,曾一天中過七十次毒。最後嘗到一種有劇毒的斷腸草,終於腸子爛斷,犧牲了生命。據說,山西太原的釜岡,還存有神農嘗藥草的鼎;成陽山里還有神農的藥鞭處,那山,又叫神農原藥草山。

古代春祭

春祭之俗,早在漢代就已興起。中國人幾千年來以農立國。勸農是歷代地方官的重要職責。漢代塑土為牛,以策勵春耕。立春,是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官府在立春這天,都要舉行“迎春”、“鞭春”大典,儀式莊嚴隆重。
據《揭陽縣誌》載,明代,揭陽在榕城北門外建社稷壇,春秋二季致祭。清代於東門外建先農壇,每年立春日,由地方官行祭。祭儀中,由一耆老牽牛,一農夫扶犁,一官捧箱,一官播種,各行九推禮……文武各官一體致祭……後來。就由娘宮觀承辦春祭典儀。祭禮皆遵古法:鳴炮,鼓樂齊鳴,整衣冠,擊鼓三通,嗚金,淨手,向五帝行一跪三叩禮:敬酒、敬茶、敬饌、敬飯、敬甜丸、敬五穀種、敬發粿、敬二牲等。接著,宣讀祝文,讀禱祠,焚祝文。最後,向門月敬大吉,獻元寶等。每一項內容都申奏鼓樂,弦歌和鳴。參祭者虔誠行禮,崇敬備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