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齒蛇根草

大齒蛇根草

大齒蛇根草(學名:Ophiorrhiza macrodonta),是雙子葉植物綱茜草科蛇根草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林下濕地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齒蛇根草
  • 拉丁學名:Ophiorrhiza macrodont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茜草目(Rubiales)
  • :茜草科(Rubiaceae)
  • :耳草族( Trib. Hedyotidea)
  • :蛇根草屬(Ophiorrhiza)
  • :大齒蛇根草
  • 分布區域: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
  • 科號:223
  • 引種地點:雲南馬關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高大草本或亞灌木狀,高1-2.5米。老枝通常褐紅色,近無毛,嫩枝幹時變黑色,被棕色柔毛。葉紙質,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有時卵形,長6.5-17厘米,寬2.5-5.5厘米,頂端漸尖,鈍頭,基部楔形,下延,全緣,兩面近無毛或上面散生稀疏短柔毛,下面中脈側脈上被柔毛,上面灰褐色,下面較蒼白;側脈稍密,纖細,每邊14-16條,乾時兩面均稍凸起,網脈纖細;葉柄長通常1-2厘米,有時較長;托葉卵形至披針狀卵形,長0.5-1.6厘米,通常0.9-1.2厘米,基部闊,頂端漸尖,全緣或偶有少數粗齒,有中脈和直出平行脈,近無毛。
花序頂生,初時俯垂,後變直,有花10餘朵,總梗長通常1厘米左右,和短的分枝均密被棕色硬毛;花二型,花柱異長;短柱花:花梗長1-1.5毫米,被短硬毛;小苞片近線形,長7-9毫米,基部寬1.2-1.4毫米,被短緣毛,有時背面疏生柔毛,宿存;萼管長約1毫米,寬約1.4毫米,有不明顯5棱,被短硬毛,裂片5,狹披針形,長約2.5毫米,鈍頭,近無毛;花冠微紅(芽時綠黃色),管狀漏斗形,質地柔薄,外面無毛,裡面被長柔毛,管長13-14毫米,喉部明顯擴大,裂片5,近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內彎,喙狀,背面有闊的直翅,翅的上部呈半月形,寬約0.6毫米;雄蕊5,生喉部,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長約3毫米,稍伸出管口之外;花柱長約2.5毫米,柱頭2,近線形,長約2毫米。長柱花未見。
蒴果倒心形,長2.5-3毫米,寬7.5-9毫米,被短硬毛。花期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約1500處的林下濕地上。

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產於雲南屏邊、蒙自和文山等地;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屏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