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國家森林公園

大通國家森林公園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地處青海省東部農業區北部,屬西寧市轄縣,地理位置在北緯36‘43,--37‘23’,東經100‘51,一101‘56, ,海拔2280-4622米,境內河流密布,山地、河谷相互交錯,蜿蜒起伏,森林資源豐富,在這浩瀚的林海中鑲嵌有鷂子溝頂峰國際規劃設計公司2007年景區規劃項目,察汗河兩個著名風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通國家森林公園
  • 類型:國家森林公園
  • 位置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
  • 面積:5平方公里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地理環境,特色美食,

發展歷史

青海大通森林公園成立於1996年,2001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晉升為國家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4747公頃,主要由鷂子溝和察汗河兩大景區組成。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參與下,我縣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05年共接待國內外遊人達35.1 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14.4萬元,我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主要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族風情等。

主要景點

大通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裡聚居著漢、藏、回、土、蒙古等2 3個民族。位於青海省東部,地處湟水上游、祁連山南麓,全縣總面積3090平方公里,距省會西寧33公里。地勢西北高,東西低,由西向東傾斜,海拔22 8 O一4622米。境內河流密布,溝壑縱橫,山地河谷相互交錯,蜿蜒起伏,氣勢雄偉,景色怡人,森林覆蓋率達29%。大通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是舞蹈紋飾彩陶盆的故鄉,生態的家園,"花兒"的沃土,是古絲綢之路的南道。多彩的民族民俗風情和現代工業基地相互交融,構成了美麗、神奇的大通。
自然景觀有察汗河景區、鷂子溝景區、大通國家森林公園、老爺山風景名勝區、娘娘山人文生態旅遊區:
察汗河景區
察汗河景區位於大通縣西北部,達坂山南麓寶庫林區。南與引大濟湟重點工程黑泉水庫緊密相連。距省會西寧市80公里,距大通縣城45公里,東經101°28′--101°38′,北緯37°12′--37°19′之間,總面積3114公頃,海拔2868--4235米,北高南低,呈狹長溝谷地貌。
西寧市至甘肅張掖市的二級公路(227國道)經過縣城,直通公園大門。景區內有柏木林13公頃,其它疏林、灌木林地1310公頃,森林覆蓋率29.4%。景區由大通縣寶庫林場經營管理,管理人員21名。
鷂子溝景區
鷂子溝景區位於大通縣東北部達坂山南麓東峽林區內,與東峽鎮毗鄰。距省會西寧市56公里,距大通縣城18公里,東經101°35′--101°54′,北緯37 º 01´06"-37 º 03´41",總面積1633公頃,海拔2700--3300米,北高南低,呈狹長溝谷地貌。
西寧市至門源的三級公路貫穿林區。景區有青海雲杉純林1550公頃,其它疏林、灌木林地 83公頃,森林覆蓋率82.9%。景區由青海晶珠藏藥公司經營管理,管理人員6名。
老爺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大通縣橋頭鎮東側的北川河畔,是大通中部的一座主要山峰,面積約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山勢雄奇險峻、蒼松翠柏、石磴盤梯,巍峨且深藏一份秀麗,雄偉又不乏幾多靈光。老爺山又稱"北武當"。每年盛大的"六月六"花兒會,朝山會吸引海內外遊客,遊客每年達30萬人次,成為我乃至西北著名的旅遊景點。主要景點有玉皇殿、關公殿、感應寺大殿、文化長廊、飛來石、將軍峰、上山虎、觀音洞、老虎洞、飛來石、半壁亭等。天然的地貌造型構成了老爺山"雄、奇、險、幽"的獨特神韻。
大通國家森林公園察汗河景區
察汗河景區位於寶庫風景名勝區大坂山南麓,距縣城45公里,距省會西寧8 2公里,面積3114公頃,海拔2868至42 35米之間,森林覆蓋率達29.4%,地勢北高南底,呈狹長河谷地貌。察汗河以奇峰、瀑布、杜鵑、園柏形成了獨特奇秀的自然景觀。特別是"水"更為突出,可謂山美、林美、水更美。被譽為青藏高原的"張家界"。每年遊人達12萬人次。主要景點:玉兔盜仙草、牛郎織女、丹鳳朝陽、慈航普渡、將軍岩、石門鎖等。"天造地設,鬼斧神工"是景區美的所在。
大通國家森林公園鷂子溝景區
鷂子溝景區位於大通縣東北部東峽鎮,距縣城1 8公里,距省會西寧5 6公里,景區主要由兩條自北向東平行的山脈組成,屬大坂山的支脈。海拔245 O~4 348米,面積16 3 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2.9%,主要以青海雲杉為主,形成了美麗的天然屏障,是休閒娛樂、科學考察、教學實習、避暑的生態旅遊勝地。每年遊客達16萬人次。主要景點:松海探幽、深溪蓄翠、盆子坑、沙棘盆景園等。"松接白雲天不墜,林連群峰涌綠濃,萬傾松濤奏新韻,法緣三界浮嵐煙"是她的美的所在。
娘娘山人文生態旅遊園
娘娘山位於橋頭鎮西側,距縣城5公里,距省會西寧37公里,總面積約1 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為4 01 0米,天然林區有1 2 OOO畝,巍峨蒼莽、幽深秀麗的娘娘山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它既是西王母的誕生地,又是隋煬帝西巡大宴群臣之地。天然優美的自然生態景觀使娘娘山形成了獨有的三大特色:山高、山美、山神。每年遊人達5萬人次,主要景點:聖姥廟、三官殿、觀音廟、金猴觀海、彌勒佛、明長城等。
巴顏溫泉奇石園
巴顏溫泉奇石園位於寶庫風景名勝區北部,坐落在寶庫鄉上巴顏村達坂山山巔,海拔41 00米,總面積1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風蝕地貌。石林群峰聳立、奇峰怪石、險峻秀美、相映增色;溫泉與奇石園緊密相連,水溫達45。左右,是理想的高原溫泉浴水。主要景點:絲路商旅、元陽、熊歸等。
青海野生動物園
青海野生動物園位於寶庫風景名勝區,座落在大通種牛場。這裡是集野生動物觀賞、休閒、娛樂、度假、避暑、會議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目前已開發的旅遊項目主要有青海野生動物觀賞區、生態休閒度假區、野炊園等。青海野生動物觀賞區主要觀賞動物有野氂牛、白唇鹿、馬鹿、梅花鹿等近6 OO多頭,是我省重要的一處野生動物觀賞景點。

地理環境

察汗河風景區,位於西寧市82公里,距大通縣城45公里,寧張公路(西寧一甘肅張掖)從景區大門經過。海拔2868--4235米,景區面積3114公頃,和省內大型水利工程黑泉水庫緊密相連,景區內以石林,瀑布、杜鵑、園柏構成自然地貌和森林景觀,被譽為察汗河“四絕”。整個景區集山水風光,突岩奇峰,柏濤雲海於一體,既有江南風光的秀美,又有青藏高原雄偉。粗獷、險峻的地貌特徵,給人以全新的感受。通過春、夏、秋、冬及陰、晴、雨、雪的景色變化,突出地反映了祁連園柏、杜鵑、石、雲,水的顯著特點,表現出察汗河雄、奇,險、秀的自然景觀,是集觀光、探險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景區內主要有大西溝風景區、柏木圈風景區、石門風景區和東溝風景區四個景區組成,各景區景點豐富集中,奇石、山水、花草,樹木構成獨具特色的高原風光。奇石造型逼真,形態各異、維紗維肖,如“將軍岩”、“駱駝峰”、“唐僧誦經”、“玉兔盜仙草”等,任憑遊人想像;山水以“瀑布”表現,落差不等,氣勢各異,有“浪漱奇石”、“雙龍戲水”、“高峽飛流”等瀑布;每當初夏季節,滿山遍野的杜鵑花爭相竟放,有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等奼紫嫣紅、沁香宜人。因此,景區每年舉辦盛大的杜鵑花旅遊節。園柏林是大通縣境內唯一的一片原始林,在分布特點,演替規律及學術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價值。這裡的園柏既有喬木的雄偉,更有盆景的小巧。
察汗河景區不僅景色如畫,而且還分布有許多動植物資源和山珍野果,植物有園柏、樺樹、杜鵑、繡線菊等多種植物,常綠與落葉並存;動物有岩羊、藍馬雞、雪雞、紅隼等;山珍野果有冬蟲夏草、莓子、草莓、野櫻桃、蘑菇和蕨菜等應有盡有。
“松接白雲天不墮,林連群峰涌綠浪”的鷂子溝風景區,位於大通縣東北部,距縣城18公里,省會西寧53公里。景區主要由克麻溝、鷂子溝和老虎溝等組成,公園面積為1633.1公頃,海拔2450--3200米,年均溫度為2.9℃。西寧—門源--張掖三級柏油公路從公園門前經過,交通十分便利。
鷂子溝風景區,是以雲杉純林為主,伴生有白樺、山楊和人工落葉松林為輔的針闊混交天然次生林區。從高空俯視,整個山巒頗似一隻展翅俯衝的鷂子掠地而過而得名。它與久負盛名的松林古剎廣惠寺隔河(東峽河)相峙。整個景區,山體玲瓏,別致、豐滿,輪廓線條柔和,林相整齊。群峰竟秀,環境極為清幽秀麗。陽春,萬木復甦,爭吐新翠,草坪象地毯一樣鑲嵌在萬木叢中;盛夏,綠蔭濃郁、蒼翠欲滴、鳥語花香、奼紫嫣紅、松濤澎湃;金秋,紅葉似火,色彩斑斕,景色旋旎;嚴冬,銀裝素裹,冰凌瓊花,又是一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北國林海風光,是集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旅遊避暑勝地。
鷂子溝不但景色奇秀,山中各類松林珍果比比皆是。每逢盛夏,蔭翳的松樹之下,蘑菇,蕨菜、雞冠菜,髮菜、鹿角菜、草莓、酸瓶瓶、鴿子嘴,野櫻桃、莓子等應有盡有,俯拾皆是。
朋友們,願“清澈翠綠似瑪瑙,突岩奇峰顯風韻”的寶庫察汗河風景區和“萬頃松濤奏新韻,一片綠海浮嵐煙”的東峽鷂子溝風景區的秀美風光,給你以回歸自然,美的享受。我們熱忱歡迎四方遊客前來觀光、度假、旅遊和投資開發,建設好這美好家園。

特色美食

地方土特產有八公山豆腐、老虎油補酒、大救駕、鳳台肥王魚、上窯龍缸、火烙畫、樹皮畫等。 八公山豆腐起源於安徽的淮南地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淮南八公山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 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民眾歡迎。據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清朝汪汲的〈事物原會〉說: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劉安是漢劉邦的孫子,建都於壽春(即今壽縣),招賓客,方士數千人,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八人,號稱“八公”。劉安常在八公的陪伴下,煉長生不老之靈丹妙藥,不想煉丹不成,反以黃豆.鹽滷(又有說石膏)做成豆腐。 關於八公山豆腐還有一種傳說:劉安在家煉丹不成,胸中煩悶,外出散心,忽見對面北山下來八位老人,雖須長齊胸,但神采奕奕,健步如飛。劉安大驚,疑是神仙,便求長生不老妙方,老人說是吃了用磨碎大豆做成的食物。劉安如法炮製,得豆腐。從此,豆腐之法就從八公山下傳播開來。 上窯古稱秦墟,歷來就有經商之習,是三縣一市重鎮,商賈雲集,騷客多集此地,故民風盛行。當地人每逢傳統節日和走親訪友時,多有拎上集市的一種看似金黃澄澄、一反反整齊如梭地綑紮在一起的“點心”,大家都把它稱“饊子”,也有稱“油果”、“油麵條”等的。總之這種食品由來已久,據相傳和考證:“饊子”很可能是在明末清初就傳入上窯一帶,解放前多有人食用,據老人回憶,上窯街上的“饊子”做的最地道的有兩家,就是“楊氏炸饊鋪”和“蔡氏炸饊鋪”。  上窯“饊子”和其它地方的“饊子”相比,有所不同。原因是它一直保持傳統工藝,用麵粉、明礬、精鹽、白糖等和成油麵,經過餳制過程,制饊藝人用其高超、熟練的技術把油麵盤擰成網被形,下入六成以上的油鍋中浸炸定形,成品後有乳白色、淡黃色、金黃色,軟、脆、焦、酥、香、鮮、鹹、微甜等特點。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燴、涮、淡季制餒,可做主料、輔料。由於其食用方便,價廉質優,頗受當地鄉鄰和外地客人喜愛。
夏集面圓又稱莊子面圓、貢圓、白圓、飪子等口味鹹鮮適度,香醇爽口,南北皆宜。
典故:有關夏集面圓傳說很多,因它地取古壽州。相傳夏集面圓,曾作為貢品,以謝聖上聖明,解百姓於火熱、飢餓之中,救大命之恩。
又有說:“莊子”曾經游塵途經壽春一帶, 饑渴難忍,投一老農婦家,農婦用當地的“飪子”招待了他,莊子吃後,讚不絕口,頗為感激,故流傳至今。
洛河豆餅又稱洛澗豆片、金錢餅、小豆餅(以洛河、上窯一帶為主要生產區。
做法:將綠豆粉、麵粉加水和成水粉漿,下平鍋中攤(烙)成似銅錢狀大小的餅片。可炒、炸、燴、掛箱等,當地有軟炒豆餅、香炸豆餅、怪味豆餅、掛箱豆餅,是入饌佳品。
典故:傳說在清朝道光年間,古洛澗(洛河)大灣,連年飢慌,壽州知府令鄭氏為洛澗郡長鄭郡令赴任,勤懇為民,治郡有方,鼓勵鄉鄰務農經商,並提議制豆餅為商品,是時洛河一帶盛行,故影響四方。
淮南牛肉湯選料講究,取制江淮一帶的黃牛為原料,用牛骨頭熬湯,煮牛肉時必須浸泡血污,內臟清洗乾淨,均可下鍋同煮,還用自製的牛油,將炸制好淮椒(紅乾椒)做成紅油。
牛肉湯故以湯為主,湯不醇則無味,然牛肉湯的燙制方法多樣,都取用當地特產,淮芋粉、綠豆餅、豆腐皮(乾章、百頁)、豆圓子等為輔料。
淮南牛肉湯,給人的感覺是:湯濃醇鮮,香辣適口,原料豐富,味足味厚,令人回味無窮,四季皆宜。
製法:取豆腐375克,用刀塌成細泥;水發蹄筋切成細末,再取蝦仁、魚肉雞脯肉各125克,分別排斬成細茸泥,放豆腐泥內,加入蔥薑汁、紹酒、鹽、味素拌勻,擠成球形滾上蹄筋末;取1隻盤,抹上豬油,將蹄筋末放盤內,上籠蒸熟取下待用。再將剩餘的豆腐、蝦仁、雞脯肉、魚肉、香菇、蘑菇、筍分別切成小方丁。炒鍋放入熟豬油,燒至四成熱時,將小方丁下鍋煸炒,加入鹽、味素、白糖、紹酒翻炒幾下,成餡心,裝碗備用。將雞蛋清抽打成雪花狀,加味素、鹽少許,攪拌成泡沫糊;取1隻大平盤,把調好的泡沫糊先用一半抹在盤邊四周,然後把炒好的餡心放在圍成一圈的泡沫糊上,再將另一半泡沫糊抹在餡心上,做成一個雪白的“空心月亮”,再用火腿末和香菜葉點綴成幾朵花草,最後把豆腐蹄筋球堆放在“雪月”中間、勾入流水芡澆上即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