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田鎮

姑田鎮

姑田鎮位於連城縣東部,姑田溪畔,玳瑁山區腹地,為中山山地。中部沿溪兩岸自西向東為狹長的丘陵地帶。東部和北部與永安小陶鎮接壤,東南與賴源相鄰,西南與曲溪毗連,西與文川相望,西北與塘前鄉相依,是縣東部重鎮,國道山廣線公路經此。相傳古時董埔一少女出嫁,其姑贈田一丘陪嫁,傳為美談,此地由是得名姑田。山內各村都在海拔600米以上,山嶺重疊,峰壑縱橫,溪流密布。鎮區距連城縣城區34公里,距冠豸山機場30公里,距永安市城區73公里,距龍巖市城區154公里。自然村91個,劃分為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下堡,離縣城36公里。姑田人絕大部分為漢族,全鎮14個村民委員會和街道居民委員會。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30719 公頃,常住人口2056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姑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連城縣
  • 下轄地區:上堡、中堡、下堡等村
  • 政府駐地:中堡
  • 電話區號:0597
  • 郵政區碼:366208
  • 地理位置:連城縣東部
  • 面積:30719 公頃
  • 人口:2056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西山景區,東華山景區,西山紫陽書院
  • 機場:文亨(冠豸山機場)
  • 火車站:朋口站
  • 車牌代碼:閩F
概況,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數據,自然資源,地理環境,基礎設施,特色物產,經濟發展,教科文衛,旅遊資源,四大商業街,上堡街,永豐街,坎兜街,新街,民俗風情,

概況

連城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北部。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堡村,西距縣城36千米。景點有紫陽書院和三龍井。

沿革

宋為姑田團,明清為姑田裡,民國為姑田鎮,1949年後為姑田區,1958年設姑田公社,1984年建姑田鎮。1996年,轄華壠、上堡、中堡、下堡、後洋、大洋地、郭坑、溪口、城兜、長校、上余、下余、東華、白蓮、街道15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姑田。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825102:~001 121永新社區 ~201 220華壠村 ~202 220上堡村 ~203 121中堡村 ~204 122下堡村 ~205 220厚洋村 ~206 220大洋地村 ~207 220郭坑村 ~208 122溪口村 ~209 220城兜村 ~210 220長較村 ~211 220上余村 ~212 220下余村 ~213 220東華村 ~214 220白蓮村

行政區劃

姑田鎮轄14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91 個自然村,170個村民小組,9個居民小組。

人口數據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9617

10253

9364
家庭戶戶數
4834
家庭戶總人口(總)
19026
家庭戶男
9798
家庭戶女
9228
0-14歲(總)
5426
0-14歲男
2898
0-14歲女
2528
15-64歲(總)
12744
15-64歲男
6749
15-64歲女
5995
65歲及以上(總)
1447
65歲及以上男
606
65歲及以上女
841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8803
2017年,常住人口20561人。

自然資源

姑田幅員廣闊,山高嶺峻,森林茂密,林地面積40餘萬畝,木材畜積量105萬多立方米,僅次於賴源而居第二,是縣內重點林區之一。
姑田的水利、礦藏、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全鎮有林地面積43.5萬畝,林木蓄積量200多萬立方米, 是連城的重要林區之一。竹林面積6萬多畝,毛竹立竹720萬株。主要礦藏有石英石、輝綠岩、熒石、鉬、錫等10多種。姑田溪是連城四大溪流之一,屬閩江沙溪流域燕江上游,水利資源可供開發利用的有1萬千瓦。

地理環境

姑田鎮土地總面積319平方公里, 地處龍巖與三明地區的交界處。交通便利,鎮村公路發達;205 國道線穿越鎮區,距離鷹廈鐵路永安站70公里。姑田氣候宜人,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3℃,無霜期220天。年平均降雨量1644毫米。

基礎設施

全鎮交通便利,205國道東西向橫貫鎮區,鎮村公路四通八達。至2005年全鎮已開通3600門光纜程控電話,可直接拔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訊設施完善。
姑田幅員廣闊,森林、水力、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銅、鎢、鉬、瑩石、石英石、花崗岩等,有相當蘊藏量。姑田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日平均氣溫18.1℃,無霜期259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600-1900毫米之間,給樹木生長、農業發展以及電力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姑田是九山半分田的山區鎮,森林茂密,覆蓋面大,用材林25.5萬畝,木材蓄積量142.02萬立方米,是連城縣重點林區之一。
姑田有好山、好水、好氣候,尤其適宜毛竹生長,有毛竹林51200畝。自古以來不但搞好農業,紙業尤興旺發達。歷史上,自清乾隆以後,土紙廣銷內外,飲譽東南亞各國,由於經濟繁榮,曾被譽為“金姑田”。姑田是國家建設部確定的全國500個集鎮建設試點之一。

特色物產

明清時期,姑田即為我國產紙重要地點之一。所產粉連、宣紙、玉扣等,紙質優良,抗拉力強,已有200餘年歷史。尤其宣紙光結如玉,吸墨性好,素為書畫家所珍愛而久負盛名。產品遠銷國內外,各地商人云集於此,經濟曾十分繁榮,故有“金姑田”之稱。
新中國成立後,造紙業有進一步發展,其中宣紙、粉連紙等行銷海內外,成為連城縣內出口的重要產品之一。工業門類還有農機、膠合板、家具等,林副產品中以香菇、木耳、閩筍乾素負盛譽,行銷省內外。
姑田宣紙久負盛名。明朝嘉靖年間,曾生產出玉版紙、書寫紙及御用奏本紙,是全國最大的宣紙基地之一,產品銷往日本、菲律賓、新加坡、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國後,姑田手工紙繼承和發展精湛的傳統工藝,宣紙、連史紙、玉版紙、書寫紙、粉連紙等產品暢銷國內外,新研製的“雙龍”牌皮宣紙,質量達高、中檔書畫用紙水平,被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獲銀質獎章。
“玉露”水蜜桃,是引進種植的品種,該品種比其他水蜜桃遲熟1個月,果實碩大,肉質鮮美, 令人回味無窮,是水果淡季的佳品,現近1000畝“玉露”投產。

經濟發展

200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33705萬元, 其中:工農業總產值25564萬元。跨入3億元鄉鎮行列。其中工業總產值15181萬元,農業總產值103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83元。鎮財政收入718萬元,糧食生產連年增產增收, 2000年糧食總產量12441噸,果品產量3112噸, 肉類總量2021噸,禽蛋548噸。全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512萬元, 商品貿易成交額1276萬元。
姑田鎮自古以來是相鄰的永安、長汀等四縣八鄉的貿易聚散地。商業貿易活躍,現有2個集貿市場, 商飲服務網點362個。
姑田鎮經濟的發展已形成以鄉鎮企業為龍頭,山地綜合開發、種植、養殖、商業、服務業為兩翼的格局。山地綜合開發取得空前成果,現已達戶均3畝果地。 全鎮現有企業877家,集體企業34家,私營企業17家,個體企業826家。骨幹企業有:皺紋紙廠,三條造紙製漿流水線,年產量3500噸,年產值1600萬元。產品主要有水泥袋紙、牛皮紙、掛麵箱板紙。1994年初,被龍巖地區行署授予“連續七處重契約,守信用單位”稱號。袋紙產品經國家紙張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達到國家C級紙標準。姑田紙廠,四條造紙製漿流水線和一個手工宣紙車間,年產量3000噸,年產值1300萬元,主要產品有牛皮紙、再生紙、玉扣紙、紙袋紙、箱板紙、有光紙、著色牛皮紙。以上產品均獲1993年質量穩定證書。1994年被龍巖地區行署授予“連續九年重契約,守信用單位”稱號。福建省木材加工重點廠之一的東方家具廠,四條生產線,年產椅板20萬付,膠合板3000立方米,制材2000立方米,家具1000套。該廠生產的膠合板各項物理性能指標及外觀均達國家標準,椅板供應美國市場。現有裝機容量2910千瓦的水利發電站和3500千伏安的變電所,已併入閩北電網。姑田可利用的水利資源1萬千瓦,目前正在續建裝機容量1260 千瓦的發電站和籌建2000千瓦的抽水蓄能電站,年內可投產發電。
姑田發展思路是:基礎設施先行,三大產業並舉,最佳化產業結構,培育市場體系。主要抓好五大工程、七大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個體企業、私營企業,在挖掘現有企業潛力的同時,多方吸引外來資金,辦新廠,上新項目,出新產品。農業生產在增產增收的前提下,鼓勵民眾開發山地,種果種菜,大力發展生豬、黃牛、羊、牛蛙、白鶩鴨養殖,不斷增加民眾的收入。

教科文衛

姑田的科技、文衛、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發展。現有中學1所,國小14所,幼稚園4所。全鎮文化娛樂場所24個,其中影劇院1座,錄像室2個,文化中心1個,歌舞廳4個,老人活動室16個。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六項督導順利通過省級複評;姑田中心國小被省政府列為“百所農村示範校”。
姑田醫療條件不斷完善,現有1座門診大樓,18個醫療點。
1994年與三明市第二醫院合作協辦門診醫療點。
姑田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已開通程控電話和無線尋呼台,電話已裝機2026部,鎮區1.1萬民眾用上自來水,以
205國道為依託,建立了500米商業街;小城鎮建設以高起點規劃、建立商貿區、科技密集工貿區、居民生活和娛樂區。鎮區安裝了有線電視,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1991年姑田鎮被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村工作先進單位”。

旅遊資源

著名遊覽勝地西山,距鎮區約2公里, 該山海拔1385米。西山君臨四界,古木參天,幽靜安謐,是修行人的朝聖地和遊人的美妙去處。西山上有“石颱風月”、“紫陽書院”等景點,紫陽書院的內牆上,有清朝乾隆皇帝御封的“江南第一才子”李朝陽書寫的大字“忠孝廉節”,每字二米見方,四字一氣呵成,蒼勁瀟灑。
紫陽書院紫陽書院
鎮西南的紫陽書院,樓台庭院、古雅清幽;萬峰岩,挺拔俊秀,歷來為遊人所詠贊;“龍井靈泉”是連城歷史上的八景之一,俗稱三龍井。瀑布自天而降,歷經三潭,白霧騰空,如龍布雨,沖崖擊石,聲若雷鳴。

四大商業街

上堡街

上堡街俗名牛欄橋,在上堡村境內。清代龍巖萬安至姑田的古道從這裡經過,牛欄橋頭便是過往客商的落腳點,有人在橋頭蓋房開
客店、飲食店、酒店等,逐漸形成街道。元甲紙業的興旺,過往客商更多,又逐漸在溪邊賴屋形成一條街,叫下街路。上堡街道成
為姑田最早的鬧市。據人們傳說當時牛欄橋有4家紙莊、4家客店、4家酒店、4家肉鋪,加上日雜百貨等小店鋪有30餘間,可見當時繁榮的情景。隨著元甲紙業的衰落,(因紙業中心向外轉移)牛欄橋的生意逐漸蕭條,到民國時期連永公路開通,從古道經過的人減少,上堡街不再成為鬧市。

永豐街

永豐街俗名馬面下,在中堡村境內。早年,這裡是一片竹林,有人在這裡養馬,蓋有幾間馬棚,凡騎馬過往客商,在姑田住下時把
馬寄養在這裡。附近有座關帝廟,廟前的空地及廟右前方蓋起一些店房作圩行,是集市地點。圩行接連馬面下,逐漸建起店房,成
為一條新街道。這樣,集市的中心轉移到馬面下,並起名為永豐街。
清代以前永豐街道是很狹窄的,兩旁店房矮小,都是木料結構,容易失火,有每十二年就火燒馬面下的傳說。1935年連永公路開通,開擴了人們的眼界,在一次火災後,商家議論擴大街道路面,建洋店房(磚木結構),經過數年建設,永豐街成為較象樣的街道。
1951年永豐街發生過一次較大的火災,幾乎全燒光,僅剩下街兩頭為數不多的店房。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地重建店房,恢復
了正常的商業活動。其後也發生過幾次小火災,由於搶救及時損失較小,每次都得到政府支持很快重建。1986年,中堡村建起農貿市場,並建振興橋與永豐街的下端連線起來,下堡村在坎兜也建起農貿市場,從此姑田的集市轉移到中堡市場與下堡市場。永豐街便冷落,僅供住家而已。

坎兜街

坎兜街又叫坎兜店,在下堡村境內。連城至永安的古道在這裡經過。舊時的坎兜街店房矮小,木料結構,街道狹窄,橫直兩條街
呈丁字形。橫街長約100米,直街約為80米。有各種店鋪100多間,比較有名的店號有茂欽號紙莊、洪茂仁酒店、義隆號雜貨店、慶豐隆號布店、祥泰號餅店、湖南號客店等。
民國時期,姑田紙業一度暢銷,生產火紅,坎兜街日夜熱鬧。1939年11月一場大火將坎兜街燒為灰燼,直街只剩下一家銀器店,橫街只剩一頭一尾2間酒店。火災後,由商會出面規劃,重建街道,規定街道路面擴大一倍,店房建2層樓房,土木結構,街道的繁榮僅次永豐街,每逢圩天民眾既趕永豐街,又趕坎兜街,人來人往,甚是熱鬧。1970年後,不再是圩場,從此顯得冷落。

新街

民國時期,姑田造紙業興旺,外地到姑田開紙莊的老闆賺了大錢,在公路旁蓋店房開設大紙莊。由當時商會出面將公路下堡路段兩旁的田買下建新街。規定每間店寬15尺,蓋2層以上的樓房。4座樓房為一組,組與組之間留5尺通道,以便敵機來空襲時疏散用。到新中國成立,建有2層樓房的店房20座、1層的8座。此新的街道,就稱新街。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機關、銀行、郵電、車站、稅務、工商所、供銷社、外貿等單位都設在新街,特別是供銷社建了多座樓房,開設各種門市部。新街就成為姑田政治、貿商、交通的中心。改革開放後,新建店房100餘座,新街從下堡松溪橋頭延至中堡西洋,全長2000餘米。

民俗風情

姑田鎮游龍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下堡村之鄧屋。每年農曆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以村或片為單位,少則二三條,多則四五條。其龍之大,令人作舌,100多節龍身,各高2米,長4米,全長達四五百米,龍頭更為講究,僅龍舌直徑就達一米,扛時須十幾人分班抬舉,號稱“天下第一龍”。製作用竹篾扎骨架,姑田宣紙裱褙,寫上精美字畫。出遊時神銃引路,配以鑼鼓、十番樂隊。家家戶戶門前燃松明、點燈燭,鞭炮齊鳴,迎接“龍游大地”,及其壯觀。白天龍似乘雲駕霧;入夜龍燈明滅綽約,騰躍如翔海底。十六日燒龍,神銃為號,再次出遊後各戶將自製龍燈,快速送到公王廟廣場焚燒,搶先為勝,然後擺酒宴客,祝願一年吉祥如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