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奧租界

天津奧租界

天津奧租界是近代中國唯一的一個奧匈帝國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九個租界之一。其地址位於今天津市河北區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奧租界
  • 外文名:Az osztrák–magyar Tiencsini koncesszió
  • 租借國奧匈帝國
  • 位置天津河北區南部
  • 存在時間:14年
  • 章程:《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契約》
  • 開闢時間:1902年12月27日
  • 收回:1917年
開闢,居民,管理,發展,交還,現狀,

開闢

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天津時,德國軍隊占領了天津城東海河東浮橋對岸的一片市區(今河北區北安橋至河北區獅子林橋一帶,當這支部隊調防北京時,改由奧國軍隊駐守。當沙皇俄國義大利比利時陸續在天津開闢租界後,奧匈帝國也要求援例設立專管租界。
奧匈帝國兵營奧匈帝國兵營
1902年12月27日(清光緒廿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駐天津署理領事貝瑙爾與天津海關道唐紹儀訂立了《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契約》,天津奧租界正式開闢。該租界西面瀕臨海河,與天津城隔東浮橋相望,東面到京山鐵路,北面到海河的支流金鐘河(今河北區獅子林大街),隔河為位於河北區的百年建築法國建築望海樓天主堂,東南方隔路(今河北區北安道也稱河北區勝利路)與同樣位於河北區的天津意租界相鄰,面積1030畝。是天津九國租界中最北面的一個。
奧租界的行政管理機構為工部局,下設警務處、工程處、捐務處,還設一個衛生巡捕長,管理全區的衛生事宜。奧租界的行政大權掌握在警務處下,巡捕長為奧國人,副巡捕長則有中國人擔任,巡捕七、八十人,均雇用中國人充任。同時將位於河北區的海河以東地區化為四段,每一段設一個派出所,由一副巡捕長帶領兩個頭目,負責全地段的治安工作。

居民

奧租界所在區域原為天津老市區的一部分,租界開闢前已經有眾多的華人居民。靠近中國老城區,其界內居住的大都是中國人。1906年,天津奧租界人口為25744人,其中外國僑民232人,中國人25512人。此後,奧租界工部局規劃挖高墊低,填平租界南部的低洼沼澤,強迫居住在北部高地的中國居民遷移,造成界內中國居民大量外遷,到1910年,居住在奧租界內的華人還有14946人。
奧租界袁氏宅邸奧租界袁氏宅邸
在清末民初的動盪時期,不少失意下野的中國政界人物選擇入居瀕臨海河、又鄰近繁華商業區的奧租界,以求安全。例如馮國璋袁世凱、吉林督軍鮑貴卿、湖北督軍王占元、國務總理王士珍龔心湛、大總統曹錕等人,在此建有富麗堂皇的寓所,現代保護良好,成為受保護的風貌建築。如李叔同故居,位於糧店后街,建於1880年代,後於2007年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全面修繕。
奧租界地處海河岸邊,閒時可以欣賞海河的迤邐風光,別有一番情趣,頗具寓公風雅。且又與繁華的和平、南開商業區隔河相望,自然成為一部分軍閥政客的首選之地。最早在奧租界添置房產的是曾任民國大總統的馮國璋。他1913年任直隸總督時,就將工部局工程師布呂納建造的三所樓房納入名下。1917年7月30日,馮國璋的眷屬和男女僕夫百餘人為躲避張勛復辟所帶來的動盪住進奧租界。其後,吉林督軍鮑貴卿、湖北督軍王占元、國務總理王士珍、龔心湛、大總統曹錕等人,卸職後都曾在奧租界建房居住。這些寓公進入租界所帶來了大量財富,推動了租界的建設和發展。

管理

奧匈帝國領事館位於大馬路(今河北區建國道)與沿河馬路轉角處(今河北區建國道153號和河北區海河東路33號)。奧國領事館始設於1869年,但直至1899年,奧匈帝國駐津領事均由英國駐津領事兼任,1900年奧地利始派出首任駐津領事。1902年天津奧租界劃定後,於1908年修建該建築並作為領事館使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的租界由中國政府收回,該建築也幾經易主,逐漸成為民宅。

發展

奧匈帝國對華貿易本身極為有限,加之天津奧租界位於海河最北端,不利於開展航運,因此天津奧租界並非重要的金融貿易區。但是,奧租界位於舊城與東火車站之間,租界劃定後不久,比利時世昌電車電燈公司修建從舊城東門通往東火車站的電車線路,同時將東浮橋改建為鐵橋,定名金湯橋,於是在電車通過的大馬路(今河北區建國路)沿線形成華人零售商業集中的商業街。
袁氏宅邸袁氏宅邸
奧租界劃定後,首先就是修建道路。因東浮橋一帶是中國老城區,在租界劃定之前已有數萬中國人在此居住,屋戶鱗次,人煙稠密,商業也比較繁榮,堪稱是天津城市的發源地,像興隆街、十字街、於廠大街、糧店前后街都是老居民區,街巷已經定型,難以改變。只能將規劃地帶集中在奧租界的東浮橋大馬路的南面(今河北區建國道、民主劇場附近)。這一地區是大水坑,地勢低洼,住戶寥寥無幾。為此,奧租界當局首先實行填平工程,並規劃了四條馬路,即今之河北區建國道、河北區民主道、河北區進步道、河北區自由道;橫向馬路有河北區平安街、河北區壽安街、河北區慶安街,還有一個大興昌胡同。東浮橋大馬路兩側的地勢陂斜,北高南低,為了找平,將高處挖出一米多,才得以建成平行馬路。天津比國電車電燈公司為修建從東北角通往東火車站的電車線,同津海關一起和奧、意租界當局合資,將東浮橋改建為名為金湯橋的鐵橋,開通了通往東車站的電車。
馮國璋故居馮國璋故居
隨著租界地區的發展和電車的運行,城市中心逐步沿著電車行駛線路向租界地區轉移。電車沿線也逐漸形成新的商業區。同時,大批華商在民初以後也將其資本從華界轉入奧租界,大馬路電車沿線到處是商店、戲院、茶園、菜市場、飯館等,逐漸形成了一條繁華的商業街。坐落於天津法租界的濟安自來水公司和法國電燈公司直接供應天津奧租界居民用水用電。

交還

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對德奧兩國宣戰的當天,中國北洋政府軍警進駐天津奧租界,該租界被改為天津第二特別區,區公署主任為劉鳳鳴。
奧匈帝國領事館奧匈帝國領事館
1919年7月12日,義大利王國的代表致函巴黎和會,提議由義大利接租天津奧租界,在遭到美、法、日三國反對後,義大利又改而建議天津奧租界交還中國,再由中國將一部分奧租界轉歸意租界。該建議遭到巴黎和會6國專門委員會的反對,因而義大利接租天津奧租界的計畫未能實現。
奧租界自設立到被中國政府收回只存在了十七年,是天津各國租界中存在時間最短的。

現狀

21世紀初,奧租界所在地域被徹底改造,原有華人街坊悉數拆除,而沿河北區的海河東路的歐式建築得以保存。在拆遷過程中,發現了隱藏在民居後面多年的奧匈帝國領事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