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縣教育局關於傳送2009年德育常規檢查情況通報的通知

《大荔縣教育局關於傳送2009年德育常規檢查情況通報的通知》是2009年大荔縣教育局頒布的地方法規,主要內容是重視德育隊伍建設,學校德育工作機制基本建立。形成由校長全面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德育處負責協調安排,班主任具體實施,任課教師補充配合的校內德育工作體制。學校領導“德育為首”意識較強,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班隊活動、規章制度、宣傳陣地等教育教學資源的作用,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堅持班主任例會制度,重視班主任的交流和培訓,加大對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獎懲力度。如大荔中學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很詳細,操作性強,該校在加強班主任工作考核的基礎上,還制定了 “流動紅旗制度”“學生公寓管理制度”、“文明班級實施方案”、“文明班級評比暫行規定”、“文明學生評價細則”、“班主任工作評估細則”等多項管理制度,有效地調動了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東七中心國小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科學確定德育內容,分層次開展活動,分級實施德育目標。兩宜中學以“養成教育”為核心,通過主題活動、常規教育、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的言行,為健康個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礎,並把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貫徹始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荔縣教育局關於傳送2009年德育常規檢查情況通報的通知
  • 性質:地方法規
各中心國小、國中,直屬各單位:
現將《大荔縣2009年德育常規檢查情況的通報》下發給你們,請認真學習,並結合實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常規管理工作。
二00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大荔縣教育局
關於2009年德育常規檢查情況的通報
為強化德育工作管理力度,使我縣的德育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科學化,11月16日至18日,縣局組織政教校長分為三組,有計畫、有組織地對我縣高(職)中,部分國中、國小進行了德育工作常規檢查。各檢查組克服嚴寒困難,認真工作,主要從組織管理、計畫總結、檔案管理、過程資料、德育成效等五個方面進行,主要採用“看、查、測”等方式,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受檢學校的德育常規規定管理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薄弱環節,指出了改進和加強的工作方法,對於全縣德育常規管理工作的落實,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現就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領導重視,齊抓共管的局面基本形成,德育組織網路健全。從各校檢查情況來看,多數校對德育工作都比較重視,成立了專門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有一名副校長主抓德育工作,形成了政教主任—團委書記(少先隊)—班主任— 教師組成的德育工作網路。此外,也能夠定期召開學生家長會,促進家校聯繫,發揮團隊組織的作用,開展了以班級主題教育為活動方式,廣泛發動學生組織參與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動。
2、重視德育隊伍建設,學校德育工作機制基本建立。形成由校長全面負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德育處負責協調安排,班主任具體實施,任課教師補充配合的校內德育工作體制。學校領導“德育為首”意識較強,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班隊活動、規章制度、宣傳陣地等教育教學資源的作用,做到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堅持班主任例會制度,重視班主任的交流和培訓,加大對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獎懲力度。如大荔中學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很詳細,操作性強,該校在加強班主任工作考核的基礎上,還制定了 “流動紅旗制度”“學生公寓管理制度”、“文明班級實施方案”、“文明班級評比暫行規定”、“文明學生評價細則”、“班主任工作評估細則”等多項管理制度,有效地調動了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東七中心國小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科學確定德育內容,分層次開展活動,分級實施德育目標。兩宜中學以“養成教育”為核心,通過主題活動、常規教育、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的言行,為健康個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礎,並把愛國主義教育和法制教育貫徹始終。朝邑中學,東七國中以“領導分級管理”為重點,通過榜樣示範、言傳身教、加強鍛鍊、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適應能力,為他們逐步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奠定基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成人成才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3、強化學校德育常規管理,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絕大部分學校能制定詳細的工作計畫,各種活動的實施方案比較齊全,各項規章制度和法規檔案比較齊全。管理比較規範的學校有大荔中學、城郊中學、紅樓國小、城關國中、兩宜國中、朝邑國中、石槽國中、雙泉國中、官池中心校、兩宜中心校、雲棋國小、學門前國小、仁厚里國小等。城郊中學、菁華國中、學門前國小、石槽國小利用周一升國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並把國旗下講話彙編成冊,把團隊活動編印成冊保存、入檔,管理檔案較為完備。雲棋國小,東七中心國小利用團隊活動,班會活動進行紀律教育,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段進行行為養成教育。
4、充分利用各類活動載體,德育內容豐富多彩。各校能根據德育辦的安排,以主題月教育活動為主手,結合本校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通過組織開展學雷鋒月、道德宣傳月、法制安全教育月、傳統教育月、理想教育月、愛國主義教育月等活動,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學生的法紀意識。利用法定節日、傳統節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紀念日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特別是大荔中學分級開展德育活動。高一年級重點抓好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起始教育,高二年級狠抓常規管理和班風學風建設。高三年級結合理想前途教育和常規教育管理;兩宜中學在“五四”“青年節”,組織開展“弘揚五四精神,繼承革命傳統”主題教育活動;朝邑中學利用“七一”“十一”節日分別舉行“在黨的陽光下成長”和“祖國在我心中”主題系列教育活動;許莊國中開展“珍惜青春,遠離網咖”、“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和“遵紀守法,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雲棋國小開通了校園網路進行家校合作教育;兩宜中學、朝邑中學組織了師生個人簽名、圖片展覽、演講會、討論會等形式,教育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自覺抵制邪惡和不良傾向;菁華國中的紅色歷史教育,結合警校共建、法制宣傳進行國防、法制與紀律教育;許莊國小與交警大隊結對子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安仁國中邀請派出所幹警進行法律常識教育,結合常規管理及精神文明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兩創”“十要十不”達標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雲棋國小開展的“保護母親河”環保教育實踐活動,走進豐圖義倉進行鄉土歷史知識教育,結合“三講兩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認識社會教育。羌白中心非常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開展了摺紙手工實踐活動,學生活動興趣濃厚。
5、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德育育人環境。首先是許多學校校園環境乾淨、整潔,綠化美化搞得很好。例如大荔中學、城郊中學、兩宜中學、紅樓國小、馮村國中、許莊國中、韋林中心國小、許莊國小、兩宜國中、馮村中學等,學校隨處可見提示性語言。其次,有的學校充分利用校內的一切德育資源進行德育教育,如大荔中學、城郊中學、羌白中學、紅樓國小、城關國中、東七國中、石槽國中、兩宜國中、韋林國中、學門前國小、韋林中心國小等的宣傳板報、宣傳櫥窗,班級板報、廣播站,德育走廊,各有教育特色,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6、常規工作有實效,特色工作在起步。通過檢查,我們儘管發現了一些問題,但更欣喜地看到,我縣的德育工作在逐漸走向規範,如升旗儀式、主題班隊會、系列化活動安排、安全法制教育等都落實得比較好,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講求一定的實效性,使德育工作能從近處、小處、實處著眼,針對性也較強。同時,一些特色工作也在起步,在德育總體思路前提下各校又有一些創新,如紅樓國小的踏青詠春活動;大荔中學的班主任工作檔案、班主任校本培訓、學生主辦的啄泥文學社等;菁華國中的校園報;雲棋國小開展了“祖國發展我成長”活動,重陽節為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活動;東七國中開展了系列感恩教育活動,並在醒目位置噴繪了“中國二十四孝”圖,組織學生觀看“讓世界充滿愛”專題片等活動;城關中學的學科德育滲透;韋林國中的家訪制度;官池中心校的師德教育;學門前中國小的“家校網際網路”“心靈空間”充分利用家校的橋樑,聽取家長對子女的評價、對學校的建議,解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種種困惑,深受家長的歡迎;朝邑國中、石槽國中、石槽中心國小等編制的家長教育內容資料;兩宜國中的主題教育活動等頗具特色,從此,可以看出這些學校的與品牌正在形成,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局面將展現出來,顯示了各校領導德育工作智慧和創新精神。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德育教育內化為學生的信念和行為品質。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這次德育常規檢查的五大方面,檢查組不僅肯定各校近年來工作的成效和成績,而且結合德育工作的形勢要求和實際,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和審視,提出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切中了要害,具有典型性,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並作為今後工作著力改進的方向。
1、在德育認識上存在著"三重三輕"的現象。
(1)、重智育輕德育。學校普遍存在著對德育仍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出了事大喊大叫”的現象。因為德育是個軟指標,學習成績是個硬指標。各教師學科滲透德育工作水平參差不齊,文科優於理科,高段好於低段。備課中有德育目標,但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不明顯。
(2)、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許多教師錯誤的認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主要是靠灌輸,卻忽視了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的體驗。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但是少數學校出於各種原因,不敢把學生帶出教室,學生缺少社會實踐的機會。在我們組織的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要求迫切,建議學校:多開展有益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實踐鍛鍊的機會。
(3)、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目前,社會出現多元化、多層次道德和價值觀,一些腐敗現象、網路中的不健康因素、社會大氣候的消極因素直接衝擊著學校,使學校德育工作開展不力,效果不明顯。家庭、社會的消極環境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散熱器”,社會負面影響較大。
2、在德育方法上存在著"三多三少"的傾象。
(1)、灌多導少。許多教師忽視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內在需要,一味地灌輸,也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不善於引導,導致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成了空洞的說教,缺乏趣味性,啟發性和針對性。
(2)、管多放少。有的教師受傳統教育影響,思想不開放,習慣於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走,學生對這種被動接受管教的方式表示不滿,教育的效果不佳。
(3)、堵多疏少。有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是等到學生出了問題再進行嚴懲,而不是在問題出現之前加以疏導和預防,或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這種亡羊補牢式的教育,只會造成學校德育教育的惡性循環。
3、在德育實施上存在著七個問題。
(1)、個別學校領導重視力度不夠,縣局布置的活動不注重落實。
(2)、部分學校的德育主管業務不熟練,如連三講兩實踐都不清楚,更談何教育學生,開展工作。
(3)、部分學校不注重資料的積累,活動做了資料沒有保存,突擊補材料現象嚴重。
(4)、是形式與內容不一致。有的學校德育工作計畫總結應有盡有,但只是流於形式,應付檢查,缺乏具體的鮮活的德育內容。個別學校德育檔案資料不完善。
(5)、材料缺失太大,個別學校甚至連年度計畫都沒有。
(6)、大部分學校重開展活動輕社會實踐、重校內教育輕校外教育,德育工作計畫總結應有盡有,但只是流於形式,應付檢查,缺乏具體的鮮活的德育內容,影響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7)、學校間德育工作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總體是城區學校好於鄉村學校,高中好於國中,國中好於國小,中心國小好於普通國小。
三、對策及措施。
1、進一步改進工作方法,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各校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組織開展活動,力戒形式主義,既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更要狠抓措施落實。
2、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尤其應加大對青年班主任的培養力度和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力度。
3、進一步爭取家庭、社會的支持,不斷最佳化教育環境。要積極探索對親職教育的指導。當前,離異、單親家庭等特殊家庭不斷增多,外出打工的學生家長增多,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積極有效地與家長建立定期聯繫訪談制度,給家長當好參謀,引導親職教育的走向,開辦好家長學校等途徑,不斷提高家長素質,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採用恰當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
4、進一步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師德修養。與事俱進,樹立以德育人的五種意識: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服務意識;影響學生,樹立師表意識;相信學生,樹立民主意識;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奠基。
5、進一步增強德育實效性。我們要主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不斷改進德育方法,變嚴厲為和藹,變對立為合作,變說教為對話,變訓斥為幫助,變粗暴為細緻,變枯燥為生動,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增強教育的實效性。
6、進一步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7、進一步加強德育檔案資料建設。多數學校的德育計畫過於簡單,計畫未附具體活動安排,德育活動、專題教育活動要有資料,德育管理制度要形成系列化。
8、學校進一步提高對德育工作的認識,增強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自覺性。各中國小要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公民道德教育為重點,以校風建設為基礎,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學校領導和教師要進一步明確學校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應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把學校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切實抓緊抓好,要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影響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問題,紮實推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要通過各種途徑,強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識,認識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時代對廣大教師的迫切要求。只有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合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小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