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岩

太子岩

太子岩,常見地名。我國有邢台太子岩,武當太子岩,四川太子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子岩
  • 地理位置:邢台太子岩
  • 占地面積:7.5平方公里
  • 人物:扁鵲
邢台太子岩,簡介,美麗傳說,旅遊指南,武當太子岩,簡介,特色,旅遊指南,四川太子岩,簡介,歷史記載,歷史沿革,景點介紹,

邢台太子岩

簡介

邢台太子岩位於邢台市內丘縣城西部30公里處扁鵲廟之上,險峰千仞,峻岩百層,草木豐茂,松柏秀榮。自代以來,相繼建有諸多廟宇,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相匯的風景勝地。海拔1141米,方圓7.5平方公里。由山腳到山頂有順勢曲回的十八盤,山上有蓮花峰,峰四周有太子洞、太子莊、太子井,還有九仙洞、九仙窪、和尚墳、仙人洞等奇觀勝景。四時景異,各有千秋,素有“不到太子岩,後悔十幾年”之說。相傳虢國太子曾在此居住,並與扁鵲一起採藥。 太子岩原來並不叫太子岩。叫鵲山,那是因為山頂上有一巨大的白色岩石,形狀很象一隻振翅欲飛的喜鵲。後來,鵲山腳下出了個神仙,姓帛,名圖澄。此人信奉佛教,能背誦數萬卷經文咒役鬼神。所以人們稱他為“佛圖澄”。有一天,佛圖澄上得鵲山來,從地下挖出來一條死龍。他口中念念有詞,含一口清水,噗的一聲向死噴去。不一會兒,那龍便活了,騰雲駕霧,興風作雨,向天上飛去。從那以後,人們就又把鵲山改名叫龍騰山了。現在山頂上還有龍興寺之舊址。據說在距今兩千三百年前的春秋時期,冀地渤海郡鄚城出了一個人,姓秦名越人,字扁鵲。他經過十年刻苦學習,又經名人指點,終於成了一個醫術很高的醫生,治好成千上萬人的病。自從他把已患重病、五天不省人事的握有重權的晉國大夫趙簡子治好後,名聲大噪。趙簡子為了感謝扁鵲,就把龍騰山下、中丘之地四萬畝賜給了扁鵲(中丘,就是現在的內邱縣一帶)。
邢台·內丘太子岩邢台·內丘太子岩
邢台太子岩邢台太子岩

美麗傳說

後來,為了更好地學習總結醫學經驗,扁鵲到秦國取經去了。但哪知道,嫉賢妒能的秦國太醫令李醯早就恨透了扁鵲,扁鵲剛到秦國不久,就被李醯派人害死了。訊息傳來,太子和徒弟們以及晉國的老百姓都非常悲憤,商議結果,派人去到秦國,把扁鵲頭偷回來,埋在扁鵲的封地—中丘的龍騰山下,九龍河旁。內邱縣神頭村的名字就是由此而得。為了永遠紀念扁鵲,人們又在河畔修了一座廟宇,塑了扁鵲全身金像,朝夕供奉,四季香火不斷,這就是有名的“扁鵲廟”。扁鵲死後,太子和其他的徒弟繼承師父的遺志,更加辛苦地為廣大民眾治病。有一次,為搶救一個病人,急需“五靈脂”。太子冒著危險,爬上龍騰山的懸崖絕壁,終於採下了這種藥。但不幸在返回的路上,不小心踩脫了一塊石頭,掉下了山涯。人們不忍心說太子摔死了。於是就編了一個故事,說是太子不畏辛苦上山採藥為人治病,感動了神明。南海觀音菩薩度化了他,終於成了仙體,身輕如燕,能飛來飛去為更多的人治病,並把這龍騰山改名叫“太子岩”,以表示對太子的深切懷念。
邢台太子岩邢台太子岩

旅遊指南

位置:邢台市內丘縣南賽鄉神頭村。
交通;從邢台市乘108路或109路公車到內丘縣城,從內丘縣城有班車可達景區。
門票:20元。(為扁鵲廟風景區)

武當太子岩

簡介

武當山展旗峰山腰、紫霄宮後。從紫霄宮父母殿左側,出後門,入紫竹林,松杉參天,碧海綠蔭。拾級而上,有一道山門,刻著“太子岩”三個大字。舉頭仰望,只見綠樹掩映的半山腰中豁開一洞,這就是“太子洞”。相傳為太子修真的地方。在洞旁立有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鐫刻的“太子岩”石碑;洞前石欄回折,洞內寬敞,洞底平坦,方石鋪地,石冷襲人,正中有元代建造的小石殿,結構嚴謹,玲瓏別致,殿內供奉太子青年塑像,面容豐潤,頭扎髮髻,錦衣似飄,神態自若。這尊塑像和紫霄宮龍虎殿內的青龍、白虎像都為元代留下來的珍貴藝術品。岩內泉水常年不涸,洞頂水絲如簾,藤蔓飄垂。每逢夏季雷雨來臨時,太子岩內煙雲飛騰,霧氣瀰漫,遠近山峰也霧漫煙繞,雷聲隆隆。元代詩人揭傒斯形象的描繪道:“太子岩吞獅子峰,洞深雷響半虛空。黑龍去作人間雨,白鶴來棲澗上松。日吐金芒朝五老,煙橫玉帶繞三公。七星旗展飈輪降,時有天香下九重。”
武當太子岩武當太子岩

特色

紫霄宮後的展旗峰,松杉翠柏挺拔,林蔭密布,景致怡人。綠蔭中掩隱著一條明代古棧道,雲梯蹬道上建造有一座重要的明代山門,門額石刻“太子岩”三字,這就是太子岩山門,進山門拾級而上可到達太子洞。 洞周圍還有玉清岩、太清岩、水簾洞老龍洞、金指頭王爺墳等勝景。在太子岩處,還可仰視三公峰、五老峰、灶門峰、福地峰、香爐峰等等。這些山峰,有的如寶劍;有的如城堡錯列;千姿百態,令人感嘆大自然的神筆。
武當太子岩武當太子岩

旅遊指南

門票:110元
公車路線:在漢口新華路車站可乘坐去武當山的班車,終點站是武當山景區索道.可坐索道上山然後徒步行至此景點。
自駕路線:襄十高速公路-從襄陽的隆中入口進入-丹江-十堰東出口-十堰-武當山。

四川太子岩

簡介

中國四川省儀隴縣東北邊合作鄉的西側與巴中交界處有一座風景秀麗、氣勢磅礴的名山叫太子岩。主峰海拔近700米,蜿蜒巴儀間,縱橫數十里,山勢雄奇幽邃,險絕無比。自唐宋以後,在山的主峰修建了章懷寺。

歷史記載

太子岩,後人又稱為章懷山,山上的古廟叫做“章懷寺”。山與廟為何均名“章懷”?據《唐史》和《廿二史札記》記載;唐高宗李治的寵妃武則天,她親生了四子:長子李宏、次子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長子李宏為皇太子,性情仁厚,高宗欲禪位給他,武則天想篡位稱帝,乃以藥酒毒死了長子宏。公元675年,高宗又立22歲的次子李賢為皇太子,交令太子兼理國事。李賢容止端重,勤奮好學,頗富文才,嘗集當時各儒共注南朝人范曄著述之《後漢書》。他處理政務,亦深有才幹,武則天正欲逞志不得,故暗中懷恨於心。一次,李賢觸忌,高宗欲赦其罪,武后曰,大義滅親不可赦也,遂借端將賢貶為庶人,流放到窮鄉僻壤,不毛之地的蜀北巴中邊境的太子岩,築茅庵草舍以棲身,餐野果山泉以度日。李賢太子被驅趕到巴州的荒涼山區後,仍不芒廢學業,日夜苦讀群書。他有感於父皇的崩逝,母后的乖情,便作了一首《黃台瓜辭》,辭曰:“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抱蔓歸。”這首辭不久便傳入京都長安,武側天知道後,認為觸犯了她的威嚴,忌心遂起;乃派遣使者金吾將軍邱神績趕赴巴州,令李賢自盡,李賢時年方31歲。
以後,武則天身亡,李賢才被追封為章懷太子。

歷史沿革

宋代開始在李賢流落巴儀地界的寓所修建廟宇,以表追念之情,廟宇即稱為“章懷寺”。元、明、清各代歷經興衰,如今看到斷壁殘垣的章懷寺古廟舊顏,系明代成化年間的建築。從前,廟宇分作前殿、正殿、後殿、左右配殿,在章懷寺的主配殿中,除供奉釋迦牟尼、韋馱、四大天王、文昌、瘟祖諸神像外,還專門塑有則天皇太后和李賢太子泥身鎏金像,安放在國母殿內。

景點介紹

距章懷寺200多米遠的山岩邊,有一尊光滑突起的大岩石。活像一朵神奇的巨型磨菇,從天而降,寄生有險峻陡峭的山岩上。相傳,昔日李賢太子隻身居處山上,每當晨曦初露的時刻,他就起床,捧書來到石上,面對旭日,誦吟詩文。頑石東側天生一道向內凹陷的懸崖地,懸崖正中有一石洞,四周無路可入,僅飛鳥方能棲身其間,遠遠望去,猶如一方銀白色的大鏡屏,懸掛在章懷寺的山岩邊,人稱此岩為“太子岩”。太子洞鑲嵌在太子岩壁之中,而太子岩又依附於章懷山之東側邊沿,洞與岩,岩與山,互相襯托。太子岩頂端的圓形大岩石,朝夕親吻著大自然的風霜雨雪,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頑石表面逐漸變成了灰黑色,石上草木不生,僅長著一些苔蘚植物。緊靠岩石外沿繞行一周,約莫180餘步,石頂正中有“普陀院”三字,字徑33厘米以上,橫行排列,周圍題詩不少,皆為遊人手跡,其中有一首七言詩句寫道
巍巍太岩鎮九龍,粼粼波光映奇峰。
攀登不畏跋涉苦,嵐景投入水晶宮。
這首短詩把太子岩的巍峨,九龍場的險要,章懷山峰的奇妙,合作水庫的碧波,描繪在一幅天然的畫屏上,牽動遊人要想去領略太子源的無限風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