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汖村

大汖村

大汖村(字典讀pìn去聲,此處讀chang3,當地人讀ce3,傳統盂縣方言中ang發音全部e化,平捲舌都發平舌)村位於山西省盂縣梁家寨鄉深山溝谷中,是一個古老寧靜的古村落—大汖村,盂縣大汖村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盂縣現存最古老的村落。

2019年1月,大汖村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汖村
  • 外文名稱:A large Chi Village 
  • 別名:太行山深處的“布達拉宮
  • 地理位置:山西省盂縣梁家寨鄉深山溝谷中
歷史沿革,村莊結構,近代發展,經濟來源,大汖讀音,奇特景觀,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大汖村有明確記載有1500年歷史。村里一位老人揮著自信的手勢告訴遊客:“村子整整1480年了,北魏時建的,與雲岡石窟同年同月。”據當地文物部門調查,村子後曾有座鎮山大王廟,裡面供奉著7尊石像。“鎮山大王”石像背後記有“北魏永安二年”,距今卻是1500多年歷史,因此專家稱,這個村落北魏時期就已存在。
關於大汖的先人,也有不同版本。某個朝代曾有人在大槐樹附近挖掘出古墓。從遺物記載推斷,歷史上曾有馬姓一族,南方人,一個朝廷大臣,為躲避災難由他鄉走進這座大山,修築了自己的家園。此後不知什麼原因若干年裡村子成了空寂。到元末明初,有韓家三兄弟從洪洞來到盂縣,定居沙湖灘村。現在的韓姓居民是從沙湖灘村搬過來的,至今傳到了十三輩,三百餘年。馬姓南方人該是大汖村的締造者,而這個韓家老三,卻成了大汖人的祖先,因為今天的村民都姓韓。

村莊結構

盂縣大汖村獨特風格的“立體交融式”鄉土建築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縣傳統和民俗風情,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山地的完美和諧。目前村里只有17口人生活,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50歲,在這裡生活的老人每天洋溢著平靜、自足、幸福的神情,給人以純樸、悠閒、與世無爭的美好印象。盂縣大汖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當地人戲謔的稱為“盂縣深山裡的布達拉宮”,村里房屋大多是黃黏土與石頭混合材料建築,有的還是二層樓房結構,其特點是經濟實惠、冬暖夏涼、造型美觀,家家戶戶由彎曲和深淺不一的小巷相連。
大汖村

近代發展

抗戰時期,這裡曾作為八路軍的糧庫和軍火庫,發生過激烈的保衛戰。1943年8月10日夜晚,300多名日偽軍悄悄進村,進行慘無人道的屠殺。20多名村民被槍殺,800多隻牲畜及財物被掠奪,170多間民居被燒毀,寧靜的村莊變成了一片血海加火海……
上世紀50年代,大汖還有住戶80餘家、360餘人。那時的村子稱得上是一個小社會,學校、供銷社一應俱全。正如今天一位老人站在自家窄小、清冷並破舊的院子裡大聲告訴說:“院子最輝煌時,住了24口人,7間房全是滿的。”據說戲班都有兩套,一套是老年人的北路梆子,一套是年輕人的中路梆子。
上世紀90年代開始,受洪澇災害影響,絕大多數村民都各尋出路,遷往別處。只有17位上了年紀的老人還留在村里,年齡大的已有將近90歲,最小的也有50多歲了。

經濟來源

村里沒有商店、沒有飯店、沒有藥店,只有破敗的房屋和零星見到的老人。惟一的娛樂活動,或許是在夏日的傍晚,老人們捧著飯碗聚在大槐樹下,回味過去的時光。還有一個現實是,一天天老化的勞力無法承受大山里艱辛的勞動,野豬、狍子、獾子、黃鼠狼等趁機侵入殘害農作物,病蟲害隨之而來,產量大減。原本能產1.5萬公斤的核桃如今只能產幾百斤了。就連村里2006年修過的一條水泥路,也因雨天沙石的衝擊,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毀掉了。他們盡力從田間取回種下的糧食,他們養雞、養羊。賣羊,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殺羊,也成了男人們最嫻熟的手藝。寂寞的大山,也因了羊,生出許多鮮活氣息;因了羊倌偶然的一聲吆喝,打破幾近塵封的沉寂。

大汖讀音

大汖的“汖”字,一個筆畫簡單的漢字,翻遍現代漢語詞典,終也不見它的身影。只有打開康熙字典,才能與它謀面。字典里說讀pìn,但當地人念chang,三聲,也有方言讀can的,四聲。大汖人說,山水為汖,表示水從山上流下來,就是我們說的瀑布。因為原來進到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條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奇特景觀

大汖村四奇
一是房舍奇,大汖村的房舍依山而建,層層疊疊,鱗次櫛比,房屋都用石頭壘成,除了平房還建有二層和三層樓房,整個村莊建在一個石坡上,房子又用石頭壘成,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這大汖村是先人們根據中國傳統環境的風水理論選吉地建造的,整個村莊群山環繞,圍合封閉,附陰抱陽,藏風聚氣,東進西收,松柏罩頭,清泉繞村,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二是道路奇,大汖村的大小道路全部用石板或石頭鋪成,村民就地取材鋪設了道路,與周邊環境渾然一體。老人們說,村子裡的路和台階,是先人們在岩石上一階一階的銼出來的。當人們行走在大汖村的山道小巷,你會感覺它的乾淨無塵,感覺到別有一番情趣。
三是大樹奇,大汖村是建在一整塊巨石山上的村莊,樹木很難生長,然而村口有一棵大槐樹,樹幹三個成人也合抱不住,樹齡少說也有五百年,因此大汖人也稱“千年古樹村”。古樹生長在乾石山莊,可謂一奇。據村裡的老人講,當年日本人曾來過這裡燒殺搶掠,還燒毀了幾座民居,村口這棵大槐樹也未能倖免,如今這棵古槐還是那么枝繁葉茂,避護著大汖村的村民。
四是石佛奇,大汖村里供奉著7尊佛像,有石雕的也有木雕的,村裡的人說這7尊佛是“石龍鎮山大仙”。更有趣的是有一尊最大的石佛如果在同一天的不同時辰去稱,重量不同且差異很大,這一不解之迷現在也有待相關專家進行破譯。村委會主任韓國印說,你吃飯前稱一下這個石像的重量,等你吃完飯回來再稱,這石像的重量就不一樣了,相差五六斤,實在無法理解。關於這七尊神奇的石像,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早在北魏年間,有一家七口人沿街乞討來到了大汖村這個地方,但讓人驚訝的是,這一家人一走進村子就神奇地消失了,之後人們認為這一家人在這裡坐化成仙,於是有了七尊“活佛”,大汖村的村民就將這七尊石像尊稱為“老人家”。
太行山深處的“布達拉宮”
2006年秋,當地著名攝影家崔達道先生髮現此處景致,推薦給正在當地負責策劃滹沱河生態旅遊區的著名經濟學家崔滿紅教授,之後崔滿紅教授多次組織各類專家對大汖村進行了考察和研究,撰寫大量文章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太行山深處的“布達拉宮”——大汖村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省攝影家協會把這裡定為攝影基地,很多藝術家在這裡寫生作畫。各地遊客絡繹不絕。
2013年3月8日,山西省陽泉市陽泉廣播電視檯曆經兩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高清五集大型人文紀錄片《大汖》舉行首映儀式。該片已於3月27-31日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這是央視紀錄頻道自2011年開播以來,播出的第一部山西紀錄片。同時也是陽泉廣電首部在央視播出的大型紀錄片。
《大汖》共分五集,依次是《過年》、《穀雨前後》、《夏天的故事》、《穀子黃了》、《大雪小雪又一年》。片子通過大汖一年四季的變換和老人們的生活勞作,展現了一種既親切又遙遠的生活場景,描摹出一幅純粹古樸的自然情感,發掘出傳統農耕文明的同歷史價值。
“我們村自被發現以來,前來遊玩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在千年古村大汖村生活近60年的劉大娘如是說。
大汖古村位於山西省盂縣梁家寨鄉深山溝谷中,整個村子50餘座小院落建在一整塊山體上,依山就勢,由下而上,形成了獨特别致的造型;村間小路也是依山勢而走,在彎彎曲曲的山體上鑿出來石階,連線各家各戶,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這個依山而建的小村落曾因道路崎嶇而外人罕至。近年來,大汖村被偶然發現,以其奇特的建築樣式驚於世人,被遊客稱為“深山裡的布達拉宮”。
如今,這座古村逐漸熱鬧起來,讓部分村民發現了商機,開始售賣山貨及商品,有的還開了簡易的農家樂。
記者見到村民劉大娘是在她家的院子裡。21日午間,劉大娘和他80歲的老伴韓大爺坐在自家院子裡說笑,簡陋而溫馨的院子中央,一張桌子上擺滿了待售的商品。見有遊客進入,劉大娘迅速起身熱情推薦她自產的山貨。
閒聊間,劉大娘告訴記者,自己17歲那年嫁至大汖村,村里尚有幾百餘人;然而,隨著時光流逝,村裡的老人相繼去世,年輕人外出打工,目前村里只有14位原住老人相依相守。當下,他們老兩口身體依舊健朗,仍堅持下地乾農活。
談及幾年前開始的小生意,劉大娘喜笑顏開地稱,遊人的紛至沓來讓她每個月都有6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收入。
劉大娘家的院子裡一幅名為“深山裡的小布達拉宮”的作品引起筆者注意。該作品拍攝於幾年前,呈現了當時整個古村的眾多古屋的面貌。
但記者在遊走整個古村時發現,大汖村的古屋已沒有了照片中的景象,不僅古屋建築數量減少,即使尚存的古屋有的也是破敗不堪,或牆體倒塌,或窗欞破爛,或屋頂傾斜,雜草叢生。
大汖村的保護已是迫在眉睫。據了解,大汖古村落的保護開發是盂縣近中期旅遊景區(點)重點建設項目。記者從該項目開發商處了解到,該項目包含規劃建設古民居修繕、修整不協調建築、環境整治及基礎配套設配等內容,建設用地26.13畝,總投資為3040萬元。
開發商介紹稱,目前有關該項目的手續基本辦理完畢,正著手開展大汖古村景區項目的施工設計工作。不久之後,將進駐施工隊進行保護修繕。

地圖信息

地址:盂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