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赤皮病

大鯢赤皮病是由螢光假單胞菌引起的細菌性疾病。螢光假單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MiguLa,1895),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大小為0.7~0.75×0.4~0.45um,單個或兩個相連;有運動力,極端1-3根鞭毛,無芽孢,革蘭氏陰性。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呈圓形,直徑1~1.5mm,微凸,表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灰白色半透明,此菌需氣,適宜溫度為25~30℃。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大鯢赤皮病
  • 多發群體:大鯢
症狀,流行情況.,治療,預防,

症狀

發病的大鯢全身腫脹,呈充血發炎的紅斑塊和化膿性潰瘍。病鯢體表常出現不規則的紅色腫塊,發病初期於紅色腫塊中央部位有米粒大小的淺黃色膿包,並逐漸向四周皮膚組織擴散增大。當膿包穿破後,便形成較大的潰爛病灶。解剖檢查,肝臟腫大有出血點,腸糜爛,腹水增多。

流行情況.

赤皮病主要危害大鯢的幼體和成體。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而且該病的病原菌也可以感染其它魚類,如:草魚、鯉魚等。

治療

首先在體表潰瘍處塗抹氯黴素軟膏,同時肌肉注射慶大黴素,連續注射七天,每天每公斤鯢體重注射15mg慶大黴素,治癒率達93%。
用增效聯胺與卡那黴素內服,每公斤大鯢體重用增效聯胺50mg埋入魚塊中投飼,連續用5天。同時按每公斤大鯢體重肌肉注射1/3ml卡那黴素,連續5天。
此外,鏈黴素、氟哌酸對大鯢赤皮病的治療也有療效。

預防

每隔10~15天,水體消毒1次。注意在換水、清池過程中,要防止操作時損傷大鯢的皮膚,以防病菌通過體表傷口入侵感染。養殖中若長期不加新水,勢必水質惡化,水體中病菌大量繁殖,也容易侵入大鯢傷口。勤換新水,可預防此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