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位於天津市,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當時的北洋大學、南開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河北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併組成,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長期以來,化工學院秉承“堅持一流標準,培養一流人才,爭創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貢獻”的發展目標,“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連續3次蟬聯全國第一,“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簡稱:天大化工
  • 創辦時間:1895年
  • 類別:理工
  • 屬性:亞洲最強化工學院之一
  • 所屬地區:天津
  • 主管部門:天津大學
  • 國家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精細化工
  • 主要獎項:學科評估全國第一;2011計畫;IChemE“Master Level”認證
  • 學院地址:中國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2號
  • 現任院長:馬新賓
  • 著名教授:王靜康,劉東志,劉昌俊
  • 院訓:自強不息、求實創新、團結奮進
辦學條件,學科優勢,重點學科,歷史沿革,專業介紹,辦學成果,師資力量,學校文化,校訓,校旗,校歌,

辦學條件

天津大學化工學科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當時的北洋大學、南開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河北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併組成,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長期以來,化工學院秉承“堅持一流標準,培養一流人才,爭創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貢獻”的發展目標,“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連續3次蟬聯全國第一,“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歷經幾代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化工領域完善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培養體系,現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新技術推廣工程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天津市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2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天津市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實驗室3個。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40餘項,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4項、二等獎16項,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50餘部。學生共獲30餘獎項,其中國際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影響國計民生的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發揮學科優勢,努力提高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了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2070篇、EI收錄論文1972篇,申報發明專利1073項,授權發明專利566項。在發表論文數量增長的同時,發表論文的質量明顯提升,在國際期刊Top一區、二區發表論文1053篇。在大型填料塔分離技術、醫藥結晶技術、生物加工技術、新型催化劑與反應技術等多項成果處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行業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獲國家級獎、省部級獎25項。成功舉辦“綠色化學科學與工程國際高端論壇”、“2012太陽能電池材料國際研討會”、“2012年電漿催化與能源材料套用國際研討會”、“2013年計算催化及能源化工國際研討會”、“2014年計算材料及其在催化和光電領域的套用國際會議”、“2014年電漿催化與能源材料套用國際研討會”等10餘次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了在國際相關學術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促進了與世界著名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建院以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人秉承“自強不息、求實創新、團結奮進、追求卓越”的院訓,在人才隊伍、研究設施、標誌性成果等方面實現了新的跨越,為建設世界一流化工學科而努力奮鬥!

學科優勢

2013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排名第一,在連續三輪的學科評估中實現“三連冠”,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第一,進一步彰顯了學科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為落實“2011計畫”精神,以天大化工學科為主體,充分發揮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的學科優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並成為國家首批正式認定的14個“2011計畫”國家級戰略科研平台之一。學院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40餘項,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4項、二等獎16項,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50餘部。學生共獲30餘獎項,其中國際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發表SCI收錄論文2070篇、EI收錄論文1972篇,申報發明專利1073項,授權發明專利566項。在發表論文數量增長的同時,發表論文的質量明顯提升,在國際期刊Top一區、二區發表論文1053篇。在大型填料塔分離技術、醫藥結晶技術、生物加工技術、新型催化劑與反應技術等多項成果處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行業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獲國家級獎、省部級獎25項。成功舉辦“綠色化學科學與工程國際高端論壇”、“2012太陽能電池材料國際研討會”、“2012年電漿催化與能源材料套用國際研討會”、“2013年計算催化及能源化工國際研討會”等10次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了在國際相關學術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促進了與世界著名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截止到目前,化工學院共設有7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製藥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工)。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14個。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新技術推廣工程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11個系(化學工程系、化學工藝系、精細化工系、套用化學系、生物工程系、製藥工程系、催化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食品科學與工程系)、4箇中心(化工基礎實驗中心、化工過程與技術實驗中心、生物與製藥實驗教學中心、套用化學(工)實驗教學中心)、2個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套用化學研究所)。本科在校生1943人,碩士生在校生1599人,博士生在校生573人。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傑出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天津市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2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天津市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實驗室3個。

重點學科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生物化工工業催化化學工藝、精細化工
省部級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工業催化、套用化學、化工機械

歷史沿革

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北洋大學、南開大學、河北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燕京大學的化工系合併而成,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化工系師生也有一部分人併入。所以天津大學化工系的歷史就應追溯到有關院校化工系的歷史。
院校調整前的歷史
(1)南開大學化工系成立於1932年夏。當時由張子丹(張克忠)任系主任,教授有張子丹、張洪沅、高少白。除化工系外,另設有套用化學研究所,由張子丹兼任所長,化工系教授同時均擔任該所的研究工作。 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開大學化工系先遷重慶沙坪壩南渝中學,並作為長沙臨時大學的一部分,學生在重慶大學借讀。套用化學研究所則設在南渝中學內。一年後,化工系遷至昆明,成為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擔任西南聯大化工系主任的先後有張子丹、蘇國楨和謝明山。教學和科研人員有潘尚貞、陳國符胡志彬、趙鏞聲、俞其型、汪德熙、孟廣俊、張建侯汪家鼎黃乙武張遠謀、張懷祖等。 1947年南開大學化工系遷返天津,1952年院系調整時,併入天津大學。
(2)北洋大學化工系簡史。北洋大學在1937年遷到陝西,與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聯合成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改名為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西北聯合大學與東北大學工學院以及私立焦作工學院等合併為西北工學院,設有土木、水利、礦冶、機械、航空、電機、化工、紡織等八個系。 1943年在當時浙江英士大學工學院的基礎上,設土木、機電、應化三系。應化系主任為許植方。 1946年春,北洋大學在天津復校,設理、工兩院,工學院設有化工系。1946年夏以後,原在浙江的北洋工學院學生都復員來天津北洋大學。在浙江工學院就讀的應化系畢業生,1943年5人,1944年2人,1945年1人,1946年4人,均為北洋大學的畢業生。1946年至1951年人北洋大學化工系主任的前後有方子勤、肖蓮波。 1946年北洋大學在天津復校時,原北平大學工學院併入北洋大學,成為北洋大學北平部,其中有化工系,1947年北洋大學化工系畢業生,天津9人,北平部25人,1948年北平部撤銷,大部分學生轉來天津,部分學生轉到北大和清華。1948年北洋大學化工系畢業生5人。1949年畢業生13人。1950年畢業生19人。1951年40餘人,1952年(已與河工學院合併)19人。如自1943年在浙江的北洋工學院算起,到1952年共畢業140餘人。
(3)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成立天津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原兩校化工系又與其它校化工系合併於七里台新校址。 河北工學院化工系簡史。河北工學院前身高等工業學堂創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民國初改名為直隸高等工業學校,1926年改為河北工業學院。 早在建校初期,即設立套用化學科,以後逐漸擴充。套用化學科設有製革、油脂(包括肥皂)、造紙、窯業和分析等課程。 1937年全校內遷,後在西安與其它院校聯合成立西北工學院。日本投降後於1946年復校。設有化工、機械、電機、水利、紡織五個系。每系招生80人。並成立附設專科學校,設相應的五個科。 1951年與北洋大學合併後情況已見上述。
(4)唐山鐵道學院化工系簡史。唐山鐵道學院化工系籌建於1949年,籌備組成員九人,金允文為組長。1950年至1952年由余國宗任系主任。1949年入學約20人,50年入學30人,1951年入學30人。
(5)燕京大學化工系簡史。燕京大學在1930年成立了製革實驗室。1933年又成立了陶瓷研究室。當時,這兩個研究室屬於化學系,,供高年級學生選讀或快做畢業論文時進行實驗。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兩個實驗室首先恢復。從1948年開始招收學習化工的學生,1950年則正式成立化工系。由化學系主任兼任化工系主任。1948年入學的學生有10人,1949年26人,1950年和1951入學的學生各為20人。1952年院系調整時,一部分學生轉入清華大學石油系,一部分轉入天津大學。 1950年還開辦一期陶瓷專修科,學制為兩年,主要學習耐火材料。
院系調整時期
1952年天津大學化工系經院系調整 成立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也有了不斷發展。52年根據當時情況,開始在系內設立專業,設立的五個專業是:無機物工學專業,矽酸鹽工學專業,燃料化學工學專業,燃料和中間體專業,造紙專業。以後,1956年又增設基本有機合成專業,1957年增設電化學專業,1958年增設高分子化學專業,化學工程專業(後一度停辦,1965年恢復),1959年設立金屬物化專業。1957年成都工學原瀘州分院的造紙專業併入天津大學化工系的造紙專業。1960年造紙專業分出一部分到天津輕工學院(留下一部分,在“文革”中1973年也併入天津輕工學院)。1952年至1958年化工系主任是汪德熙。1959年化工系分為有機化工系(系主任是汪德熙)和無機化工系(系主任潘正濤)。次年,1960年又合併為一個化工系由潘正濤任系主任,直至“文革”。化工機械專業也是1952年院系調整後早期設立的專業之一,但從1952年到1959年一直設在機械系內。1959年則由機械系調至當時的無機化工系。1960年隨著無機化工系和有機化工系的合併,化工機械專業也列入化工系的編制。綜上所述,到“文革”前止,化工系共有專業十一個,即:無機物工學專業,矽酸鹽工學專業,燃料化學工學專業,染料和中間體專業,造紙專業,化工機械專業,基本有機合成專業,電化學專業,高分子化學專業,化學工程專業,金屬物化專業。是當時全國各高校化工系和化工學院中,專業設定十分齊全的院系之一。當時學校的建制是系內設有各個教研室。化工系設立的教研室,除上述十一個專業教研室外,還設有無機化學教研室(一度稱普通化學教研室),分析化學教研室,有機化學教研室,物理化學教研室,化工原理教研室等基礎課教研室五個。全系共有教師約四百人,並有在各實驗室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約七十人。 1952年院系調整前,各校原應在1953年畢業的學生提前一年和1952年的應屆畢業生同時畢業。各校於調整時轉來天津大學化工系的學生,有應在1954年畢業和應在1955年畢業的兩屆。前者提前於1953年畢業(約170人),後者1955年按期畢業(約170人),總計340餘人。1954年無本科畢業生。院系調整後的化工系從1952年到1954年每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以及兩年制耐火材料專修科學生。這些學生在1954年到1958年間陸續畢業,總計800餘人。從1955年起,化工系各專業均改為五年制,兩年制專修科停辦。由於1955年進校的同學均應在1960年畢業,所以1959年無畢業學生。 1960年至1965年化工系本科畢業人數總計3101人 1961年到1965年入學的本科同學,均在“文革”中畢業,總計2034人 綜上,化工系自1952年院系調整成立後,到“文革”為止,共畢業學生約6300人。 1952年院系調整時,還轉來南開大學化工系1951年入學的兩年制研究生6名,他們均在1953年畢業。自1953年至1956年先後招收兩年制研究生共34人。自1957年到“文革”開始前(1965年)招三年制研究生(一度曾稱之為副博士研究生)共87人。從院系調整到“文革”,化工系畢業研究生127人。 從1956年到1958年,化工系還招收了三個幹部班,即(a)老幹部特別班。1956年招生,1961年畢業,共招收19人。學員大多數都是處長以上老幹部。這些同志通過老幹部特別班的學習,畢業後都成為科研單位、工廠等的主要負責人,對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我國科學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b)老幹部班。1956年招生,1961年畢業。共招20多人。這個班均為本科生,修業五年,他們大多數都是科級以上幹部。這些同志經過大學本科的學習不但學習了化工基礎知識,也提高了管理水平,成為各方面的骨幹力量。(c)工農幹部班。1958年招生,1963年畢業。共招收31人。這個班為本科生,修業五年。這些同志大多數在入學前就參加工作,經過工農速中培訓後考入天津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分配到工廠、設計單位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化工系各教研室根據教學需要在這段時間內編寫了大量教材及教學參考書,除由本校自行印刷外,由我校編寫或主編並有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達三十多種,在國內各院校被廣泛採用,有較高的聲譽。
“文革”期間
天津大學化工系師生員工被迫停課鬧“革命”,部分師生和幹部受到迫害,蒙受不白之冤,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昭雪,恢復了他們的名譽。化工系從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學制為三年,至1976年為止,總共招收2055人。 1970年招收化工類中等技術工人班共120人,學制為二年,與1972年畢業,這些學生大部分留校分配到校辦公廠或實驗室工作。 1971年化工系曾籌建海洋化工專業,為此曾成立了海洋化工研究室,1973年被撤消。
“文革”之後
1977年恢復高校統一招生考試制度,由國家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學制為四年。教育質量開始有所好轉。 1978年開始恢復招收研究生,學制為二年半至三年,招收研究生的專業及學生數逐年有所增加。到1995年共招收碩士生690名博士生120名。 1981年開始實行學位制,對78年入學並畢業的研究生和77年入學並畢業的本科生授予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同年,開始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經國家教委批准天津大學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有8位,其中有化工系張建侯教授和余國琮教授。全校第一批錄取6名博士生,化工系占二名。當時化工系在學校的位置,由此可見一斑。隨著全國形勢的變化,78年以後學校的工作重點轉移到教學,科研方面上來。79年由張建侯教授擔任化工系主任,一直到83年分系之前。化工系的教學和科研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在整頓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吸引科研項目,改善科研管理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舉措。 198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了化工工程研究所,由余國琮教授擔任所長。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師資隊伍的建設,為提高師資水平,擴大對外交流,化工系一方面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來系講學,另一方面選派優秀的青年教師出國進修。至83年分系前共選派10名教師出國進修學習或合作工作。基本有機合成專業的許錫恩,技術陶瓷專業的袁自明,高分子的曹同玉等都是這個時期選派出國的。他們學成回國後,在教學,科研上都起到重要的骨幹帶頭作用。 從77年開始,高校的教學秩序逐步趨於正常,走向正規。化工系根據教學計畫的要求,制定和修訂了各門科程的教學大綱,並積極著手編寫教材。除自編教材外,化工系還主編了三十餘種教材,有十人被聘為全國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 化工系歷來重視科學研究,把它視為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師資水平,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根本措施。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也未間斷過。各個教研室,研究室結合教學,緊密結合國家發展的需要,在各個專業領域都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基本有機合成專業完成的甲苯歧化科研項目,化工原理教研室管殼式換熱器流路分析的研究,高分子專業絮凝劑,化學灌漿材料的研究,核化工專業六氧化鈾催化還原的研究等,均獲得了全國科技大會獎和天津市的獎勵。化工防腐與防護專業的改性聚丙DF—01噴灌管道的研究,電化學專業與電工教研室合作研製的PPS—5型多波型脈衝電鍍電源,也獲得了天津市的科技進步獎。工業催化專業研製的丙烯氨氧化制丙烯氰催化劑;水煤氣轉化動力學的研究;技術陶瓷專業釩鐵電高壓電容器,壓電陶瓷材料的研究及染料中間體專業蠟燭染料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另外,化學基礎課物化,分析,有機,普化四個教研室,也都有自己的研究項目,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普化教研室的部溶性澱粉陰離子交換劑的合成河套用就是對製藥行業的一個貢獻。化工系統工程研究室結合 青海鹽湖進行結晶及有關工程問題的研究獲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化學電源教研室,煤化工研究室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總之,化工系在科學研究方面的成績是令人矚目的。這個階段(即77年至83年間),化工系共有基本有機合成,核化工,電化學,工業催化,化工設備與機械,染料中間體,化工腐蝕及防護,高分子,化學工程10個專業及15個教研室,並有化學工程研究所,化工系統工程研究室,化學電源研究室,煤化工研究室以及高分子中間研究室。此外,還有資料室以及電化教研組。共有教師42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61人,講師251人,助教26人,教員76人。並有工程技術人員64人,其中工程師20人,助工42人,技術員2人。
1983年至今
由於國內高等教育的形勢的影響,1983年學校將化工系分成化學工程系(簡稱化工系),套用化學系,化學系,化工研究所。原化工系的化工腐蝕與防護無機非金屬材料(即技術陶瓷),高分子材料與機械系的金相專業組合成立拉材料化學與工程系。 分系後的化工系本科專業設定有化學工程,有機化工,核化工,工業催化,化工設備與機械等五個專業。其中化學工程,有機化工為兩個重點學科。1989年核化工專業改為工業化學專業,1993年按照教委專業調整的要求,工業化學專業併入化學工程專業,作為化學工程專業的一個專業方向。1993年又建立了生物化工專業。化工系本科生專業仍然是五個;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有8個,即:化學工程,有機化工,生物化工,核化學化工,生物醫學工程,工業催化,化工過程機械及無機化工;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二個,即:化學工程河有機化工。 教研室的設定共10個,除了5個專業教研室即化學工程,有機化工,工業催化,生物化工,化工設備與機械外,還設有化工原理及傳遞過程教研室,化工開發實驗室,工業化學教研室,系統工程研究室及煤化工研究室。 陳洪鍅教授擔任分系後的第一任主任,並連任兩屆,直至一九九二年。 為了貫徹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方針,憑藉學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於1984年9月天津大學與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聯合成立了天津石油化工技術開發中心(科研,教學,開發三位一體的實體機構)11月又共同建立了石油化工學院(為非實體機構)。陳洪鍅教授兼任天津石油化工技術開發中心主任和石化學院院長。 如此與企業之間多方位的橫向聯合,對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學,科研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從1984年開始,天津大學(主要是化工系)為中國石化總公司委培學生,至95年總計培養了1920名本科生,其中化工系878人。解決了石化總公司企業發展中對專業人才的急需。 天津大學也從石化總公司得到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由中國石化總公司出資蓋起拉7000m2的教職工宿舍,還蓋起了16000m2的教學科研大樓,因而化工系的教學科研用房及教職工的住房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1983年分系以後,化工系的幾屆領導班子從化工系的實際出發,發揮優勢,勵精圖強,在重視發展的同時著抓拉教育質量的提高。在重視學科建設的同時,重點抓了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建設學科梯隊。化工系的教師隊伍逐步向年輕化,高學位人才方向轉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與提高,老教師的傳幫帶是至關重要的,系,教研室都做了周密的安排。此外,請國內外專家來系講學,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以及參加校內的提高學習班,都為他們創造了學習提高的機會。有些青年教師擔任了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鍛鍊提高河施展自己的才華。為他們積極爭取科學基金,鼓勵他們爭取科研項目,跨學科專題。開創新興科研領域。促進這支年輕的教師隊伍茁壯成長起來。 1985年,為了針對學生培養方面的種種問題,為了拓寬基礎,增加學生的適應性,化工系按學科調整拉教研室。把化工類基礎課,如化工熱力學,傳遞過程原理,化工數學等等單獨設立教研室,在力量安排上得到加強。在本系除化機以外的各專業開課,保證了教學質量,也拓寬和加強了基礎。 為確保化工類專業實驗質量的提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化工原理實驗也單獨授課。作為化工類最重要的基礎課程和化工原理(包括化工原理實驗)多次被評為優秀課程,1993年化工部教育司組織的全國化工原理教學知道委員會評為全國優秀課程。 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專業實驗的效果和質量。化工系將化學工程,有機化工專業的專業實驗合併增加科研開發內容成立拉化工開發實驗室。 1985年,天津大學在教學改革方面採取拉一些重要的措施。例如實行學分制河三年期指定;實行彈性學制;允許學生跨年級選課;優異生制度等等,旨在鼓勵優秀學生儘快成材。這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對學生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為一些優秀的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 在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的同時,在全體同學中著重抓緊了對外語及計算機培養的提高。化工系充實了系級計算站,為學生創造上機的幾乎。外語教學按照國家教委CET-4標準進行。計算機教學也按照天津市的要求執行等級考試制度。通過這些措施和嚴格要求,使學生這兩種能力大幅度提高。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進競爭機制,化工系和有關單位及個人先後建立了多種獎學金,如“丁緒準化學工程獎學金”,“科技興化獎學金”,“陶氏獎學金”,“石化獎學金”等13種獎學金,從84年至今共有約150人次獲獎,從另一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圍繞著教學,科研兩個中心的建設,83年以來,化工系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很大的發展。“七五”,“八五”期間承擔國家各部委以及天津市涉及基礎科研和國家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科研項目60多項,總經費達到1000多萬元,全部完成並取得成果。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發明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1項。為國家的科學以及經濟建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1986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建立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化學工程聯合重點實驗室”,1994年又建立了“一碳化工重點實驗室”掛靠在化工系管理。
009年,韓金玉教授任化工學院院長。同年,學院將精細化工和套用化工兩個專業方向從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中獨立出來成立套用化學(工)本科專業。2010年,原農業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併入化工學院。2011年,王志教授任化工學院黨委書記。
2013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排名第一,在連續三輪的學科評估中實現“三連冠”,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第一,進一步彰顯了學科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為落實“2011計畫”精神,以天大化工學科為主體,充分發揮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的學科優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並成為國家首批正式認定的14個“2011計畫”國家級戰略科研平台之一。學院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40餘項,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4項、二等獎16項,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50餘部。學生共獲30餘獎項,其中國際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發表SCI收錄論文2070篇、EI收錄論文1972篇,申報發明專利1073項,授權發明專利566項。在發表論文數量增長的同時,發表論文的質量明顯提升,在國際期刊Top一區、二區發表論文1053篇。在大型填料塔分離技術、醫藥結晶技術、生物加工技術、新型催化劑與反應技術等多項成果處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行業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獲國家級獎、省部級獎25項。成功舉辦“綠色化學科學與工程國際高端論壇”、“2012太陽能電池材料國際研討會”、“2012年電漿催化與能源材料套用國際研討會”、“2013年計算催化及能源化工國際研討會”等10次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了在國際相關學術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促進了與世界著名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截止到目前,化工學院共設有7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製藥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工)。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14個。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新技術推廣工程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11個系(化學工程系、化學工藝系、精細化工系、套用化學系、生物工程系、製藥工程系、催化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食品科學與工程系)、4箇中心(化工基礎實驗中心、化工過程與技術實驗中心、生物與製藥實驗教學中心、套用化學(工)實驗教學中心)、2個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套用化學研究所)。本科在校生1943人,碩士生在校生1599人,博士生在校生573人。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傑出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天津市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2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天津市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實驗室3個

專業介紹

一、 套用化學(工)
1、學位
工學學士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寬厚的化學基礎理論、紮實的套用化學專業素養、較強的化學工程知識和一定的國際交流能力的厚基礎、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科學技術和管理人才。
本專業包括電化學工程和精細化工二個專業方向。
擁有一個國家級教學團隊。
我國套用化學學科首批博士點和碩士點單位,並建有博士後流動站。
電化學工程方向創建於 1956年,是我國創建的第一個電化學工程專業。
精細化工方向始建於 1952年我國首批設定的染料及中間體專業,1985年為了適應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拓展為中國第一批創建的精細化工專業。
人才培養:本專業從195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5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是我國套用化學學科首批博士點和碩士點單位,並建有博士後流動站。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和科研條件優越,培養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以及工程碩士在內的各類專業人才。擁有一批在國內外影響廣泛的專家學者,在國內外享有很高學術聲望。
主要課程:精細有機合成化學及工藝學(國家級精品課程)、理論電化學(雙語)、精細化學品化學、界面化學、電化學測量技術、電化學工藝學、精細化學品分離與分析、精細化工反應工程、有機功能材料、新型化學電源、專業課程設計等。
2、 專業方向
a. 精細化工方向
是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加工和農林牧產品為原料,生產醫藥、香料、化妝品、功能性材料、功能染(顏)料、粘合劑、表面活性劑等精細化學品,以提供相應過程技術與成品為目的的一門技術科學。主要研究領域有:有機和醫藥中間體、有機染(顏)料、表面活性劑及助劑、合成材料和石油產品添加劑、功能性材料等。培養從事精細化學品的合成、生產工藝、工程設計及開發套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現有教師 18名,其中教授 9人、副教授 7人,講師 2人;博士生導師 9人、碩士生導師 15人。擁有一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教學名師 1名,出版十多本教材及學術專著,承擔的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多次獲國家一、二等獎。
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接近 100%,近兩年,攻讀碩士研究生和出國學習的學生分別為 44%和 63%,其餘 56%和 37%的畢業生主要進入科研院所、各種化工及石油企業,以及國家機關工作。近幾年學生主要就業單位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油化工設計院、渤海化工集團、克萊恩 (天津)有限公司、天士力集團、三星集團、寶潔公司及 LG集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一汽集團等等。
b. 電化學工程方向
是電子學與化學學科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全新學科,它又是一門學科交叉性極強的綜合性學科。本學科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全方位型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畢業生擇業範圍很廣,包括能源、材料、化工、生物、航工航天、交通運輸、電子技術等眾多領域。
本科生、研究生的一次就業率達100%。本科應屆畢業生中,25%-30%被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30%-50%的畢業生考取了天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化學所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生。近幾年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單位主要有美國通用電子上海研發中心(GE)、上海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巴斯夫、日本IBIDEN(北京)、安美特化學品公司、寶潔公司、三星電子、拜爾等國外大型獨資企業,或中信國際、比亞迪、普林電路、力神電池集團、海爾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就業。每年大約有 2%-4%的本專業畢業生出國深造,且比例在逐年升高。
二、 分子科學與工程
1、專業
此專業為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共同創辦的專業。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和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均是兩校最具優勢和影響力的學院,擁有兩院院士10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7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和天津市特聘教授14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15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青年教師224人;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中心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6個,國家級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教學、科研實力非常雄厚。
隨著21世紀知識經濟的發展和我國進入WTO,化學及其相關產業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高新技術的發展對新型功能性化學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對環境、能源、資源等提出了許多亟待解決的課題。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從分子水平上設計和製造新物質、新型功能材料的研製和開發、傳統工業過程的改造等課題對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需求。為了培養適應新形勢的高素質複合型專業人才,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和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在教育部和兩校緊密合作辦學工作組的關懷和支持下,集成各自的優勢和特長,成立了"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
"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本辦學思路是:
(1)發揮優勢:即結合天津大學化工學科的優勢和南開大學化學學科的優勢;
(2)突出創新:該專業既不同於傳統的化學、化工類專業,更非化學與化工專業的簡單加和,它注重用分子層次的理論和知識解決化學以及相關的環境、材料和生命科學的問題,同時立足於國家亟待發展的功能性化學新產品研究、開發與產業化的需求,最佳化化學與化工教學內容,增添新的交叉學科知識;
(3)培養高層次人才:即培養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質和寬廣深厚的化學、化工基礎,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和功能性化學新產品研發與產業化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複合型高素質人才。
2、招生
本專業在全國範圍內招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和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各招生30名,共同培養,畢業時由兩校共同授予學位。兩個學院將精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畫,選派優秀的主講教師授課,提供最好的實踐教學條件,實施有利於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管理模式。 學生畢業後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可到相關行業或部門從事科研、教學、開發、設計、管理等工作。
同時,本專業學生將以較高比例進入研究生階段深造,主要從事科學研究與新技術開發工作。
三、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1、專業簡介
專業是一個屬於跨度很大, 由多個大類學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型專業, 其理論基礎涉及到化工類、機械類、儀器儀表類和電器信息類等四大工學學科門類。
學習的主要課程有: 工程力學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基礎、軟體技術基礎、計算機原理及套用、化工原理、過程機械選型技術、過程裝備設計、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套用, 過程裝備及控制實驗等必修課和藥物製劑機械、環保過程與裝備、過程裝備管理工程過程裝備成套技術、可靠性工程及設備失效分析、化工技術經濟、計算機硬體技術基礎等選修課。通過學習, 學生掌握了寬廣的專業基礎知識, 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2、主修課程
化工原理、物理化學、機械原理、機械製圖、化工容器設計、過程裝備設計、過程裝備控制技術及套用等。
3、畢業去向
本專業是培養能夠從事化工、製藥、煉油、能源和環保等工業中的過程裝備及控制工程的設計、研究、開發、製造或技術和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該專業始終結合化工過程與新型單元設計及控制進行教學與科研,獨具特色,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可在化工、製藥、食品、生物等行業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工藝及設備設計、運行、最佳化及技術經濟管理工作。
四、 製藥工程專業
1、專業簡介
製藥工程專業是奠定在藥學、生物技術、化學和工程學基礎上的交叉學科,是一門工程技術科學,主要解決藥品生產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問題和實?quot;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實現藥品的規模化生產和規範化管理。本專業以化學、藥學、生物技術和工學為基礎,研究通過化學或生物反應及分離等單元操作,探索製造藥物的基本原理及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工程技術,包括新工藝、新設備、GMP改造等方面研究、開發、放大、設計、質控與最佳化等,具有較強的工程技術特徵,是社會急需並且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交叉學科之一。製藥工程是化工的前沿學科領域;是化學、藥學和生命科學的套用學科,是套用化學、生物技術、藥學、工程學、管理學及相關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解決藥物製造的實踐工程。
製藥工程是在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傳統優勢學科上成長起來的新興交叉學科,支撐本學科的科研技術優勢有:
(1)醫藥工業結晶科學與技術;
(2)抗癌新藥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生產技術;
(3)中藥加工現代化工程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三相流化床濃縮技術、膜分離、固液分離技術等;
(4)生物製藥技術:微囊化空間製藥(國家863-2項目),人工血漿代用品009的研究(國家"863"項目),新型抗生素和抗腫瘤藥研究(國家"863"項目);
(5)現代製劑技術:納米製藥技術與現代中藥新製劑。由於製藥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常盛、常青"的產業,在"十五"及長遠的未來對人才的需求量將非常大。
隨著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和專業建設不斷完善,製藥工程學科的教育必將為實現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為醫藥行業特別是製藥產業的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
2、主修課程
化工原理、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製藥分離工程、製藥工藝學、製藥機械與設備、製藥廠設計及藥物質量管理。
3、畢業去向
本專業培養掌握製藥工程與工藝寬厚的基礎與專業知識、具有一定技術經濟及管理知識、了解學科發展前沿、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製藥工程高級科技人才。畢業生可在製藥行業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工藝及設備設計、運行、最佳化及技術經濟管理工作。
五、 生物工程專業
1、專業簡介
生物工程專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主要運用生物學理論和生物技術,結合化學及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手段,進行多種產品的合成研究、過程開發和工程設計。生物工程專業的套用範圍廣闊,涉及化工產品、精細化工產品、輕工食品及添加劑、化學藥品、生物製品、基因工程藥品、生物農藥、酶製劑等產品的生產技術開發和工業設計,也涉及到在農業、環境、海洋等領域的套用。本專業在生物技術的開發和實現產業化的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屬於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領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從事生物過程及設備的研究、設計、生產與管理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開發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並為進一步培養高層次科學研究人才奠定基礎。
2、主修課程
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微生物發酵工程、細胞培養工程、生物反應工程生物分離工程、基因工程及生物過程裝備等。
3、畢業去向
本專業培養掌握生物化學工程基本原理,具有生化產品的研究、過程開發、製造、工程設計與管理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可在生物、製藥、食品等行業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工藝及設備設計、運行、最佳化及技術經濟管理工作。
六、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1、專業簡介
含化學工程、化學工藝、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催化科學與工程、精細化工、電化學工程、化工信息技術、環境化學工程等方向。
2、學習方向
a. 化學工程方向
是研究化學工業與其它工業生產的化學過程、物理過程及所構成的系統和設備的設計、操作和最佳化的共同規律的一門工程學科。學生具有寬厚的基礎理論和廣泛的適應性,掌握現代化工生產技術領域的生產過程、設備設計和產品研製開發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以及現代化研究方法和工具。學生畢業後能勝任化工類生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管理工作。
b. 化學工藝方向
是以石油、天然氣、煤及生物物質為原料,生產各類有機化學產品為中心,以提供相應過程技術與成品為目的的一門技術科學,它的關鍵技術包括:有機化工反應過程、有機化工分離過程、有機化工過程的分析與集成,以及相應的催化理論和化工熱力學理論。學生畢業後具有寬厚的基礎和廣泛的適應性,能勝任化工類生產的研究、開發、設計和管理工作。
c. 高分子科學與工程方向
是化學工程與高分子材料科學相結合的一門綜合學科。研究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過程與結構控制,以及高分子材料套用。培養從事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生產工藝、工程設計及開發套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d. 催化科學與工程方向
是催化化學、材料物理及化學工程之間的邊緣學科,具有理工結合的特點。培養具有催化科學技術基礎、掌握化學反應工程理論和熟悉現代化學、物理實驗方法的高級科技人才。畢業後從事化工、能源、材料、環保、醫藥和食品等部門中和催化相關的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及新反應器的研究、開發、設計和技術管理。
e. 化工信息技術方向
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與化工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全新的交叉性學科。主要研究計算機技術在化工中的套用,包括基於計算機的辦公自動化技術、化工過程的計算機模擬、最佳化與控制技術、化工領域計算機軟體技術等。培養具備化工專業基本知識、掌握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從事計算機管理、計算機軟體研究與開發、計算機套用等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研究院、設計院、各類公司或企業的計算機套用部門就業。
f. 環境化學工程方向
是環境科學、化學、化學工程、物理學、生物學之間的新興交叉學科。主要研究化工污染的產生與防治,清潔生產與綠色化學,與環境有關的化學、化工規律,環境管理與法規,環境治理的一般方法等,本專業方向培養的學生,有寬厚的基礎知識,善於解決化工及環境問題,畢業生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可在工廠、科研院所、環境管理或環境評價部門工作。
2、主修課程
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和一門必選的專業方向課程。
3、畢業去向
畢業生可在化工、生物、製藥、食品、信息等行業從事科研、技術開發、工藝及設備設計、運行、最佳化及技術經濟管理工作。
七、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1、專業簡介
食品科學與工程是套用科學和工程的原理研究食品的設計、生產、加工、製造、貯藏、包裝、分析和評價的科學。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食品科學研究和食品工業發展需求,具有紮實食品科學理論和食品工程技術能力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
隨著食品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食品工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在食品營養和安全以及利用高新技術進行食品精、深加工等方 面還有較大差距。為了促進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滿足消費者對優質、營養和安全食品消費的要求,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承擔著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任務。
本專業的特色和研究領域主要有:食品新產品研究與開發、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分離與套用技術、功能食品和新食品資源開發、現代食品加工技術、食品安全與控制技術、現代食品流通與保藏技術、食品生物技術等。
學生在學習工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和食品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食品科學研究、食品工程設計和食品生產技 術等方面的嚴格訓練。學生將掌握食品分析、檢測、加工、貯藏、品質控制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具備新產品開發、食品資源綜合利用及工程設計能力,了解食品 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素質,並熟悉食品工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法規和企業管理的知識。
2、主修課程
學科基礎:生物化學、工程製圖、機械設計基礎、儀器分析、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學
食品營養學等。
專業核心:食品工藝學、食品工廠設計、食品流通學、食品安全等。
除重視課堂教學外,本專業十分重視利用國內外社會資源進行辦學,與王朝葡萄酒集團、可口可樂集團、中糧集團、海河集團、杭州哇哈哈集團、蒙牛集團天津聚龍集團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日本高知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美國德州大學、日本愛媛大學、日本岐阜大學、日本北里大學、日本國際農林水產業研究中心等保持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係,對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高實踐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3、畢業去向
學生畢業後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級政府的相關行政管理 部門及大型食品企業及相關企業等從事科學研究、教育、管理、產品開發和工程設計等工作。畢業生多數被國內外著名企業錄用,許多優秀畢業生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多名畢業生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美國路易桑那州立大學和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等學校留學深造,畢業生受到各界普遍歡迎。

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定。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畫”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畫”。

師資力量

概況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
兩院院士
類別
姓名
簡介
姓名
簡介
著名結晶專家
感光材料專家
化學工程學家,精餾專家
雙聘院士
世界著名流態化及顆粒學專家
國家千人/長江學者/傑青/國家青年千人/優青
長江特聘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
國家優青
鞏金龍鄒吉軍、范曉彬、仰大勇、李炳志
青年千人
宋浩、張雷、趙坤、羅加嚴、仰大勇、齊浩
知名學者

學校文化

校訓

天津大學校訓為“實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學原校長、著名法學家趙天麟首倡。趙天麟任校長期間(1914-1920)總結北洋大學辦學經驗,概括出“實事求是”四個字,以之教導學生,遂成為校訓。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被人們沿傳引申,毛澤東也曾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作過這樣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趙天麟以這四個字首倡於北洋大學。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待科學技術知識,端正學風。
趙天麟堅持嚴字當頭,以講求高質量為教學目標。他在1925年北洋大學三十周年校慶祝詞中寫到:
形上形下,聚精會神。人文淵藪,日新又新。
猥長其曹,改制伊始。一得之愚,實事求是。
憶當髫稚,蛾術於斯。歸自海外,乃辱皋比。
教學相承,淵源接續。從事此間,厥情最篤。
別來數稔,時復念茲。達材成德,與有榮施。
雲霞蒸蔚,盛會欣逢。洋洋學海,萬派朝宗。
這一段祝詞是趙天麟辦學思想的回顧和總結,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和集中精力從事教學工作,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的抱負。
天津大學在繼承這一優良校訓的基礎上賦予了新的內涵,即辦事求學,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誠實守信,並注重求索真相,開拓創新,把握規律。天津大學繼承了北洋大學的優良校風和學風,恪守“實事求是”的校訓,在教學上,明確提出了“嚴謹治學,嚴格教學要求”的“雙嚴”方針,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對教師嚴格聘任,講求真才實學,並要求教師兢兢業業,誨人不倦,講授認真,教學方法具有引導性;對學生嚴格挑選,嚴格考核,嚴格管理,並要求學生自覺自重,勤奮好學,注重素質的全面提高。

校旗

天津大學校旗為校徽的變形和重新組合。整體採用藍、金、白、紫、紅五色,色彩典雅、大方,並給人以青春的朝氣,啟發人蓬勃向上的精神。

校歌

天津大學校歌,又稱北洋大學校歌,誕生於1935年,為紀念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建校40周年而譜寫。校歌作者蕭友梅廖輔叔。校歌總結了北洋大學興學育人、實業救國的艱辛歷程,促人奮進,催人向上,激發北洋學子在黑暗的舊中國,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奮鬥。用埋頭苦幹的精神,實事求是的學風,獻身科學“把中華改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