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廖爾—布良斯克戰役

奧廖爾—布良斯克戰役

奧廖爾—布良斯克戰役是偉大衛國戰爭中布良斯克方面軍於1941年9月30日一10月23日實施的防禦戰役;是莫斯科會戰(1941—1942)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名稱:奧廖爾—布良斯克戰役
  • 地點:莫斯科
  • 時間:1941年9月30日一10月23日
  • 參戰方:蘇軍,德軍
  • 結果:布良斯克方面軍牽制並消耗了敵人龐大兵力
簡介,基本信息,

簡介

按照“颱風”戰役計畫,法西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應以南突擊集團(第2集團軍和坦克第2集群)由紹斯特卡地域和羅斯拉夫利以南地域實施向心進攻,突破布良斯克方面軍防禦,圍殲該方面軍,爾後以快速兵團從南面和東南迂迴莫斯科。布良斯克方面軍(第50、第3、第13集團軍,A.H.葉爾馬科夫少將的戰役集群;司令為A.H.葉廖緬科中將)在兵力上少於敵軍:炮兵為1:2.6、坦克為1:4.5、飛機為1:10—11,未能建立縱深防禦,且戰術密度小(每公里正面火炮和追擊炮4門、坦克0.3輛)。
9月30日,敵人經炮火和航空火力準備後轉入進攻。至日終前,坦克第2集群(10月6日起改稱坦克第2集團軍)所屬部隊突破了第13、第50集團軍的薄弱防禦,開始從南北兩面迂迴布良斯克方面軍,並前出其基本兵力後方。因此,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命令在姆岑斯克地域展開近衛步兵第1軍(軍長為R.列柳申科少將),為對沖向布良斯克方面軍後方的敵坦克集團實施突擊而建立了航空兵集群。10月3日,敵人占領了奧廖爾,並沿奧廖爾—圖拉公路推進,但被得到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航空兵第6集群和方面軍航空兵支援的近衛步兵第1軍部隊所阻住。在這些戰鬥中,M.巳卡圖科夫上校的坦克第4旅表現了特別頑強的精神和善於同數量上占優勢之敵作戰的本領。設伏的坦克兵對敵縱隊實施了突然的強大火力突擊,並迅速退到新地區。法西斯德軍被迫在別廖夫,姆岑斯克一線滯留兩周,以便調攏新預備隊。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為消滅被合圍的蘇軍,動用了坦克第2集團軍5個軍中的4個軍。但敵人並未能完成這一任務。陷入戰役合圍的布良斯克方面軍各集團軍,通常是在夜間有組織地向上級首長給他們指定的方向退卻。布良斯克方面軍航空兵在此階段對向圖拉方向進攻的敵軍集團實施了突擊,並在己方軍隊突圍時進行了支援。每個集團軍都為突圍建立了突擊集群(3—5個師)、後衛(近1個師)以及司令部和後勤機關的警衛群(近1個團)。至10月23日前,蘇軍突圍後退到了別廖夫、姆岑斯克,波內里,法捷日、利戈夫一線。
在奧廖爾—布良斯克防禦戰役中,布良斯克方面軍牽制並消耗了敵人龐大兵力,打破了法西斯德軍統帥部從南面深遠迂迴西方面軍和莫斯科的盤算。奧廖爾—布良斯克防禦戰役富有教益之處,是巧妙地使用設伏坦克與優勢之敵坦克集團作鬥爭。共產黨提出“堅決保衛親愛的首都”,“粉碎德國法西斯侵略者應始於莫斯科城下”等口號,規定了這次戰役中黨政工作的內容。

基本信息

布良斯克戰役,1941.9.30-10.23
參戰兵力布良斯克方面軍(3,13,50集團軍),合計24.4萬,裝備坦克100多,火炮1700,飛機100多
蘇軍戰時稱斃敵1.5萬,毀敵坦克400,炮5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