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寨鄉

梁家寨鄉

盂縣梁家寨鄉地處縣城北部的滹沱河畔,東靠河北平山,北連忻州、五台,西至下社鄉,東南毗上社鎮。全境面積244.09平方公里,現轄30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常住人口7906人(2017年),人口密度46人/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梁家寨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盂縣
  • 面積:244.09平方公里
  • 人口:7906人(2017年)
簡介,管轄,地理、氣候特點,自然資源,經濟發展,農村經濟,非農經濟,梁家寨特產,名勝古蹟,梁家寨溫泉療養院,龍堂瀑布,古村落——大汖村,滹沱河原生態漂流,彭真渠,

簡介

盂縣梁家寨鄉地處縣城北部的滹沱河畔,東靠河北平山,北連忻州、五台,西至下社鄉,東南毗上社鎮。全境面積244.09平方公里,現轄30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常住人口7906人(2017年),人口密度46人/平方公里。
2010年全鄉耕地面積1萬畝,其中水澆地3000畝。鄉政府駐地原設在梁家寨村,2002年8月遷至大崔家莊村寺平安自然村,距縣城72公里。
新建的朔黃鐵路由西向東橫穿全境,陽石公路縱跨全鄉,是通往革命聖地西柏坡及佛教聖地五台山的重要通道。全鄉29個村通硬化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管轄

御棗口村、梁家寨村、沙湖灘村、豹川村、大崔家莊村、張家坪村、獨自口村、鰲頭村、蔡家坪村、滴流磴村、小崔家莊村、燈花村、貓鋪村、椿樹底村、長一鋪村、駱駝道村、王只村、活川口村、邢家莊村、檀山坪村、檀山溝村、石家塔村、閻家莊村、北峪口村、黃樹岩村、青家岔村、對王只村、趙家岔村、酸棗埔村、吉石堂村等。

地理、氣候特點

梁家寨鄉境內群山起伏,溝壑交錯,河流縱橫跨越晉冀兩省的滹沱河由西向東橫穿中部,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名山藥王嶺海拔1145米,牛道嶺海拔1343米,是全鄉最高峰。境內氣溫偏高,氣候濕潤,年平均日照3000多小時,平均氣溫15.4℃,平均海拔450米,年均降水量550毫米,無霜期200餘天。

自然資源

有林面積11850畝,森林覆蓋率為22%。礦產資源豐富,尤以長石、大理石、花崗石和鐵礦為著,石家塔村的萬年青花崗岩和王只村的風景白大理石備受國外客商的青睞。
境內的大崔家莊村有獨特的天然溫泉。出水溫度達58℃,溫泉水南柔滑,且含有氡、鍶、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沐浴可治療關節炎,皮膚病,骨質增生、牛皮癬、手腳麻木、腰腿疼等多種疾病,發展工礦業和療養旅遊業前景廣闊。
山西省老幹部溫泉療養院和陽煤集團職工療養院等,共有床位500張。本鄉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縣委、縣政府曾駐紮在諸村,著名的“彭真渠”全長15KM,至今仍可灌溉良畝1000餘畝。

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

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20元,財政總收入241.38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380萬斤。林業生產已具規模,全鄉有經濟林2450畝,零星植樹23萬株,經濟林以花椒、核桃、柿子、黑棗等傳統種植業為主;已建成16000餘畝核桃基地,核桃產量達到了40萬斤;柿子樹5000株,年產量30萬斤。花椒、核桃暢銷國內外梁家寨素有“核桃、花椒之鄉”的美稱。

非農經濟

鄉村企業以長石粉加工廠、大理石開採、小型水力發電、養魚、磁鐵礦為支柱,形成了多業並舉的產業格局。年發運煤炭300萬噸的滴硫磴貨站於二OO四年八月份建成投入運行;裝機規模為2*2000KM的閆家莊水電站總投資3300萬元,已開工建設;煤運三星級娛樂中心占地13畝,總投資約2800萬元,已投資900多萬元。年產量10萬噸的均才鐵礦已投入生產。
被列為全省首批文化站建設項目的鄉文化站建設,投資160萬元,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已進入正常運營階段。投資達5000萬元的閆家莊水電站現已完成投資3500萬元,預計2010年10月完工。2009年全鄉共有鄉村企業17個,從業人員357人,占總勞力的7.4%。第三產業發展迅速,2009年全鄉共有集體、個體商業、飲食服務業380戶,交通運輸業230戶。

梁家寨特產

梁家寨鄉鎮特產有核桃、花椒、柿子、黑棗、芸豆、竹柳、大蔥。2014年梁家寨鄉抓核桃基地管理,在核桃產業的精細化上實現新突破。全鄉進一步做好核桃基地的管理提升工作。
計畫到十二五末(2015年末)發展到20000畝。通過培訓加強核桃樹管理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核桃基地的科學管理化;通過核桃基地的低桿作物套種提高村民收入。2014年在核桃基地上推廣大蔥種植800畝,芸豆500畝,竹柳100畝。

名勝古蹟

梁家寨溫泉療養院

陽泉市梁家寨溫泉療養院是陽泉市縣級旅遊服務單位。地處太行山西麓的滹沱河畔,此地群山環抱,千峰竟秀,萬水歡騰,柳綠桃紅,地靈人傑,風光旖旎。療養院交通便利,幹線公路與省內外相連;通訊迅捷,程控電話與國內外溝通,區位優越。處於旅遊熱線的中轉站,東到黨中央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河北省“西柏坡”50公里,南距因藏匿趙氏孤兒聞名遐邇的“藏山祠”40公里,西離“閻錫山故居”河邊70公里,北去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1lO公里。
山秀出神泉.地靈涌聖水。這裡的神泉流金淌銀,自然天成,是山西省五大溫泉景區之一,屬氡泉和矽酸鹽泉的複合泉,泉水溫度53度,含有鈣、鎂等多種礦物質和氡、鈾、鐳等多种放射性元素,是優質的醫療熱礦泉水,對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多發性神經炎等症狀疾病有顯著療效,同時還可起到健身減肥之奇效。
真可謂蘊王母娘瑤池之美;映楊貴妃出浴倩影。這裡的聖水碧波批彩,頤人養性,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十多種微量元素,沐浴者可美容養顏青春永駐,飲用者能去疾健身,益壽延年。故千百年來享用者絡繹不絕。
療養院依山榜水,景色秀麗,設施齊全。院內採用園林風格布局、綠草如菌,樹影婆娑,河流兩岸奇峰怪石,山環水饒,山水相融。濃厚的宇宙射線、充足的日照,滿山的果木、春季桃李爭艷,芳香迷人,秋季瓜果飄香,蝶舞峰飛,大有十里香風吹不斷,鳥雨花香更醉人之意。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療養院現已成為綜合性的旅遊服務單位,現有床位15O支,有大、中、小會議室和各種娛樂活動場所,
有服務齊全的特色酒店,擁有舒適的客房、地方特色的飯莊,設有豐富多彩的問題活動場所、商品經銷部、多功能會議廳等,配套有功能齊全的桑那、按摩、美容、美發、健身服務項目,是一個集療養、康復、旅遊、度假為一體,深受社會各界朋友歡迎的旅遊聖地。
這裡不僅有服務齊全的特色酒店和各種娛樂場所,還有垂釣;游泳等服務項目。激浪漂流、攀崖登峰的刺激更誘人之醉。閒暇之餘可組織到佛教聖地五台山;革命聖地西柏坡以及聞名中外的藏山和閆錫山故居遊玩。為會議之首選,是度假之聖地!

龍堂瀑布

龍堂瀑布在距山西省盂縣東北87公里處,梁家寨鄉趙家岔村東北4公里的龍堂村。這裡山嶺綿亘,重岩疊障,瀑布源頭為山西五台縣、盂縣和河北省平山縣三縣的交界處。遠望一股銀白色的細水從東北山澗流出,逶迤而淌,越流越大,約莫2公里即到達瀑布邊緣——黑龍池,
水從高24.5米的黑龍池進入大龍池。水出池平流12米,即瀉入二龍池,高1.5米,此二池皆呈半圓形。水出二龍池再平流10米,瀉入三龍池,高32米。此池呈壇形,口小腹大。溢出之水下流約7米,到山腳下積成一個大水灘,順峪流去。遠望瀑布,幾經跌宕,猶如拋練撒珠,蔚為壯觀,美不勝收。

古村落——大汖村

位於山西省盂縣梁家寨鄉深山溝谷中一個古老寧靜的古村落——大汖(字典讀pìn去聲,當地人讀chăng)村,該村有著5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盂縣現存最古老的村落。
這個村莊,獨特風格的“立體交融式”鄉土建築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縣傳統和民俗風情,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山地的完美和諧。在大汖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當地人戲謔的稱為“盂縣深山裡的布達拉宮”,村里房屋大多是黃黏土與石頭混合材料建築,有的還是二層樓房結構,其特點是經濟實惠、冬暖夏涼、造型美觀,家家戶戶由彎曲和深淺不一的小巷相連。
抗日戰爭時期,大粲村發生慘案,300多名日軍包圍大粲村,殺死無辜村民18人,燒毀民房170餘間,如今都能在這裡找到實物和印記。
目前,大汖村已經引起旅遊專家和有關部門的關注,正在尋求對古村落的開發和保護方案,以讓大粲村古村落文化歷史風情旅遊早日實現。

滹沱河原生態漂流

滹沱河原生態漂流位於山西盂縣北60公里梁家寨鄉的滹沱河生態旅遊經濟區,沿途原生態植被茂密,風光秀麗、空氣清新,被譽為華北最大的天然氧吧。漂流區起點漢代御碼頭,終點滹沱河溫泉度假村,途經九曲十二景,全長10公里。兩岸蘆葦叢生,河中水鳥雲集,靜水面波光霓麗,激流區驚險刺激,是華北地區河道最長、最具特點的漂流娛樂項目。滹沱河生態旅遊區處於盂縣藏山、五台山、大寨、河北西柏坡等景區的中線地段,與滹沱河溫泉度假村渾然一體,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是山西、河北、京津塘地區休閒度假、周末旅遊的最佳去處。
滹沱河漂流九曲十二景
1、御碼頭
御碼頭服務區建在老墳灣的古御碼頭。漂流的入水碼頭是以景區模式建設的,既是漂流入水處,又是漢代御碼頭景點。該碼頭建於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復漢,兵敗滹沱河,築碼頭渡過滹沱河,逃過一劫,成就了東漢偉業。在此處留有碼頭一座,老百姓稱為御碼頭,後來老百姓藉此碼頭擺渡近兩千年,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現代公路建成,擺渡碼頭才廢棄。
利用御碼頭舊址,新建漂流碼頭,一方面是滹沱河漂流項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恢復建設古蹟的需要,該碼頭重塑4.2米石碑一座,正面書有“御碼頭”隸書大字,背面書有“御碼頭記”碑文一篇:“滹沱河,出并州東兩百里,兩山一谷,波光霓麗,野芳幽香,民風淳樸。仰止之高,觀止之遠,仇猶之境。漢莽逆,秀舉義,兵潰河右,築橋予左,成漢業。百姓謂之御碼頭,兩千餘載矣。路興,乃廢。丙戌年暮春,并州諸士謀鄉之事,顧者策出其右,逢盛世,復建之。圖他鄉之客,興百姓之業,乃有今勢。希文感憂樂之嘆,吾得同道之幸,微斯人,吾誰與歸哉。”碑文簡潔明快地記載了御碼頭的來歷和重建碼頭的過程。
御碼頭景區,在漂流入水口建有“HTH”(HU TUO HE)木結構牌樓一座,河對岸塑有“滹沱河漂流”大型石刻、與御碼頭石碑,共同構成了一個歷史、文化、自然、湖面相映成輝、蘊含歷史和文化內涵的旅遊景區。遊客將從御碼頭景區的入水碼頭出發,融入10公里長的漂流景區,享受激流險灘帶來的刺激、無限風光帶來的快樂。整個漂流區除了御碼頭景區以外,還有洋馬山、彭真渠、龍潭灣、水往北流、江心島、跳水崖、釋迦寺、薛平貴廟、王三姐寒窯、鴻雁嶺、溫泉景區等自然、人文景點,由此構成了滹沱河漂流的九曲十二景。
2、洋馬山
是滹沱河漂流區的最高峰,滹沱河圍繞著山腳形成了10多公里的急流險灘、曲徑河川、靜水湖面、河中小島。山頂上曾經建有日本侵華的炮樓,在這裡日軍留下了罪惡的侵華罪證,洋馬山也是滹沱河兒女抗日的見證。
3、彭真渠
位於滹沱河北岸,蜿蜒於整個漂流區。該渠依山而鑿,原是一條,全長不過5華里的羊腸小渠,由蔡家坪、鰲頭、獨自口三村合修於清朝嘉慶年間。1941年,時任中央晉察冀分局書記的彭真同志關心民眾疾苦,親自批准並撥給梁家寨等六村小米3000斤,資助擴建。1945年5月,彭真渠竣工,從蔡家坪到沙湖灘村,全長12.5公里,全線通水,灌溉農田48平方公里,解決了數萬人的生活飲水問題。1963年,延伸至到寺平安村。為表達當地民眾對彭真同志和邊區政府的感激之情,經抗日民主政府批准,將該渠命名為“彭真渠”。1987年盂縣政府將“彭真渠”確定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渠不僅是抗日戰爭時期盂縣境內最大的水利工程,而且是向廣大人民民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4、龍潭灣
是景區中急流、靜水面、江心島組合而成的一處勝景。因潭中有白龍守候滹沱河,造福當地百姓而得名。此處崖高、山險、水流緩、急交錯,周圍景致迷人。滹沱河從此潭轉彎急流而下,形成了漂流區最具觀賞、體驗價值的河段之一。
5、江心島
漂流區有江心島兩處,大島1.2平方公里,小島0.8平方公里。漂流圍繞小島形成入口分叉的環形漂流河道,極具群漂活動的娛樂競爭樂趣。島上建設涼亭、帳篷、燒烤、篝火等娛樂項目後,將形成兩處夜間娛樂的極佳去處。
6、水往北流
繞過龍潭灣、江心島,急流之下進入又一個險灘急流。此處河道因山勢而形成滹沱河整個河段唯一的從南向北流的“水往北流”景觀。千百年來,在百姓中流傳著這樣的傳說:滹沱河沿岸古往今來出了無數名流義士,發生過很多可歌可泣的真實故事,兩家寨的梁閣老、鴻雁嶺的薛平貴、石牛的韓進士等等,劉秀渡河成霸業,崔、梁、韓姓明初移民此地以來人丁興旺,都是因為滹沱河在這裡“水往北流”。
7、跳水崖
位居大崔家莊的老西窩河段,是滹沱河漂流的下碼頭遊客出水處。跳水崖高處10米,低處3米。圍繞跳水崖將建一座10米跳台、一座三米跳台,並建設跳水服務區,形成景區獨具特色的跳水娛樂區。
8、鴻雁嶺
鴻雁嶺是當年薛平貴、王寶釧鴻雁傳書的地方,嶺的對面有王寶釧寒窯舊址,大崔家莊擬建薛平貴廟。圍繞鴻雁嶺形成薛平貴、王寶釧愛情故事的觀賞景點,豐富漂流區的遊樂內容。
9、釋迦寺
是五台山南山寺的下院,始建於唐。現存唐代建築3間,宋代建築6間,明代建築14間,正殿的明代壁畫極具藝術價值。近年來這裡香火日旺,農曆四月十八的廟會遠近聞名。漂流的下碼頭服務區距離釋迦寺500米,是遊客漂流出水後又一好去處。
10、溫泉度假風景區
是滹沱河流域最具價值的景區,有關該景區的論證,各級政府做了很多,這裡不再描述。滹沱河漂流項目將在溫泉度假景區建設自己的旅遊賓館和飯店,為漂流遊客配套服務。
11、鴻雁嶺與王寶釧寒窯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愛情故事,在滹沱河沿岸流傳甚廣,《算糧》是對這一段愛情故事的精彩演繹,他們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鴻雁嶺,鴻雁嶺的對面王子村,現存有王寶釧十八年等待薛平貴西歸住過的寒窯。

彭真渠

彭真渠在盂縣北九十里的梁家寨鄉。一九四一年,晉察冀邊區政府領導抗日根據地人民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當時北方分局書記彭真同志親自批准撥米三萬斤,資助民眾開山修渠。經過五年艱苦努力,終於建成此渠。此渠西起蔡家坪,東至沙湖灘,全長二十五華里,渠深一點五米,寬一米。沿滹沱河畔,蜿蜒迂迴在巍峨蒼鬱的群山峻岭之間,猶如一條晶瑩潔白的彩帶。渠水源於滹沱河,流量大,能灌溉一千二百餘畝農田。不僅當時為貧苦百姓解除了災難,而且至今受惠無窮。當地民眾為感激彭真同志和邊區政府的關懷,把渠名為“彭真渠”。
彭真渠彭真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