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百合之碑

姬百合之碑

姬百合之碑是於沖繩島戰役後期時在原沖繩陸軍醫院第三外科所在的戰壕的遺蹟所建立的慰靈碑。現位於日本沖繩縣糸滿市1946年4月7日除幕。

“姬百合”這個詞來源於沖繩縣立第一女子高中的別號“乙姬”和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的別號“白百合”。 1945年3月22日,222名女學生和18名老師被沖繩駐軍徵用,組成了“姬百合護士隊”,參加戰地救護。這些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5~18歲,真正的花季少女。她們一開始似乎並沒有把這件事看得太嚴重,很多人都帶著梳子、文具和課本來報到,準備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可她們沒想到的是,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太過懸殊,日軍根本沒想保住沖繩,而是把沖繩之戰定位為“消耗戰”,唯一的目的就是為日本本土爭取更多的時間。因此這場戰爭進行得異常慘烈,日軍傷亡極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姬百合之碑
  • 外文名稱:姬百合之碑
  • 地理位置日本沖繩縣糸滿市
  • 開放時間:0:00-24:00
  • 門票價格:0
  • 著名景點:慰靈碑
產生背景,歷史沿革,悲慘故事,

產生背景

慰靈碑的名稱來自當時在第三外科壕以學徒隊的身份從軍的姬百合學徒隊。“姬百合”是用學徒隊員們的母校、沖縄縣立第一高等女學校的校志名“乙姬”及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的校志名“白百合”所組合起來的。
姬百合之碑

歷史沿革

原本寫為漢字的“姬百合”,但在戰後改記載為平假名的“ひめゆり”。另外,和植物的姬百合並沒有關係。

悲慘故事

所謂“姬百合”,是沖繩女子師範學校和第一女子高等學校女學生們的暱稱,但她們被日本軍國主義洗腦,間接參加了沖繩之戰,又被稱為“軍國少女”。從資料館展出的照片看,戰前她們是一群可愛的小女孩,梳著好看的長髮,喜歡學英語。可在“二戰”期間,她們被迫剪掉長發,走出教室,幫助農民種田以補充軍糧,英語更是被禁止學習。那時全日本流傳著一句口號,叫做“一億一心大和魂”,日軍號召沖繩人民“玉碎”,意思就是為了保護國家榮譽而優雅地死去,決不投降。
1945年3月22日,222名女學生和18名老師被沖繩駐軍徵用,組成了“姬百合護士隊”,參加戰地救護。這些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5~18歲,真正的花季少女。她們一開始似乎並沒有把這件事看得太嚴重,很多人都帶著梳子、文具和課本來報到,準備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可她們沒想到的是,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太過懸殊,日軍根本沒想保住沖繩,而是把沖繩保衛戰定位為“消耗戰”,唯一的目的就是為日本本土爭取更多的時間。因此這場戰爭進行得異常慘烈,日軍傷亡極大。
女學生們擔當了南風原沖繩陸軍醫院的護士,幫助醫生照顧傷員。戰爭進行了不到一個月,日軍就不得不撤到了沖繩島南部的山區開展游擊戰,軍隊醫院則隱蔽在山洞中。姬百合之塔前方就是一個山洞的入口,直徑只有2~3米,但下面很寬,深達十數米,因此洞內顯得黑糊糊的。女學生們不但要忍受洞內潮濕的工作環境,還被迫擔當起運輸食物和傳遞情報的任務,其中9名學生就是在出洞執行任務的時候被炮火擊中死亡的。
據倖存者回憶,當時洞內的醫療條件極差,有時眼看治不好,醫生會強迫女學生把含有氰化物的牛奶端給傷員喝。那些傷員喝後痛苦異常,知道自己被下了毒,就對學生們破口大罵:“你還是人嗎?”
所有這些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並沒有換來勝利。戰爭進行到了6月18日,日軍突然宣布護士隊解散,讓女學生們“自謀生路”。這些女孩子根本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應對洞外兇猛的炮火,解散後頭兩天就有100多人死亡。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自殺死的。必須承認,當時日本軍人也沒有逃跑,沖繩總指揮官牛島滿也是自殺的,死前要求士兵決不投降,為保衛天皇戰鬥到最後一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軍在搜山時絲毫沒有手軟,稍遇抵抗就下狠手。
最慘的一幕發生在陸軍第二外科戰壕內,當時洞內還有近100人,其中包括45名“姬百合護士隊”成員和5名老師。美軍要求投降沒有回應,便用火焰噴射器封住了洞口,當場造成80人窒息死亡,只有1名老師和7名學生逃了出來,出洞後又有兩名學生被當場射殺。
姬百合們並不是唯一的例子。當時沖繩島的男學生們也紛紛組成了“鐵血勤皇軍”,直接參加了戰鬥。據統計,總共進行了3個月的沖繩保衛戰一共有1489名男學生和414名女學生死亡,沖繩人民為日本軍國主義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姬百合的故事被寫成了好幾部書,並被拍成了電影,日本搖滾樂隊The Boom就是在參觀了姬百合之塔後寫下了著名的《島歌》。此歌在日本家喻戶曉,幾乎成了沖繩文化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