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簡稱精儀學院),位於天津市,具有一流的學科和學術地位。學院擁有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學工程物理電子學精密儀器及機械生物醫學工程光電子技術6個博士點和6個碩士點;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和生物醫學工程天津市重點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3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長江計畫”特聘教授設崗學科;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

2018年12月10日,榮獲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and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 簡稱:天津大學精儀學院
  • 創辦時間:1952年
  • 類別:國家試點學院
  • 所屬地區:天津
  • 國家重點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
  • 院士:2
  • 博士點:6
學院簡介,專業設定,師資力量,科研方向,歷史沿革,學院領導,現任,歷任,學院特色,試點學院改革,工程科學專業,課程質量提升計畫,

學院簡介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簡稱精儀學院)於1995年10月2日在原精密儀器工程系(成立於1959年)基礎上成立的,原精密儀器工程系的前身是精密機械儀器專業成立於1952年。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以下簡稱“精儀學院”)辦學歷史久,學科實力強,師資水平高,有著良好的育人傳統和改革基礎。2008年,學校將精儀學院設立為“綜合改革試驗區”,2011年,精儀學院入選為“國家試點學院”。學校將試點學院作為實現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難得機遇,舉全校之力推動試點學院改革,“資源不受限,政策無禁區,敢碰改革關鍵點,敢趟改革深水區”,並以此為契機帶動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水平的全面提高。

專業設定

學院下設四個系:精密儀器工程系、光電子科學技術系,光電信息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與科學儀器系、。
設有五個本科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天大南開合辦)。
學院還擁有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儀器中心、現代光學研究所、光電子研究中心、感測工程研究所、照明技術研究所、光電測控技術研究所、雷射與光電子技術研究所、生物光學研究所、安全防偽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和開發機構。

師資力量

學院有教職工221人,其中院士2人,教授60人,副教授70人,45歲以下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108人,博士導師64人,碩士導師111人,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在崗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8人,天津市授銜專家9人,國家科技部 “973” 計畫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3人。學院擁有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技術、微光機電系統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納製造與測量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儀器天津市重點實驗室,並建有天津市微納製造技術工程中心、天津神經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光學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機構。學院實驗教學中心是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強大的學科基礎和先進的教學設施為本科教學及學生畢業後的繼續深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 ·超快雷射理論與套用研究
    ·光學信息處理技術及其套用
    ·光學技術在計算機科學中的套用
    ·數字圖象處理技術
    ·光學感測器技術

  2. ·先進固體雷射及非線性頻率變化技術
    ·光電子學與光通信技術
    ·雷射與光電子套用技術

  3. ·智慧型結構系統及儀器
    ·雷射數控精密加工
    ·微電子機械系統
    ·無損檢測及動態測試系統

  4. ·生物醫學光子學
    人體信息檢測技術與處理
    ·生物醫學信息處理與生理系統建模
    ·現代光學分析技術與儀器
    醫學物理學與生物醫學圖像處理
    現代生物醫學成像分析技術

歷史沿革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簡稱精儀學院)於1995年10月2日在原精密儀器工程系基礎上成立。原精密儀器工程系成立於1959年, 原精密儀器工程系的前身是精密機械儀器專業成立於1952年,我國老一輩著名教授項任瀾、王守融蔡其恕、錢耀緒、吳又芝、邱宣懷、劉豹苑文炳、吳繼宗、孫祖寶等均在此任系主任或執教。
經過幾代精儀人數十年的拼搏,精儀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儀器儀表領域國內首屈一指的“精品”學院,在全國同行中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科研隊伍結構合理、科研成果纍纍、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學院和青年學生嚮往的學術殿堂。
名譽院長:王大珩院士,雷天覺院士,金國藩院士,母國光院士,姚建銓院士,葉聲華院士

學院領導

現任

黨委書記:王海龍
副書記: 張宇
院長:曾周末
副院長: 李醒飛 蔡懷宇 曹玉珍 趙會娟 楊秋波
院長助理:楊磊 陳津平 陳文亮

歷任

學院黨委書記: 陳鶴鵬 靳世久 汪 曣 肖松山 曾周末
學院黨委副書記:李玉津 尚福蘭 肖松山 孫景發 袁源
院長: 張國雄 胡小唐 靳世久 徐可欣
副院長: 胡小唐 武 星 靳永銘 常遼華 汪 曣 邢岐榮徐可欣 張力新 梁慧媛
裘祖榮 曾周末 黃戰華賈果欣
院長助理:肖松山 楊天新 何明霞 栗大超 趙會娟 歐陽健飛 魏耀林

學院特色

電子、光學、雷射、精密機械、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多學科相互滲透的高技術密集型綜合學科
研究信息的產生、獲取、傳輸、處理、存儲和顯示技術的學科
生命科學和工程技術,理、工、醫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

試點學院改革

工程科學專業

工程科學專業,該專業定位為培養“未來的錢學森”,能解決人類面臨重大問題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未來工程領軍人才。面向儀器儀表工程等領域,將工程科學專業打造成高等工程教育的國家“夢之隊”。
工程科學專業採取基於學生髮展潛質、雙向選擇基礎上的分類培養。一是對於具有創新潛質的學術精英,與國際一流大學合作培養。此類學生免試推薦學術型研究生,優秀者赴國外攻讀博士。二是對於具有總師潛質的工程精英,與一流企業合作培養。此類學生保留免試攻讀套用型研究生資格,在企業一線實踐2-3年後再回校攻讀相關學科的專業學位。
工程科學專業的培養方式採取“四制三化”,即多層面選拔組班制——關注學生興趣與潛質,因材施教;競爭性分流機制——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本碩博統籌培養制——實現選育評的一體化;全員雙導師制——學術導師+職業導師;個性化課程體系——定製培養方案;國際化育人體系——“走出去”+“請進來”;小班化教學體系——強調以學為中心。在課程體系中,取消了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數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化學等課程純英文授課,強化工程實踐和工程領導力培養,注重批判性思維訓練等。
試點學院是高校的特區,那么工程科學專業則是學校“特區中的特區”。嘗試以工程科學專業全方位引領招生、培養、國際化合作辦學、教師聘任等一系列學院層面的改革,從而全面提升學院辦學水平,並為學校的總體改革積累經驗。

課程質量提升計畫

課程質量提升行動計畫(以下簡稱“Qc計畫”)。課程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載體,當前我們在學習挑戰度、師生互動等方面還存在不足,本質原因是教師投入教學的時間和精力不足,因此推出了旨在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師教學投入的“Qc計畫”。
“Qc計畫”旨在進一步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以教學為中心配置師資力量、硬體資源、業務經費和工作評價;堅持深化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為中心,突出教育過程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帶來的成果及變化,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價值觀塑造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構建課程質量保障體系,明確課程質量標準,擇優聘任授課教師,強化學生深度參與,實施教師利益相關的教學評價制度,進一步完善教學環節的監測、控制和變革機制,持續改善教學質量。
採用自願申請、資質認定、科學評價、合理流動的方式實現崗位的擇優聘任,突出質量意識,促進優秀教學資源的合理流動與整合,力爭做到讓最好的教授、副教授承擔本科生課程,同時激勵教師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實施,未能獲聘教學崗位的教師將自動進入專職科研或其他序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