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信莊園

奧信莊園

奧信莊園在18世紀初就已成園,是有名的酒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信莊園
  • 外文名:Chateau Ausone
  • 級別:一等特級莊園 ( A )
  • 表面積:17.30英畝
基本信息,所獲榮譽,發展歷史,“詩人之酒”溯源,奧信葡萄酒,

基本信息

產地:波爾多聖達美利安 ( SAINT-EMILION )
葡萄品種:50%佛朗,50%梅洛
平均樹齡:50-5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000-7000株葡萄樹
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公升
年產量:200,000-23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9-23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10至100年(由1994年開始)

所獲榮譽

聖達美利安區在1954年開始建產評級制度共分四個等級最高為“一等特級”(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第二等級為“特級”(Grands Crus Classes),第三等級為“優級”(Grands Crus)至於第四等就是“聖達美利安法定產區(AOC St-Emilion )。第一次評級在1958年修正,1969年第二次評級,原則上此區每十年評級一次,但未嚴格執行,且每次變動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自首次評級開始,名列“一等特級A類”的白馬莊園和奧信莊園的評級並無變動,只有“一等特級B類”(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 B)有所變更,在1996年之前有九家,1996年評級中增加了二個莊園,“大金鐘莊園”(Chateau L'Angelus)及“寶西奧莊園”(Chateau Beau-Sejour-Becot),“一等特級A類及B類”共13家,“一等特級A”可與美度區一級莊園相比較,只是風格各異而已。

發展歷史

“奧信莊園”早在18世紀初就已成園,當時在從事木桶生意的卡狄納(Catenat)家族手中,19世紀前期轉讓給親戚魯法基(Lafargue)家族,到1891年再由親戚查朗(Challon)家族繼承。奧信莊園在最早的一代園主卡狄納時,就已取名“奧信莊園”,當時約在1781年左右,“奧信”(D. M. Ausonius 310-394)是羅馬帝國時代生於此地的一位羅馬教授及詩人,也是羅馬皇帝幼時的老師,故官運亨通,官位至當時總督及樞密院長老,但他卻以愛酒出名,曾經在波爾多及德國擁有莊園。現在無法證明奧信老先生就是在“奧信葡萄園”的現址種植葡萄及喝酒吟詩,所以奧信莊園酒又稱“詩人之酒”。此莊園在19世紀中已躋身“聖達美利安”區最好的三、五家莊園。
歐頌Ausone的名稱始源於一個傳說。故事是說在大約公元320年(當時是羅馬時代),有一位羅馬著名詩人叫Ausonius,曾是羅馬皇帝的太傅(皇帝小時候的老師)。後獲封地于波爾多,是波爾多區域的總督併兼任當地最高書院的校長(相當於今天波爾多大學校長)。此君不單有權勢而且文學造詣極高,深受人們的尊崇。Ausonius又是葡萄酒愛好者,他不單在很多的詩歌中宣傳葡萄酒,而且將愛好付諸行動,開拓了不少葡萄的種植園,成為波爾多葡萄酒最早的先驅。相傳歐頌莊現時的園地就是當年Ausonius的故居,此乃歐頌莊(Ausone)名稱的來由。但歐頌莊Chateau Ausone的命名是1781年才正式使用的。 歐頌莊成為引人注目的酒莊是從十九世紀開始的。十九世紀以前聖達美隆區大部分地方用於普通農作物種植,只有少數的葡萄園。所造的酒也只用於家庭飲用或作有限的本地區銷售,歐頌就是少數的酒園之一。十九世紀中後期,歐頌莊的名氣逐步躍升,成為當時聖達美隆的第四位名莊。前三位分別是碧豪(Belair),卓龍夢特(Trolong - Mondot) 和大炮(Canon)。進入二十世紀初歐頌莊再跳升為聖達美隆區的第一號名莊,名氣在白馬莊之上。直至五十年代,歐頌莊的園主及主管人才在同一時期進入老化期,因此政務荒廢,從此令歐頌莊進入了一段漫長的低潮期。此時期歐頌莊的酒力薄弱,香氣簡單並無一級名莊風範。七十年代期間歐頌莊的股權分別由Dubois-Challon夫人及Vauthier兄妹各占50%。
1976年Dubois-Challon夫人大膽聘用了剛剛讀釀酒學畢業,年僅二十歲並無工作經驗的Pascal Decbeck為歐頌莊的釀酒師。當時因此事Vauthier兄妹與Dubois-Challon夫人爭吵不休,並從此相互產生重大的隔閡而再也不相往來。此種尷尬關係並沒因Pascal在日後將歐頌莊起死回生而有所改變。 Pascal到任後不負夫人所託,勵精圖治,改革創新,終於保住了歐頌莊與白馬莊齊名聖達美隆第一的地位。
1997年Vauthier兄妹收購了Dubois-Challon夫人的50%股份而成為目前歐頌莊的全權擁有人。兄長Alain Vauthier親自負責所有日常管理及釀酒事務。新政權一統後的幾個年份的酒都得到酒評人及葡萄酒愛好者的一致首肯。歐頌莊只有7公頃土地,年產2500箱左右。以其八十、九十年代在品質上打下的堅實基礎,再加上新政權後的佳績,和極少的產量,歐頌以後可能會在價格上超過美度五大和白馬莊,成為可以挑戰寶物隆(Pomerol)頂級幾大名莊的聖達美隆一級精品。可惜遠東的暴發戶對它了解還不深,否則一定會加快其價格的升溫速度。
聖達美利安區在1954年開始建立的評級制度共分四個等級:最高為“一等級”(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第二等級為“特級”(Grands Crus Classes),第三等級為“特級”,(Crands Crus),第四等就是“聖達美利安法定產區(AOCSt-Emilion)”,第一次評級在1958年修正,1969年第二次評級,原則上此區每十年評級一次,但未嚴格執行,且每次變動不大。值得的是自首次評級開始,名列”一等特級A類”的白馬莊園和奧信莊園的級別並無變動。只有“一等特級B類”(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 B)有所變:1996年之前有九家,1996年評級中增加了二個莊園大金鐘莊園(Chateau Angelus)及寶西奧莊園(Chateau Beau-Sejour-Becot)。一等級(A)及(B)共13家,一等特級(A)可與美度區一級莊園相比較,只是風格各異而已。最新的一次評級是在2006年。

“詩人之酒”溯源

奧信莊園早在18世紀初就已成園,當時擁有者是從事木桶生意的卡狄納(Catenat)家族,但他們在19世紀前期轉讓給親戚魯發基(Lafargue)家族,1891年再由親戚查朗(Challon)家族繼承。奧信莊園在最早的一代園主卡狄納時,就已取名奧信莊園。這個名字可以追溯到1781年,是為了紀念羅馬詩人奧信(D. M Ausonius 310-394)奧信是羅馬帝國時代生於此地的一位教授及詩人,也是羅馬皇帝幼時的老師。他官運亨通,官至總督及區密院長老,但他卻以嗜酒聞名,曾在波爾多及德國擁有莊園。現在雖然無法證實當年奧信老先生就在奧信莊園所在地種植葡萄及飲酒賦詩,但由於這位嗜酒詩人的關係奧信莊園酒又被稱為“詩人之酒”。此莊園在19世紀中已躋身於聖達美利安區頂級莊園之列。其價格在20世紀60-70年代與波爾多其他四個一級莊園相比,簡直不能相提並論,價格相差了30%~50%。但到了80年代,兩者價格已經旗鼓相當。90年代開始,奧信莊園酒的價格已經超過武當魯齊莊園頂級酒莊酒的價格。

奧信葡萄酒

酒評家羅伯特.帕克認為,優秀的奧信莊園酒的適飲期隨時能達五十至一百年,與長壽之酒。酒評家的好評加上產量奇少導致其酒價大幅度攀升,在市場上也不容易找到它的身影。羅撥派克也有一句話形容奧信莊園酒,“如果耐心不是您的美德,那么買一瓶奧信莊園酒就沒有什麼意義!
口感特色:酒體豐滿,單寧充足,口感充滿黑莓和燒烤木特性,餘韻果實味道持久。要喝到平順入口的奧信,要等比較久的時間,至少十五年後它才會變得單寧中庸,顏色至美,香氣集中而複雜。
品嘗筆記之1998年奧信:98年的奧信莊園紅葡萄酒出奇地開放,帶有礦物及葡萄味,還夾雜著花香,更有咖啡桶香味若隱若現,十分複雜,入口時瓶身中等至厚,但口感其佳且平衡,使人有滿足的感覺。
奧信副牌紅葡萄酒(Chapelle d’Ausone)
奧信副牌酒自1999年以來都能得到酒評家羅撥派克九十分以上的分,屬於優秀的副牌酒,酒質能與拉圖副牌酒和奧比康莊園副牌酒看齊。當年酒莊為了提高正酒的酒質,故推出副牌酒Chapelle d’Ausone,它的產量比正酒更少,只有數千瓶,而且推出以後很快就成為了波爾多地區最貴的副牌酒。
品嘗筆記之2000年奧信副牌:2000年奧信副牌紅葡萄酒,非常罕有,它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優雅,酒香帶有咖啡機Mocha味道,酒身中等至厚,入口很順。它的風格與正酒如出一轍。與其他一級酒莊的副牌酒相比,相信只在白馬副牌酒之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