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文史館

天津市文史館

天津市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6月27日。館員們於古稀耄耋之年,欣逢盛世,精神煥發,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或勤於著述,或揮毫潑墨,在學術研究、藝術創作、海外聯誼等領域,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熱情謳歌社會主義祖國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積極開展文化交流,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市文史館
  • 成立時間:1953年6月27日
  • 所屬地區:天津市
  • 屬性:文史館
文史館簡介,主要工作,館員概況,館務交流,

文史館簡介

天津市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6月27日。近六十年來在敬老崇文、存史資政、統戰聯誼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累計聘任文史研究館館員318人,現有館員100人(其中包括台灣、澳門名譽館員3人),其中民主黨派成員28人、中共黨員26人、無黨派人士46人,平均年齡73歲。館員均是年高德勛、造詣鴻深的專家學者和社會名流。多年來,館員各展所長,各盡所能,勤奮工作,無私奉獻,在文史研究、藝術創作、民主監督以及海外聯誼等領域卓有建樹。
天津市文史研究館現任領導班子成員為黨組書記劉志永,副館長陳雍,黨組成員、副館長馬競,黨組成員、秘書處處長王寶貴。

主要工作

文史研究方面碩果纍纍。自創辦《天津文史》以來,總計出版46期,為館員發表著述文章開闢了園地,對津沽地方史、民俗學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搶救館員的學術創作成果,編輯出版《館員著述叢書》,已經出版《吳玉如詩文輯存》等6部專著,拾遺補缺、系統地保留了天津地域文化學術成果。另外,還編輯出版了《王襄著作選集》、《津門畫壇掇英》等各類學術、書畫專著200餘冊,為天津的文化建設貢獻了力量。
藝術創作方面成績斐然。館員雖年近古稀之年,但欣逢盛世、老驥伏櫪,潛心創作、寄情山水,積極參加反映時代主旋律,以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題材的主題書畫創作活動,完成了《西部頌歌》、《欣欣向榮》、《嵩壽萬年》等一批書畫巨製的創作工作,並無償捐獻給國家,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貢獻了力量。
統戰聯誼方面成效顯著。積極聯繫市有關部門及香港、澳門方面,在港澳舉辦了“天津二十世紀中國畫展”及“津門絕活--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展”,反響強烈,好評如潮,在宣傳天津新變化的同時,館員們也發揮與家族成員、親朋故舊海外聯繫較多,影響較大的優勢,為促進津港澳三地的友好交流搭建了平台,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社會公益事業方面積極參與。館員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扶貧濟困、賑災助殘、支教擁軍、文化下鄉、藝術輔導、慰問醫務人員和公安幹警等活動中,踴躍為社會公益事業做貢獻。已故王襄館長和著名收藏家張叔誠等館員,或將畢生蒐集珍藏的甲骨文物、或將宋范寬《雪景寒林圖》、青銅器西周克鎛等國寶級文物捐助給國家。在抗擊非典和汶川地震等大災難面前,館員更是表現出了守望相助、扶危濟困的大愛精神,創作和捐獻了一大批書畫精品。

館員概況

建館以來先後聘任館長2位、副館長7位。首任館長王襄,是我國最早鑑識及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學者;現任黨組書記趙金水,館長王大川,副館長李月春、郭元之。建館至今累計聘任館員275人,現有館員90人,其中民主黨派成員38人(民革5人、民盟14人,民進5人、農工2人、九三1人、致公黨2人);無黨派人士52人,中共黨員9人;在館裡領取生活費的館員20人,領取生活補貼的5人。文史館員來自社會各個方面,他們大多是某一領域的知名人士或某一階層的代表人物,在歷任館員中,既有前清貴族、名人後裔,也有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時期的軍政要員,工商名人,更多的是文學歷史經濟、藝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或稱譽津門,或蜚聲海外。如:甲骨文專家王襄,古文字學和考古學家陳邦懷,詩詞家寇夢碧,繪畫大師劉奎齡、劉子久,書法大家吳玉如,著名評書藝人陳士和,著名武俠小說作家宮白羽等。館員們大都飽經滄桑,閱歷豐富,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關注政治,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們熟悉歷史,撰寫了許多史料價值較高的著作和文章;他們專於治學,創作出大量的學術成果和藝術精品。
陳邦懷陳邦懷
劉奎齡劉奎齡
吳玉如與弟子韓嘉祥吳玉如與弟子韓嘉祥

館務交流

山東省文史館在認真做好為館員服務的同時,注意加強與全國各館的交流與合作,積極聯繫社會力量共同舉辦學術研究、文化活動。與中央館、北京館聯合舉辦了紀念周恩來百年誕辰系列活動,與日本友人合作編輯出版了反映日軍侵華罪行的《歷史不能忘記》叢書,與天津佛教協會合作出版了《天津文史-李叔同研究專輯》等,這些活動增強了自身活力,擴大了文史館的社會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