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名品圖鑑

綠茶名品圖鑑

《綠茶名品圖鑑》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廣智。

基本介紹

  • 書名:綠茶名品圖鑑
  • 作者:王廣智
  • 出版時間:8/1/2012
  • 書號:9787-5088-37536
基礎信息,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編輯推薦,讀者對象,圖書目錄,圖書文摘,

基礎信息

書名:綠茶名品圖鑑
書號:9787-5088-37536
作者:王廣智
出版日期:8/1/2012
叢書名:
定價:29.00
開本:B5
裝幀:平裝
字數(千字數):15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11

內容簡介

《綠茶名品圖鑑》是一本關於全國綠茶名品的大全,不但有全國知名的綠茶品種,也有一些工藝優良,品質獨特的地方名茶。《綠茶名品圖鑑》書中,每一種茶都介紹了其獨有的工藝、沖泡方法和參考價格,讓你在品茶時深知其味,在買茶時心中有數。

作者介紹

安徽無為人,1937年7月10日出生,1964年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技術學院。全國農業展覽館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曾是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所所長),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與技術促進處綠色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科協農業分會副理事長,茶與食品專業委會主任,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2006年,被中國老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光榮稱號。並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共獲部委級獎11個,發表論文61多篇,享受國務院津貼。

編輯推薦

4大茶區,82中古今名茶,不同的沖泡要點,鑑賞綠茶,就這么簡單。

讀者對象

喜歡喝茶,特別是喜歡喝綠茶,對綠茶有研究的讀者,注重生活品質的讀者。

圖書目錄

緒論
中國茶產區
茶史
綠茶的製作工藝
綠茶的沖泡方法
綠茶的功效和禁忌
第一章 江南名綠茶
西湖龍井 從來佳茗似佳人
洞庭碧螺春 香得真是嚇煞人
廬山雲霧 色香幽細比蘭花
黃山毛峰 魚葉金黃,色如象牙
太平猴魁 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捲邊
徑山茶 日本茶道的始祖
顧渚紫筍 茶聖陸羽喻第一
惠明茶 巴拿馬上得金獎
平水珠茶 無法發射的火藥彈
安吉白茶 不是白茶的白茶
江山綠牡丹 綠茗敢以牡丹名
千島玉葉 千島湖畔育好茶
大佛龍井 扁平光滑,嫩香持久
千島銀珍 杭州七寶之一
松陽銀猴 郁香便是引路人
普陀佛茶 觀音道場出佳茗
武陽春雨 形似松針絲雨
開化龍頂 形似青龍盤白雲
鳩坑毛尖 色、香、味具臻妙境
天目青頂 頭茶之香遠勝龍井
泰順雲霧茶 味醇色秀,香馨湯清
南京雨花茶 形似松針,翠綠挺秀
金壇雀舌 形似雀舌味鮮爽
南山壽眉 形似壽者之眉
敬亭綠雪 清茗洗積昏,妙香濾浮塵
休寧松蘿 松蘿香氣蓋龍井
老竹大方 褐潤似鑄鐵,形似竹葉
涌溪火青 乾茶落杯叮噹有聲
屯溪綠茶 綠色金子
汀溪蘭香 翠綠顯毫,蘭花香高
瑞草魁 肥碩飽滿,香氣高長
黃山綠牡丹 形似菊花,黃綠隱翠
井岡翠綠 細緊曲勾,翠綠多毫
婺源茗眉 秀如仕女之細眉
婺源仙芝 纖細緊直,翠綠光潤
狗牯腦 緊結秀麗,瑩潤生輝
小布岩茶 鋒苗秀麗,香似蘭花
雙井綠 形如雞爪,光潤高香
高橋銀峰 雪芽如銀現異香
古丈毛尖 茶味持久,茶韻悠長
江華毛尖 晶瑩如珠,清高甘爽
安化松針 挺直緊細,香氣馥郁
安化銀毫 翠綠緊細,高香持久
恩施玉露 古法制茶今留香
峽州碧峰 翠綠油潤,清香持久
第二章 江北名綠茶
六安瓜片 陸羽舊經遺上品
信陽毛尖 頭泡苦,二泡甜
仰天綠雪 嫩綠挺秀,香氣馥郁
賽山玉蓮 形白如玉,綠如蓮葉
日照綠茶 北方第一名茶
雪青茶 天然綠色茶葉
嶗山綠茶 中國最北的綠茶
天柱劍毫 峻拔遒勁,甘香醇美
岳西翠蘭 形似蘭花,香高酣暢
龜山岩綠 湖北的廬山雲霧
採花毛尖 湖北第一名茶
雙橋毛尖 細緊顯毫,香氣清高
午子綠茶 茶中皇后,品質超群
紫陽富硒茶 抗癌之王
第三章 西南名綠茶
蒙頂甘露 應是人間第一茶
竹葉青 形似竹葉,清秀悅目
都勻毛尖 雪芽芳香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
青城雪芽 仙茗產自仙家
峨眉毛峰 銀芽秀麗,鮮爽碧綠
文君嫩綠 烹茶滌塵思,清逸涼無比
峨蕊 春芽大麥粗
峨眉雪芽 雅稱“清明香”
巴山雀舌 抗癌名茶
永川秀芽 緊直細秀,香氣高長
遵義毛峰 翠綠油潤,嫩香持久
湄江翠片 形似葵花籽
貴定雲霧茶 雲海霧都,質量兼優
寶洪茶 香飄十里
蒼山雪綠 味醇鮮爽,香濃持久
南糯白毫 勻整綠潤,馥郁清純
墨江雲針 仿製日本“玉露茶”
雲海白毫 緊直挺秀,滿披白毫
滇綠 深綠粗壯,幽香持久
第四章 華南名綠茶
桂林毛尖 桂林山水飄茶香
凌雲白毫 千年古樹產良茶
南山白毛茶 建文帝種下的“聖種”
桂平西山茶 緊結勻整,清澈幽香
昭平銀杉 微扁翠綠,清香明亮
天山綠茶 翠綠清澈,香似珠蘭
附錄

圖書文摘

緒論
自神農氏始,中國飲茶的歷史已經有5000年了。茶葉從貴重藥物到大眾飲料,從少數貴族之專享到通行世界的第一飲品,茶葉在發展過程中進行了華麗的轉變。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茶葉的發展史!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產區區域廣闊,北起山東蓬萊,南至熱帶海南島,西到西藏林芝,東自台灣島,總共包括浙江、江蘇、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東、廣西、福建、陝西、河南、山東、西藏、甘肅等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1019個縣市。橫跨了熱帶、亞熱帶和暖帶三個氣候區。根據茶葉的生態環境、茶樹種類、品種結構等特性,中國茶區共分為四大茶區,即西南茶區、江南茶區、華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茶葉進化史
《茶經》上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自神農嘗百草發現茶葉以後,茶葉就成了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經過了5000年的沉澱,關於茶的記憶已經深深地根植於中國人的基因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不可複製的文化。
因為茶葉有消炎解毒的功效,所以在春秋之前,我們的祖先只是將茶葉作為藥用。到了秦漢時代,人們開始用茶做菜,主要是將茶煮成湯羹來食用,這就是最早的“茶食”。不過那時人們做“茶食”,還是取用茶消炎解毒的功能。到了漢朝,由於經濟、文化的興盛,茶作為四川特產進貢到京都長安、洛陽;同時,茶葉也從四川傳播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於是飲茶之風慢慢在全國範圍內形成。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晉朝南遷,中原士族也紛紛跟著南遷,財力雄厚的士族在江南地區紮根,大大發展了江南地區的經濟,同時也極大地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這時的茶葉飲用方法還是以加各種調料進行烹煮為主,但是清飲茶葉的飲茶形式開始流行。到了唐朝,隨著全國茶葉產量的大幅增加,茶葉進一步向普通百姓的生活靠近,當時人們用蒸青法把茶葉加工成餅狀,這樣不但便於攜帶和流通,而且茶葉的口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唐朝對茶文化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這是中國第一部茶書,也是當時最權威的一部茶書,它的出現為後世茶文化的發展奠定了無比堅實的基礎。
宋朝的飲茶之風日盛,茶葉成為百姓“開門七件事”之一。而且這時候,已經出現了蒸青的散茶,雖然散茶還不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到了明朝,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認為製作“團茶”太過勞民傷財,於是下詔:“罷造龍團,惟采芽茶以進。”至此,散茶正式成為社會主流,人們不再將茶葉製作成茶餅,而是直接在壺或盞中沏泡散茶,中國人的泡茶、飲茶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這時的散茶多是綠茶。清朝,由於清室皇族對茶文化的推崇,使得中國的茶文化走向了鼎盛。雖然慈禧太后對勞民傷財的茶膏情有獨鐘,但還是改變不了散茶的主流地位。在這一時期,茶葉正式形成了六大茶系,即我們常說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而綠茶是六大茶系中產量最大的一種。
綠茶溯源
茶葉的歷史就是綠茶的歷史,數千年來,在祖先們不斷地摸索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綠茶製作工藝。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來看,綠茶最早起源於巴地(今川北、陝南一帶)。據信史《華陽國志》記載,當年周武王伐紂時,巴人曾向周軍獻茶。由此可見,茶葉的種植歷史追溯到3000年以前是可以確定的。
兩晉南北朝時期,為方便儲藏和運輸,出現了將散裝茶葉跟米膏一起製成茶餅的曬青茶,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初唐時期。而到唐朝及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裡,蒸青餅茶取代了曬青餅茶成為當時茶的主要形式。蒸青茶克服了曬青茶加工後仍有濃濃的青草味這一缺點,使茶葉的味道更加鮮爽。
到了宋朝,由於蒸青餅茶在壓制過程中會損失一部分茶香,而且制茶過程費時費力,於是就出現了蒸青散茶,蒸青散茶是將茶蒸後直接烘乾,這樣就很好地保持了茶葉的香味。自宋朝至元朝,蒸青餅茶和蒸青散茶一直並存,直到明朝初年,這種局面才被打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