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底地質

太平洋底地質

不同地質時代的洋殼磁異常條帶成環形分布,總的由東向西加大,殘留下來的最老洋殼屬侏羅紀,位於馬里亞納弧東側。再往西的菲律賓海是新生代才出現的新生洋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洋底地質
  • 外文名:geology of Pacific ocean floor
  • 學科:區域地質學
  • 面積:1.65億平方千米
簡介,相關介紹,

簡介

釋文:太平洋是全球最大和最深的洋盆,。地質上是指小笠原 馬里亞納海溝以東的部分,其組成如圖所示。不同地質時代的洋殼磁異常條帶成環形分布,總的由東向西加大,殘留下來的最老洋殼屬侏羅紀,位於馬里亞納弧東側。再往西的菲律賓海是新生代才出現的新生洋盆。太平洋的中脊現在偏居大洋東側,所以以它為軸、向兩側對稱變老的格局只在西翼被保存下來。沿東太平洋中脊分布的新生代洋殼磁異常條帶在舊金山與加利福尼亞灣之間被北美大陸遮斷,顯示了後者向西仰沖。日本以東,洋底的時代從南向北持續變新。美洲大陸以西近南北向的洋中脊系向北幾乎成直角被阿拉斯加半島截切,提示太平洋正沿阿留申 阿拉斯加弧向北消減。現在的太平洋是在約180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在當時的澳大利亞北部生成。中生代的庫拉板塊和法拉隆板塊已分別消減到亞洲和北美大陸下面。日本西南的四萬十群、北海道的日高群等就是當時洋、陸匯聚的產物。太平洋在早中生代以前的歷史還存在較多爭議。與大西洋及印度洋相比,太平洋已越過其演化的壯年階段。洋中脊偏於一側,洋殼沿環太平洋邊緣普遍向周圍大陸下消減,表明洋盆正趨於縮減。在威爾遜旋迴演化中,太平洋是衰退期階段的代表。太平洋底地質圖J、K1、K2、E、N、Q為地質時代代號。

相關介紹

現在世界上已經掀起了一股海底“淘金”熱。最近在太平洋海床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稀土礦藏,這些金屬礦對綠色能源和電子產品都是至關重要的。
之前一直認為全球稀土礦的供應會發生短缺: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估計全世界稀土儲量只有1億噸。但是現在,隨著日本東京大學的加藤康宏(Yasuhiro Kato)小組在太平洋海床中發現了稀土富礦後,緊缺有望得到緩解。這些寶藏埋在距離海面約3500-6100米的海底,位於靠近夏威夷和大溪地島的公海下方,加藤估計此地的稀土礦儲量高達800-1000億噸,每1平方公里的儲量就相當於目前全世界每年使用量的1/5。加藤表示,“在海床上發現富含稀土元素的沉積物似乎是很正常的事”。
之前,雖然在俄羅斯、前蘇聯國家、美國發現過少量稀土礦,不過,中國一國即控制著全球供應量的97%。而此次在海床發現的稀土礦將拓寬該市場,吸引更多的國家和企業。但是,隨著而來的還有對環境保護的疑問。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海洋學家喬·科普雷(Jon Copley)表示,環境破壞方面的問題要看礦藏埋藏何處,稀土元素都埋藏在深海平原中,相對較易開發,不會導致很大的危害。現在深海平原已經有採礦活動,但是仍舊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我們目前對深海生物圈的了解並不深入。因此,任何採掘活動都應有全面的環境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