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太原市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是我市率先發展的關鍵之年。全市人民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5.6億元,增長15.5%;財政總收入91.6億元,增長26.3%;一般預算收入33.3億元,增長2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4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3356元,增長9.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原市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主辦方:太原市政府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2003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3年是我市率先發展的關鍵之年。全市人民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5.6億元,增長15.5%;財政總收入91.6億元,增長26.3%;一般預算收入33.3億元,增長2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4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3356元,增長9.1%。
結構調整向縱深推進。繼續實施“兩高”戰略,從扶持潛力產品向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實施工業調產和“雙高一優”項目32個、企業技術創新項目74個。列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累計達15個;列入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累計達48個,占全省的53%。淘汰、關停土小企業417家。非公有制經濟占GDP比重達到37%。
工業經濟強勢攀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1.8億元,增長29.4%,創歷史最好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47.4億元,增長54.3%;利潤13.4億元,增長2倍;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96.2,同比提高13.8。93戶資產億元以下的市屬國有企業和所有集體企業下放縣區;東方鋁業通過重組,電解鋁項目重新啟動;雙喜輪胎產權轉讓,180萬套全鋼子午胎項目開始啟動。高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4億元,增長40%;經濟區新開工建設項目24個,完成工業產值6.8億元,增長2倍;民營區新入區企業8戶,完成工業產值1.4億元,增長2倍。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財政支農支出增長13.7%。農村經濟總收入297億元,增長16.3%。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面積18萬畝。菜、奶、肉產量分別增長2.2%、17.3%、8.5%。完成農產品加工產值25億元,增長25%。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83.5億元,增長34%;上繳稅金9.2億元,增長53%。完成273個村通油路工程,建設里程957公里;10條縣鄉公路開工建設。解決了1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新增節水面積1.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萬畝。
城市建設管理邁出新步伐。編制完成了《太原市近期建設規劃》、《城市發展戰略規劃》以及教育園區等專業性規劃和六城區分區規劃,城區規劃範圍進一步擴大。全市固定資產投資204.5億元,增長38.5%。西北環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解放南路、長治路、舊晉祠路、窊流路等道路拓寬改造工程和城西水系、動物園搬遷、龍潭公園改造、森林公園二期、南北沙河治理、勝利橋西綠化、親賢北街亮化等重點工程相繼竣工。呼延水廠投入運營,關井壓采12.5萬噸/日。東山熱源廠建成投產,集中供熱擴網320萬平方米。舊城改造和經濟適用房開復工115.6萬平方米,竣工50.5萬平方米。房地產交易額64.5億元,占全省的46%。國土收入完成6.8億元,廣告陣地拍賣收入2237萬元。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處罰權相對集中工作啟動運行。成立了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歸集公積金9.4億元。深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小街小巷整治逐步推進,城市綠化美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6.1%,綠地率29.1%,人均公共綠地7.8平方米。退耕還林完成45萬畝,環城林帶完成15.6萬畝,大運高速公路兩側綠化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城市綠化總面積達到64平方公里。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三項污染指標分別下降2.8%、23.2%和18.9%,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181天,城市水域功能區達標率95%。
抗擊非典鬥爭取得重大勝利。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在中央和省的正確指揮下,沉著應對,形成了自上而下、層層負責的防控領導體系。中央、省、市共撥付資金1.2億元,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證。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疫情報告信息網,設定和規範改造發熱門診52家,用20天時間建成了500張床位的後備醫院。廣大醫務工作者依靠科學,頑強拼搏,摸索出了適合本地患者的救治辦法。全市人民萬眾一心,強化群防群控措施,形成了覆蓋全社會的防控網路。經過三個月艱苦卓絕的鬥爭,撲滅了疫情,治癒出院率達到94.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招商旅遊年暨紀念建城2500年活動圓滿成功。以“讓世界了解太原,讓太原走向世界”為主題,成功舉辦了太原國際經貿洽談會、太原國際麵食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中原旅遊信息交流會、大型文化展示等50項經貿和文化旅遊活動,展示了我市的城市形象和經濟活力,激發了全市人民熱愛太原、建設太原的熱情。鄉洽會、廈洽會、高交會等招商引資活動成果顯著,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太原。全市簽約項目247個,簽約引進資金246.8億元。其中,簽約引進外資6.8億美元,引進內資190.4億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5戶,項目總投資2.6億美元,增長29.5%;契約利用外資1.4億美元,增長16%,7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市落戶。地區進出口總額20億美元,增長22.1%。其中,出口15.2億美元,增長28.6%。接待海內外遊客92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2.8億元。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培育消費熱點,活躍假日經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5.4億元,增長17.8%,增速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居第一位。
人民民眾生活得到較好保障。狠抓就業和再就業,全市城鎮淨增就業崗位9.1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4萬人,其中4050人員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落實再就業政策,為11.4萬人發放了《再就業優惠證》。基本完成了勞動保障四級平台建設。繼續鞏固“兩個確保”,為3.7萬名下崗職工發放生活費1.4億元;為21萬名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15億元。提高了低保標準,為10萬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7592萬元。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養老保險參保5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67萬人,醫療保險參保62萬人;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77萬人,發放公積金貸款5.9億元;成立了農村養老保險中心,啟動了農村養老保險資金的市級營運。農村稅費改革順利完成,農民人均減負64%。加大扶貧開發力度,3.3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努力解決困難群體生產生活問題,全年共撥付、發放救濟金661萬元,救災糧143萬斤。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推進。科技三項費增長40.2%。新上科技項目145項,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5個,認定民營科技企業18家、高新技術企業52家、高新技術產品59項。申請專利588項。製造業信息化改造全面推進,清潔能源行動開工項目11項。教育支出增長16%。義務教育水平繼續提高,全市5.1萬名國小畢業生全部升入國中就讀。普高招生增長11.6%,升學率保持全省領先。500所農村學校遠程教育衛星網建設全部完成,“校校通”、城域網和資源庫一期工程基本完成。舉辦了第二屆晉陽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文化活動。廣電集團市場化運作水平不斷提高。“掃黃打非”工作深入開展,新聞出版市場進一步規範。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北齊徐顯秀墓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成功承辦了第五屆城運會腳踏車比賽,榮獲最佳賽區稱號。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城鄉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80%,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達到50%。狠抓計畫生育工作,完成了省下達的指標任務,在全省考核中獲進步獎。社區建設整體推進,成為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市。民族宗教領域保持穩定。殘疾人就業工作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在地統計順利鋪開,經濟監測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外事、僑務、對台、人防、氣象、地震、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和婦女、老齡、兒童等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