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派

姜派

姜派,京劇藝術流派之一,因創始人姜妙香得名。姜妙香(1890年2月22日-1972年7月21日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著名京劇小生,著名京劇演員,京劇名家姜妙香通過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刻苦鑽研,努力創新,嘔心瀝血創造了優美動聽的小生唱腔及多種新穎別致的唱法,形成了京劇姜派藝術。姜妙香對小生唱腔的改革在京劇史上也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他不但使小生演員的唱腔藝術得到了飛躍,同時也為京劇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派藝術
  • 創始人:姜妙香
  • 藝術特色:剛柔相濟,韻味濃厚
  • 行當:小生
簡要介紹,藝術特色,演唱技巧,演唱風格,代表劇目,代表人物,

簡要介紹

姜妙香肖像姜妙香肖像
姜派京劇藝術,即由著名京劇前輩藝術家姜妙香先生創立的京劇小生藝術行當
京劇姜派藝術特色鮮明,耐人尋味。
姜妙香小生傳統唱腔精雕細刻的進行加工改進,堅持"聲隨詞變"、"按情行腔"的法則,確實做到了"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使唱腔更加貼切表達人物的情感,更加悅耳動聽。

藝術特色

姜妙香對京劇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推動了京劇小生的藝術發展。當年他敢於大膽突破,創新,改變了前人的唱法,因而豐富、發展、充實了小生的唱腔藝術。早年的小生唱腔非常簡單質樸,直來直去也沒有什麼腔,聽起來很不悅耳,然而姜妙香就在小生唱腔原有的基礎上,吸收了青衣的唱腔和老生的唱腔,同時還吸收借用了崑曲的唱法,但他都絕不是照搬,通過吸收借鑑再轉化,將小生的唱腔融為一體,他敢於革新,創造出了小生唱腔獨特的風格。
姜妙香對小生唱腔的改革和貢獻是全面的,整體的,也是自成體系的。他把小生唱腔的類別,無論是西皮二黃,或是反二黃包括其中的各種板式如:倒板原板二六快板慢板流水等等各種板式他都認真研究突破,創新,就連平時最常用的散板和搖板也要改革變化出新。通過他的努力,終於創造出了很多優美的旋律和動聽悅耳的新腔,即便就是散板也是韻味十足,別致好聽。從此小生的唱腔豐富多彩了,旋律優美了,同時也更加細膩了,表現力也強了。

演唱技巧

姜派唱腔是非常講究演唱技巧的,早年姜妙香有一個天賦的好嗓子,他的嗓音清亮甜潤,剛柔兼備,再加上他有著雄厚的演唱功力,並且能靈活自如地掌握和運用演唱技巧,他把每一段唱,每一個腔都安排布局得相當完美。所謂演唱技巧就是演唱過程中的陰陽頓挫、輕重緩急,細緻地說就是在演唱之中這一停一頓,一收一放,一輕一重,一柔一掭,一快一慢,一摧一搬都要在節奏的規律里處理得恰到好處。行腔技巧靈活多變,但要快慢適中的抒發人物的情感,從而使演唱有深度有內涵,優美動聽,耐人尋味,以求達到聲情並茂的美好境界。

演唱風格

姜派的演唱風格非常的自如舒展,細膩灑脫,剛柔相濟,韻味濃厚,同時,剛中有柔,柔中有俏,給人以美的享受。總姜妙香把小生的唱腔藝術帶進了高層次深層次,影響深遠。

代表劇目

當年姜派的唱功戲有:《孝感天》、《飛虎山》、《白門樓》、《轅門射戟》、《叫關》、《小顯》、《監酒令》、《玉門關》,時稱“姜八出”。同時與梅蘭芳大師合作演出的私房戲如《生死恨》、《鳳還巢》、《洛神》、《西施》、《牢獄鴛鴦》、《俊襲人》等劇目,其中在戲中小生的唱段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姜派的代表劇目還有:《玉堂春》、《打侄上墳》、《四郎探母》、《御碑亭》、《連升店》、《穆柯寨》、《販馬記》等。

代表人物

姜妙香有弟子50餘人,較著名者有閻慶林、沈曼華、江世玉黃定童壽苓、徐和才、葉少蘭、劉雪濤等;津滬票界潘經蓀、袁青雲、何時希等皆與姜有交往,均擅演姜派名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