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山(浙江奉化大雷山)

大雷山(浙江奉化大雷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雷山地處溪口、尚田、蕭王廟三地交接地帶,主峰在溪口境內。元代戴表元《剡源集》中述:“剡源石門大雷山,謝遺塵所居。”清代蔣翼清在《大雷懷謝遺塵》一詩中寫道:“地鄰毛氏宅,樹旁剡溪廬。”這個“毛氏宅”即毛氏聚居地溪口石門村。大雷山,在石門村東1.5公里處,有路可驅車直抵山頭。尚田鎮張家坑村則有古道可達山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雷山
  • 地理位置:奉化溪口、尚田、蕭王廟
  • 海拔:809米
概況,景色,梯田,竹海,人文,地圖信息,

概況

奉化大雷山,海拔809米,它是奉化中部第一高峰。大雷山地處溪口、尚田、蕭王廟三地交接地帶,主峰在溪口境內。元代戴表元《剡源集》中述:“剡源石門大雷山,謝遺塵所居。”清代蔣翼清在《大雷懷謝遺塵》一詩中寫道:“地鄰毛氏宅,樹旁剡溪廬。”這個“毛氏宅”即毛氏聚居地溪口石門村。大雷山,在石門村東1.5公里處,有路可驅車直抵山頭。尚田鎮張家坑村則有古道可達山巔。
大雷山秋色大雷山秋色
大雷山山體高朗而坦蕩,其間以竹海、梯田、奇岩、瀑潭四絕而著稱。登上山頂,方圓百里盡收眼底。山上四季分明,且多霧嵐。

景色

梯田

600多萬年前,大雷山一帶火山爆發。溪口石門村海拔600多米的清代修建的高湖畈大雷山梯田,就是沿著遠古火山口的盆地,依次盤繞修建。層層疊疊的梯田,線條優美,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殊為浙東一絕。每當秋天,高湖畈梯田有機水稻成熟。由於生態和品質出眾,其價格是普通稻米的數倍。秋天的梯田,稻穀一片金黃,吸引著省內一撥撥攝影發燒友,前往採風拍攝。寧波市攝影家協會也把“溪口大雷山”設為攝影基地。

竹海

除了高山梯田,大雷山山麓的石門村還擁有萬畝竹海。這裡的大毛筒和“竹海飛人”名揚全國。石門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浙東毛氏的發祥地,如今,“六園一府”的古建築保存完好。目前,石門大雷山正在著手生態旅遊建設,按照“千年古村落、大毛筒故鄉、大雷山秋景、高山有機米”的旅遊規劃,借力大雷山迷人的自然風光和石門村的毛氏文化遺存,正在開發浙東古村文化、游山步道、漂流、垂釣、民宿、農家樂等多種旅遊業態,構建健康行、陽光旅、慢生活的大本營,以期吸引更多、更遠的遊客,前來石門村休閒度假。
2006年6月,大雷山被評為寧波十大特色山峰。已成為寧波一帶翻山越嶺徒步登山愛好者的天堂。

人文

大雷山,還是一位對四明山脈人文產生極大影響的唐代高士的隱居地。
儘管漢代梅福在四明山修行,寫有《四明山記》,晉代孫綽在他的《天台山賦》中也旁及四明山,都沒能讓四明山在外產生深廣的影響。而真正稱得上“四明山第一推手”的卻是唐朝高士謝遺塵。
有那么一年,謝遺塵去松江拜訪好友陸龜蒙。謝不道世間俗事,盡言四明山腹地各處勝跡與風物,最後請陸“各為我賦詩”。這催生了陸龜蒙的《四明山九題詩》。陸又將九題詩呈文友皮日休,皮亦以《和陸魯望四明九題詩》相唱和。他們的唱和詩,名動長安,世競相傳,四明山名勝真正飲譽海內,乃從此起。“九題詩”所涉及的八處地方,如今地屬雪竇山區的就有四處:鞠侯、過雲、雲北、雲南。陸龜蒙在《四明山詩》序中有言:“謝遺塵者,有道之士也。嘗隱於四明之南雷,一旦訪余來,語不及世務。”那么,“南雷”在何方呢?奉化、鄞州及象山皆有大雷山,象山港彼岸的大雷山,與謝遺塵並無過節,不妨別過。
鄞州大雷山位於鄞西北的橫街鎮境內,當今民間通常稱“大雷崗”。那裡有南朝詩人謝玄暉讀書處靜水洞。謝的老家在河南太康,鄞州大雷崗只是他的隱居讀書之所。他的詩文與謝靈運齊名,世稱“小謝”。清代全祖望曾探訪靜水洞,詩云“大雷靜水尤清秀,雲是玄暉讀書處”。
大約從明代嘉靖年間起,寧波一些地方文化學者認為謝遺塵是謝玄暉後人,將謝遺塵歸於鄞地了。之後,清代史學家萬斯同受此影響,在他的《鄮西竹枝詞》中有言:“大雷山上隱仙真,松檜煙霞好結鄰;自得汪家賢父子,茲山不屬謝遺塵。”總體上說,鄞州的大雷崗,明代之後人們多稱這裡是謝玄暉、謝遺塵他們的一處“故宅”、“舊地”。
黃宗羲在《四明山志》上說:“大小雷峰在餘姚邑南,故曰南雷。雷峰之下名南雷里。其可為之者,宋之《會稽志》,有晉鹹寧間南雷廟碑是也。”餘姚南雷廟,坐落在餘姚四明山北麓南雷里,當今餘姚城區南部6公里的東南街道南廟村。晉代就有了南雷廟碑,說明建廟遠早於唐代,並非為謝遺塵所建。黃宗羲出生於餘姚黃竹浦村(今屬明偉鄉),少時困常遊憩考證於姚城,還有南部的大小雷峰。黃宗羲斷言在兩雷山之中南雷里。
奉化大雷山為謝遺塵隱居地之說源於宋元之交,遠早於明代始記的鄞州大雷崗和清初黃宗羲斷言的餘姚南雷里。 ———宋末元初長居於溪口榆林村的東南文章大家戴表元,對相鄰的大雷山了如指掌。當時,石門村的文人毛震卿,在大雷山上修築了隱居之所“清茂軒”,請戴表元寫上一篇《清茂軒記》。戴寫道:“獨所謂大雷山者,嘗為唐賢謝遺塵所居,其名著於騷人墨客之賦詠,蹤跡宜可考見。”———公元1320年行世的“寧波市志”元代《延祐四明志》,它的第七卷山川考·奉化州,對奉化大雷山這么記述:“在州西南四十里,登其山可見海二百里外,即唐末謝遺塵隱處。”到清末,《剡源鄉志》編纂者趙霈濤先生也對黃宗羲說提出異議:“黃梨洲四明山志定謝遺塵之居在餘姚之南雷,剡源集《清茂軒記》戴定遺塵之居在毛氏之石門。以戴先生居剡源數十年,當自無誤,非黃氏僅僅遊歷(四明山區)一月者比也。”其實,餘姚有一座“大蘭山”,因諧音而常跟奉化大雷山相混淆。此大蘭山處於四明山脈中心地帶,歷史上是浙東反唐、抗清的主要根據地。古老的大蘭山,只是到了清末民初才改稱大嵐山。奉化大雷山為了與北部的餘姚大蘭山相區別,古代也有“南雷”之稱。如黃宗羲同學、史學家萬斯同的父親萬泰,他是明末的著名學者,官至戶部主事。據史所載,明亡後他一度避居戴表元故鄉榆林村,後來重返寧波家鄉,參與復明的軍事鬥爭。萬泰居大雷山附近榆林期間,寫過一首詩:“南雷峰下是吾廬,異代賢人卜此居。野老能言戴夫子,我來猶得讀遺書。”奉化大雷山,跟陸龜蒙說的“四明之南雷”是吻合的。
九龍鬧雷山
遠古的時候,奉化尚田大雷山下九龍村常年住著九條龍,他們不做善事,經常危害當地百姓。
某一年夏季,不知怎么,老天連續三個月不下一滴雨,這下可把九條龍渴壞了。怎么辦?龍老大苦苦思索了三晚,還是拿不出解渴的辦法。到了第九天晚上,龍老大做了南柯一夢,夢見南海觀世音菩薩帶著東海龍王來到大雷山上,只見觀世音佛手一點,傾刻間大雷山頂變出一隻十畝見方的大湖。旁邊的東海龍王也不示弱,張口一噴,便把湖水灌得滿滿的。觀音菩薩見湖水已滿,轉身對東海龍王說:有了這個大湖,這下大雷山周圍幾百畝良田可以耕種了,百姓也有了生活用水,咱們回去吧。龍老大半夜一覺醒來,感覺夢中的事很蹊蹺,於是顧不上黑夜乘著月色偷偷地爬到大雷山上去觀看。只見大雷山上偌大一個湖在月光的映照下,湖水閃閃發亮,清澈見底。龍老大一見暗喜:真是天助我也。說著一轉身飛也似的跑下山叫醒睡夢中的八位龍弟一起上大雷山去喝高湖聖水解渴。
九條龍兄弟渴得要命,一連喝了七七四十九天竟把高湖聖水給喝光了。這樣老百姓生活用水和良田灌溉水又無法解決了。大雷山神拿他們沒辦法,一氣之下告狀到天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聽馬上派雷公雷婆到高湖上空降水解旱情。住在九龍村的九條龍知道這個訊息,又偷偷地躲在高湖旁大口大口的爭吸著天上的雨水。雷公雷婆奉玉帝旨意一連降了三天三夜雨水,奇怪,高湖水就是不滿。當他們正在納悶時,觀世音菩薩和玉皇大帝駕著祥雲來到大雷山頂,大雷山神一見慌忙出來迎接。玉帝問山神湖水為什麼還沒滿起來,大雷山神慌忙拜倒在玉帝面前怯生生地說:玉帝大人,這大雷山下九龍村住著九條龍,他們為非作悵,經常欺侮百姓,這高湖水也是被他們偷偷喝光的。
玉帝一聽勃然大怒,問觀音怎么處置九條龍,觀音說:罰他們世世代代守衛村子為百姓做善事,同時叫他們喝下去的湖水吐出來,為百姓解燃眉之急。玉帝見九條龍有悔過立功之意,即下詔書說,龍老大仍住九龍村旁的九龍潭為張家坑村民做善事,龍老二發配到大堰董李石井村做善事,龍老三發配到棠雲馬龍坑做善事,龍老四發配到奉化龍潭村做善事,其餘五兄弟發配到鄞縣五龍潭做善事。
從此,九條龍各盡其職造福於當地百姓被傳為佳話。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