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筆

如椽巨筆

像椽子一般粗大巨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如椽巨筆
  • 外文名:ruchuanjubi
  • 讀音:rú chuán jù bǐ
  • 出處:晉書·王珣傳
  • 用法:褒義、謂語
  • 句式:聯合式
詞語,釋義,典源,示例,同源典故,英文解釋,簡明釋義,例句,主人公,簡介,逸事,

詞語

釋義

如椽的大筆,用來稱頌別人的文章或寫作才能。
椽:椽子,房梁。

典源

《晉書·王珣傳》,原文為:“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謚議,皆珣所草。”
翻譯
晉朝武帝時,有個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夢中遇到一個神人,給了他一支很大的筆,那支筆的筆桿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後,很覺驚異。他對人說:“此當為大手筆事!”(“大手筆”,即大作家。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這件事看來,我一定要成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冊之類的檔案,全部由王珣負責起草,文采很好。後來讚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筆”、“大筆如椽”,或“如椽之筆”。

示例

【如椽筆】辛棄疾《滿江紅·送本正之提刑入蜀》詞:“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程鉅史《和寅夫惠教游鼓山》:“煩公更泚如椽筆,摹寫雲天不盡容。”陳毅《題長征會師圖》詩:“感謝母子如椽筆,寫來懸掛人民之心間。”
【筆如椽】黃庭堅《寄題榮州祖元大題此君軒》詩:“公家周彥筆如椽,此君語意當能傳。”元好問《范寬秦川圖》詩:“我知寬也不辨此,渠寧有筆如修椽。”劉獻廷《代壽浙撫李公一百韻》:“代交胸有竹,草檄筆如椽。”
【椽筆】蘇軾《三月廿三日恭聞皇太后升遐》詩之一:“月落風悲天雨泣,誰將椽筆寫光塵。”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先生文學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煩椽筆賦《海市》,幸無吝珠玉。”柳亞子《贈藍公武》詩:“更憶佯狂蘇子榖,乞君椽筆表幽冥。”
【筆椽】趙翼《汪文端師歿已數月以詩哭之》:“結構排文陣,淋漓彷筆椽。”
【大手筆】《南史·陸瓊傳》:“及討周迪、陳寶應等,諸官符及諸大手筆並中勅付瓊。”李商隱《韓碑》詩:“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繫於職司。”黃遵憲《度遼將軍歌》:“坐中黃曾大手筆,為我勒碑銘燕然。”
【大筆】李商隱《韓碑》詩:“公退齋戒坐小閣,濡染大筆何淋漓。”蘇軾《次韻錢穆父》:“大筆推君西漢手,一言置我二劉間。”

同源典故

大手 大手筆 大筆 大筆如椽 如喙筆 如椽健筆 如椽大筆 如椽筆 椽筆 燕許 筆如修椽 筆如椽[

英文解釋

簡明釋義

One's big writing brush is like a rafter.;a masterly writing;a powerful pen;

例句

好吧那就棄之如履么?
Well, that just takes the rag off the bush, don't it?
當被告如他所講滑倒在血泊中之時?
When the defendant slipped in the blood, as he testified?
如果你的父親的飛機晚到,怎么辦?第百分之筆佣金中的第10億。
What if your father's plane is late? A billionth of a per cent commission.
我們將會有美國第一位女副總統。她是移民的孩子,紐約人,將以如椽巨筆,為美國寫下全新的一頁。
We will have america's first woman vice-president: the child of immigrants, a new yorker, opening with one magnificentstroke a whole new frontier for the united states.
畫山水,用筆如“墜石枯藤,錐沙漏痕,能以書家之妙,通於畫法”(黃賓虹語)用墨專以乾筆驗皴擦,墨氣calm,有蒼茫渾厚的意趣。
Landscape painting, pen, such as "falling stone withered vine, cone hourglass mark, can calligraphers in essence, throughthe painting" ( binhong words) to dry brush with a special ink rub test cracked, ink gas calm, a vast, rich interest.

主人公

簡介

王珣(公元350-401年)晉代書家。字元琳,幼時字法護,琅琊臨沂(今屬山東省)人,和其父親洽、祖父導三代皆以能書著名,書聖王羲之的侄子。官尚書令,卒贈車騎將軍,謚獻穆。家范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
為東晉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孝武帝司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與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學文章受知於孝武帝,累官左僕射,加征虜將軍,並領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397)遷尚書令,加散騎常侍,尋以病卒,終年五十二歲,謚獻穆。《宣和書譜》載:“珣三世以能書稱,家范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相傳他曾夢見一人,授以如椽大筆,此後他書藝大增,並稱:“此當有大手筆事。”人們熟悉的“大手筆”典故即出於此。
王珣真跡《伯遠帖》的年代僅次於《平復帖》,堪稱無上至寶,其書體為成熟的行草,運筆自然,各字是分立的,古逸灑脫,確實是晉人特有的風神,堪與二王爭輝,也是乾隆的三希之一

逸事

東晉的文士王殉從小才思敏捷,膽量很大,散文和詩賦都寫得很好,二十歲時便被大司馬桓溫聘為主簿。 有一次,桓溫為了試王殉的膽量,在大司馬府聚會議事的時候,故意騎一匹馬,從後堂直衝大廳。幕僚們都嚇得驚慌失指,四處躲 避,唯有王殉鎮定自若,端坐不動。桓溫感嘆他說:“面對奔馬而能穩 坐的,將來一定是個黑頭公的人!” 桓溫為了試王殉的才學,趁幕僚們在議事的時候,派人偷偷取 走了王殉準備發言的文稿。王殉發言時,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桓 溫拿出他的文稿對照,發現他說的內容與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沒有一句相同,不由對他十分欽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