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青頂

天目青頂

天目青頂,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臨安市土壤共分5個土類、12個亞類、36個土屬、75個土種。山區茂密的森林樹葉落地,經分化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土壤pH值在4.5-6.0之間,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疏鬆肥沃,適宜茶樹的生長。天目青頂形似蘭花、葉質肥厚、色澤綠潤,滋味鮮醇爽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淨,芽葉勻齊成朵。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天目青頂”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目青頂
  • 產地名稱: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
  • 品質特點:葉質肥厚、色澤綠潤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813號
  • 批准時間:2012年08月03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營養價值,產地環境,地形地貌,氣候特徵,土壤情況,水文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標誌使用規定,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天目青頂形似蘭花、葉質肥厚、色澤綠潤,滋味鮮醇爽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淨,芽葉勻齊成朵。天目青頂水分含量在≤6.5%,總灰分含量≤6.5%,粗纖維含量≤13%,水浸出物含量≥36%。

營養價值

茶葉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茶葉具有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茶氨酸等。
天目青頂天目青頂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臨安市地處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區,地域輪廓呈東西向長方形,地勢自東南向西北逐步抬高,以東部青山湖街道坎頭灣最低,海拔9.5米,以西部清涼峰為最高,海拔1787米。天目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在市境之西部和北部邊緣巍峨綿延200餘公里,境內有東、西天目山、大明山、太子尖、清涼峰等50多座千米以上的中山,有天目山、清涼峰二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76.5%。綜觀全市地貌,可分為以西部、北部為主的中山峽谷地貌,中部的低山丘陵-寬谷地貌,東部、南部的河谷平原盆地貌三大地貌類型。

氣候特徵

臨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氣濕潤。常年平均溫度14.6℃,無霜期230-240天,年日照時數為1813小時左右,年輻射總量為107.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1500毫米之間,年相對濕度為82%以上。

土壤情況

臨安市土壤共分5個土類、12個亞類、36個土屬、75個土種。境內茶園土壤按土類論,以黃紅壤土面積最大,占總面積的63%,砂礫土占25.6%,烏砂土(香灰土)占11.4%。山區茂密的森林樹葉落地,經分化形成灰化棕色森林土,土壤pH值在4.5-6.0之間,腐殖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疏鬆肥沃,適宜茶樹的生長。

水文情況

臨安市主要有天目溪、昌化溪、南苕溪、中苕溪和30餘條支流呈脈狀分布在境內。天目溪和昌化溪流經市域之西、南部,在市南紫溪匯合注入分水江,南苕溪和中苕溪流經市域之東部,在餘杭境內與北苕溪匯合注入東苕溪。溪水上游來水來自天然降水和源於境內高山的山澗水,且流經區域無工業“三廢”排放和重金屬污染,據環境監測部門監測,臨安市境內地表水的各項指標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Ⅰ類水質標準。
天目青頂天目青頂

歷史淵源

西漢元始年間(1-5年),就有梅福天目植茶的記載,已有二千餘年的歷史。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寫道:“杭州臨安於潛二縣,生天目山與舒州同”。
明代,“臨安額貢御茶二十斤”,被列為貢品。
清宣統二年(1910年),天目雲霧茶在南洋勸業博覽會上榮獲特等金質獎,後因戰亂,生產工藝幾近失傳。
1979年,臨安市對天目雲霧茶進行挖掘研究和創新,恢復生產,命名為“天目青頂”,並先後採取了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促進茶葉產業發展。
天目青頂天目青頂

生產情況

2012年,臨安市茶葉種植面積2800公頃,年產量680餘噸,保護區域面積187256公頃。
天目青頂天目青頂

產品榮譽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天目青頂”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天目青頂天目青頂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天目青頂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臨安市天目山區太湖源鎮、西天目鄉、高虹鎮、於潛鎮、藻溪鎮、太陽鎮、潛川鎮、樂平鄉、昌化鎮、河橋鎮、湍口鎮、龍崗鎮、清涼峰鎮、大峽谷鎮、島石鎮總計16個鄉鎮78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8°51′00″-119°44′00″,北緯29°56′00″-30°23′0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天目青頂的產地環境質量符合NY/T 5020-2001《無公害食品 茶葉產地環境技術條件》中規定的要求。茶園種植在臨安市天目山區海拔高度250-800米、地勢背風、上風口有防護林防護、周邊林木叢生、雲霧繚繞、群山環抱之中的山坡或丘陵地,坡度在25°以下,排、蓄水性能良好,土壤為質地良好的酸性土壤(紅壤或黃壤)、無污染、pH值在4.5-6.0之間、土壤中含活性鈣不超過0.5%、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地下水層深度在80厘米以上。。
(2)品種範圍:根據天目青頂的品質特徵和茶樹品種特性,適制天目青頂的主要茶樹品種為鳩坑群體種和浙農117、迎霜、中茶108等無性系良種。
(3)生產控制:天目青頂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DB330185/T005-2007《天目青頂栽培技術》操作。生產過程中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 5017-2001)和《無公害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 5018-2001)。為保證天目青頂的品質特色和茶葉質量安全,重點抓好以下關鍵環節:
①茶園肥培管理:做到重有機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春肥與夏秋肥相結合,根肥與葉面肥相結合;施肥時間基肥為9-10月,追肥強調早施、多次、足量,施肥方式為溝施。在茶園推廣使用有機肥料,少施用化肥。有機肥主要以經過腐熟的土雜肥、餅肥、廄肥等為主,施肥結合中耕鬆土和深耕時進行,同時茶園推廣套種綠肥。
②病蟲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作為基礎,儘量採取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措施,減少化學防治次數,經濟、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蟲害。
a.農業防治:通過中耕除草、翻耕培土、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分批採摘、修剪、台刈等農藝措施,創造有利於茶樹生長,不利於病蟲發生的環境條件。
b.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用有益生物消滅有害生物,擴大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套用範圍,維持自然界生態平穩。
c.物理、機械防治:主要是推廣套用頻振式殺蟲燈和色板誘殺技術防治病蟲害。
d.化學防治:NY/T5018-2001《無公害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執行。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當茶樹鮮葉達到採摘標準時就可進行開園採摘,採摘要按標準、按地塊、按品種進行分級分批採摘,鮮葉採摘要求芽葉完整,色澤嫩綠,新鮮、勻淨,鮮葉採摘後4小時內要送到茶葉加工廠進行交付加工。
天目青頂的加工工藝流程為:
①鮮葉攤放:鮮葉要均勻攤放在蔑墊或竹匾上,置於陰涼通風處。攤放厚度1-3厘米,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的鮮葉要分別攤放,晴天、雨天、露水葉也要分開攤放。攤放時間為4-8小時,雨天採摘的鮮葉攤放時間要長,晴天可短些。攤放程度:鮮葉含水量降至70%,芽葉變軟,顯清香時為適度。
②殺青:可採用手工殺青,也可用機械殺青,以高溫殺青,殺勻殺適為原則。
手工殺青在斜鍋或電炒鍋中進行,鍋溫150℃-170℃,投葉量150-250克。投葉前先用制茶油揩擦茶鍋,投葉時應聽到輕微的爆聲,鮮葉下鍋後用雙手(或單手)拋炒,炒至熱氣上升時實施抖和悶相結合的手法,多抖少悶。要求翻得快,揚得高、撈得淨、抖得散、撒得勻,以殺勻、殺透、保持綠翠為原則。
機械殺青宜選用30-40型滾筒殺青機,轉速25-30轉/分鐘,筒壁溫度250℃左右,投葉量15-18公斤/小時,殺青時間以進葉到出葉在1分鐘左右。在出葉口下方應安裝排風扇,以利於及時吹散濕氣,同時可分離一部分魚葉和碎片。殺青葉質量要求:葉質柔軟,略有粘性,折梗不斷,葉色暗綠,略帶清香,含水量約60%。
③炒二青:可採用手工炒二青,也可採用機械炒二青。
手工炒二青在平鍋或電炒鍋中進行,鍋溫110℃-120℃,投葉量150-250克。先適炒至殺青葉回潮回軟,再抓條,使茶葉在手中前後交換,進出均勻,邊抓邊炒至基本成條。
機械炒二青宜選用複式理條機,槽鍋溫度先高后低,起始槽鍋內壁空氣溫度90℃左右,而後隨著二青葉的失水降至70℃左右。投葉量一般為每槽100克左右。槽鍋的往復頻率宜快,為180次/分鐘左右,時間約10-15分鐘左右。
二青葉質量要求:條索大部分緊結、成直條、手摸有觸手感,失水率在20%以上。二青葉起鍋後要均勻抖散在竹匾上攤涼、回潮。
④做形:宜選用複式理條機進行做形。理條葉投葉量為每槽125克左右,槽鍋溫度先高后低,要求起始槽鍋溫度80℃左右,槽鍋的往復頻率為160次/分鐘左右,理條時間約10分鐘左右。理條葉的質量要求:芽葉成蘭花形、清香、色澤翠綠,含水量約20%。
⑤初烘:選用炭火烘籠時,以優質木炭為燃料,不能有煙焦氣產生、烘籠上鋪一層白棉紗布。攤葉厚度0.5厘米左右,投葉量根據烘籠大小面定,籠頂溫度60℃左右,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則。每隔3-5分鐘左右翻動一次,動作要輕,先手提紗布四角收攏茶葉,然後再輕輕攤開。選用烘焙機作業時,攤葉厚度以2厘米左右為宜,同時幾個烘斗要注意前後調換,使各烘斗都吃火均勻。當初烘葉烘至9成乾時下烘,並倒攤於竹匾回潮。
⑥復烘:籠頂溫度45℃左右,攤葉厚度1.5厘米,以6-8籠初烘葉拼一籠,以文火慢烘,發展茶香為原則。要及時翻動,促證乾燥均勻。當烘至手捻茶葉成末,含水量低於6%以下時下烘,然後攤涼貯藏。乾茶質量要求:條索緊直略扁,色澤綠潤,銀毫隱露,含水量6%以下。加工過程必須執行DB 330185/T 006-2007《天目青頂鮮葉與加工技術》的標準規範。
(5)生產記錄:天目青頂的生產全過程,必須建立農事活動記錄檔案和加工檔案,認真記錄茶園基地投入品的使用、茶葉採摘、修剪、病蟲害防治等農事活動情況和茶葉加工廠加工茶葉時的時間、數量、等級、工藝等加工情況。生產記錄要求及時、準確、完整,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天目青頂質量符合DB 330185/T 007-2007《天目青頂茶》和NY 5244-2004《無公害食品 茶葉》的標準。

標誌使用規定

天目青頂地理標誌保護地域範圍內的茶葉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天目青頂地理標誌時,須向臨安市茶葉產業協會提出申請,符合下列條件的天目青頂生產經營者:
(1)生產、經營的天目青頂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2)已取得天目青頂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具有天目青頂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經臨安市茶葉產業協會審核後,統一採用天目青頂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免費使用天目青頂地理標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