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膜蓋蕨(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膜蓋蕨,中藥材名。本品為骨碎補科植物大膜蓋蕨的根莖。拉丁植物名:Leucostegia immersa(Wall.)Presl[Davallia immersa Wall.]功能主治為:活血散瘀。主跌打損傷;腰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膜蓋蕨
  • 漢語名稱:Da Mo Gai Jue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用法用量,相關論述,

來源

本品為骨碎補科植物大膜蓋蕨的根莖。拉丁植物名:Leucostegia immersa(Wall.)Presl[Davallia immersa Wall.]

性味歸經

微苦;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主跌打損傷;腰痛。

形態特徵

植株高45-70cm。根莖長而橫生,密被淡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及淡銹色長柔毛。葉遠生;葉柄長20-35cm,禾稈色,光亮,無毛;葉片長三角狀卵形,長25-35cm,基部寬約17-25cm或稍大,先端漸尖,三回羽狀;羽片10-20對,基部不對稱,楔形,斜向上,長三角形,柄長5-15mm,基部1對最大,長12-20cm,寬6-10cm,先端有淺裂的尖尾,上部的羽片漸縮短;一回小羽片約10對,斜卵形至長圓形,斜向上,漸尖,基部下側1片最大,長5-7cm;末回小羽片5-6對,近菱狀卵形,先端圓並有鈍齒,基部斜楔形,上緣淺裂;裂片2-3個,邊緣有鋸齒;葉脈多回分叉,每一鈍齒有小脈1條,先端有棒形的水囊。孢子囊群大,第1末回小羽片上有1-2個,生於小脈先端;囊群蓋大,扁圓形至腎圓形,灰色,全緣,基部著生,宿存。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00-2800m的山地混交林下或灌木叢中。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莖:味微苦,性溫。有活血散瘀的功能。用於腰膝酸痛,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