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坦克第48旅

近衛坦克第48旅即瓦普尼亞爾卡—華沙坦克旅(曾榮獲列寧勳章、蘇沃洛夫勳章和庫圖佐夫勳章),1942年6月,組建於沃羅涅日,番號為坦克第109旅。下轄坦克第309、第310營,摩托化步兵機槍營,反坦克炮連和高炮連及其他直屬分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坦克第48旅
  • 成立時間:1942年6月
  • 別稱:華沙坦克旅
  • 組建地點:沃羅涅日
近衛坦克第48旅,歷任旅長,

近衛坦克第48旅

1942年6月16日,在布良斯克方面軍坦克第16軍(1944年11月20日改稱為近衛坦克第12軍)編成內,開始了自己的戰鬥歷程。在該軍編成內轉戰各個戰線,直到戰爭結束。1942年6—7月,在沃羅涅日方向參加布良斯克方面軍防禦戰役,8—11月,在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後在頓河方面軍)近衛第1集團軍編成內,於史達林格勒城下進行頑強的防禦戰鬥(參見史達林格勒戰役)。在合圍德軍重兵集團過程中,在頓河方面軍第24集團軍編成內作戰。1943年2—3月,該旅在中央方面軍的坦克第2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奧廖爾—布良斯克方向上的進攻。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全旅官兵表現極為英勇頑強。所屬部隊在德軍第9集團軍主要突擊方向擔任防禦時,與坦克第16軍其他兵團共同作戰,粉碎了德軍在奧利霍瓦特卡地域突破蘇軍防禦陣地的一切企圖。在方面軍部隊轉入反攻後,參加奧廖爾進攻戰役,爾後調往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
1944年2月參加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在烏克蘭第1方面軍坦克第2集團軍編成內,位於合圍對外正面擔任打援,抗擊德軍的突擊。在烏克蘭第2方面軍實施的烏曼—博托沙尼進攻戰役中連戰皆捷。儘管道路缺乏和春季泥濘不堪,坦克兵仍能迅速向前推進。3月10日與其他部隊一起首批衝進烏曼城,3月12日強渡南布格河;3月15日,收復德軍堅固設防的防禦樞紐部——火車站和瓦普尼亞爾卡城,為此被授予瓦普尼亞爾卡旅榮譽稱號。該旅繼續發展進攻,強渡德涅斯特河,3月末,進至蘇聯國界,在法列什特地域強渡普魯特河,攻占了羅馬尼亞境內許多居民地。在上述戰鬥中功勳卓著,榮獲紅旗勳章(4月8日)。7—8月參加盧布林—布列斯特進攻戰役。戰役過程中,與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其他兵團協同作戰,解放波蘭的登布林(7月25日),為此,榮獲二級庫圖佐夫勳章(8月9日)。
1944年8月12日起至戰爭結束,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部隊(近衛第8集團軍,第61集團軍,先後兩次在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編成內作戰。由於全體官兵在對德軍的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發揚了英雄主義精神和高超的軍人技能,改稱為近衛坦克第48旅(1944年12月1日),又因勝利完成解放華沙的各項戰鬥任務,榮獲華沙旅榮譽稱號(1945.2.19)。1945年柏林進攻戰役中,在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編成內順利作戰。在施塔爾加德(什切青舊城)以東連戰皆捷,為此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4月26日),又因在攻克柏林戰鬥中戰功卓著,榮獲列寧勳章(6月11日)。戰爭進程中,全旅有3000餘名官兵獲得勳章和獎章,5名軍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歷任旅長

1942年6月—1943年4月為阿爾希波夫中校(1942年8月23日晉升為上校),1943年4月—1944年4月為巴布科夫斯基上校,1944年4—6月為巴濟列耶夫中校,1944年6月一1945年4月為馬卡羅夫中校,1945年4—5月為扎羅夫上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