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溝

大水溝

大水溝是賀蘭山脈的一條重要溝谷,其位置在寧夏石嘴山平羅縣崇崗鎮西南的賀蘭山。此地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積累了深厚的人文歷史與秀美的自然風光。遊牧民族刻下的岩畫,西夏人建造的離宮,明代修建的長城邊牆與烽火台,無不訴說著歷史。建國後,回響國家三線政策,無數祖國的好兒女湧入大水溝,建立了西北軸承廠,並在溝口建立了大水溝鎮。如今,一切輝煌都已消散,西軸搬遷,大水溝鎮撤銷,人員的流失,讓這裡重歸寂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水溝
  • 地理位置: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崇崗鎮賀蘭山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50平方千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西夏離宮遺址,大佛寺,明長城
  • 管理單位:寧夏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管理站:大水溝管理站,大水溝森林派出所
地區概況,旅遊資源,文物古蹟,工業遺址,

地區概況

大水溝位於賀蘭山脈中北部,屬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崇崗鎮管轄。其屬於賀蘭山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北段,環境保護良好,野生動物較多。大水溝自古為軍事要地,歷史文化深厚,具有大量文物古蹟。沿110國道北上平羅縣崇崗鎮沿西側路口上行到賀蘭山大水溝溝口。

旅遊資源

賀蘭山大佛寺
賀蘭山大佛寺位於寧夏賀蘭山東麓大水溝,本寺始建於唐鹹通元年(860年)當時一位大德高僧依照佛的旨意,在賀蘭山中佛爺山下建起禪寺。為前來進香的人們施聖水,以祛病除妖,保得一方平安。到西夏王李元昊一次行兵打仗,被遼軍追殺到大水溝時,被本寺大師施法所救,並在療傷時大師傳教天書。西夏王李元昊做皇帝後按大師的旨意,在此建起皇宮和皇家寺院及議事廳。明萬曆年間一位欽差大臣與將心方丈又重修龍泉寺,到文革前被損毀。在2001年王愛卿到下廟鄉建設加油站時,夜夢遊大水溝,見到西夏離宮、西夏行宮、西夏議事廳、兵營及各路大臣的西夏原貌。第二天下廟鄉書記陳洪玉來到加油站,王愛卿把昨天的夜夢繪成草圖拿給陳洪玉看,陳洪玉看後說草圖與實際遺址位置相符。當時下廟鄉鄉長劉文斌和陳洪玉帶王愛卿進山實際查看,使王愛卿對此處進行研究後。很多奇蹟接連發生,多次託夢有太白金星下凡指點。2003年4月3日下午有幾位領導幹部找王愛卿到大水溝遊玩,等游到龍泉寺時王愛卿一人進去拜佛,此時山中發出佛光,正在寺外的人們都奔向禪寺。此後,王愛卿對大水溝此地又進行深刻研究後作出決定:在2004年9月27日的《石嘴山日報》上刊登正式退出愛卿石油董事長之職務。後來王愛卿先生(現賀蘭山大佛寺長笑大師)一人再次進入賀蘭山大水溝龍泉寺進行研究,發現在萬曆11年重修寺院的原始記載中藏頭留尾正是王愛卿(現為賀蘭山大佛寺長笑大師)。2005年秋季開工恢復賀蘭山大佛寺時,在開工建寺時泉水不夠施工所用,王愛卿(現賀蘭山大佛寺長笑大師)再次拜山求水,幾個小時後此山湧出四眼泉水,比拜山前的水流量加幾十倍。本寺院經過幾年的開工建設,使多年沉睡的歷史文化得以再次重現給寧夏人民。

文物古蹟

(1)西夏離宮遺址
賀蘭山大水溝溝口。溝口右側有一高66米,底寬133.2米的土築平台,當地老百姓稱之為“穆桂英點將台”。據專家考證為西夏時期李元昊離宮遺址。遺址下方曾多次出土過西夏窖藏錢幣和大量的西夏磚、瓦等建築構件。山口1千米處有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長城。三公里處有古寺廟遺址一處。稱“上廟”周圍多處發現有古代遊牧民族留下的岩畫。溝口山泉常年不斷,兩岸山勢峻峭,山內林木蔥鬱,空氣清新,是郊遊、登山的好去處。
據史書記載:李元昊登基稱帝後,除大規模擴建都城興慶府(銀川市)外,還在賀蘭山東麓大興土木,沿各個山口修建了大批離宮、寺院,有“綿延數百里”之說。經考古證明,賀蘭山東麓由南向北的滾鐘口、黃旗口、拜寺口、大水溝口都有大量的西夏建築遺址,其中大水溝為西夏最大的離宮遺址。
西夏離宮遺址在大水溝溝口兩側,由沙湖向北走十幾公里即可到達,南北長4公里。《平羅縣誌》記載:“位於平羅下廟
大水溝側的西夏離宮之雄偉,建築台地10餘座,其中每座台面長100餘米,前後寬70餘米,高出地面12米左右。”遺址現存有建築台地數十座,攀山頭而眺望,看得出當年那巍峨輝煌、富麗華貴的氣勢。在西夏離宮遺址,回望後山,極似四尊坐佛,忽隱忽現。離宮之前約3公里的山坡之上,有一條南北向的廢渠,便是李王渠。進大水溝向西走3公里左右,有廟一座,稱為上廟。走至溝外下廟鄉有下廟。正所謂有上就有下一般的對稱。
(2)西長城平羅段
西長城又稱“邊防西關門牆”,修築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前。進入平羅境內的這段長城,南起西峰溝,北至龜頭溝。這段長城依賀蘭山之險,斷斷續續修築在各溝的險要處,多以土石混合夯築,牆高3-5米,牆上築有女兒牆、敵台等。部分用大塊岩石壘築而成。西長城沿線,較高的山峰頂上築有烽火台。
保護範圍:長城牆體兩側各20米範圍內。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兩側各30米以內。
(3)大水溝題記
大水溝題記位於賀蘭山東麓大水溝內上廟遺址後的石壁上,原有題記4方,均為陰刻豎行。現僅存二方.第一方題記,高46厘米,寬62厘米,距地表7米,題記內容為:欽差分守寧夏北路平虜地方參將沁陽時 其於萬曆十一年秋季重修,十二年三月念日同弟千戶時 等到此開光.寧夏 生;徐應登,管應舂,夏元中,徐棟,劉幼田,陳守 王 葉玉石匠等內容;第二方題記位於第一方西6米處,下距地表24米。題記內容為:萬曆 西夏五月 欽差寧夏御史朱 欽差鎮守寧夏總兵官張傑住兵巡邊到此刻石以記 參將棟遊記張五登 何志 徐吳等。2005年9月15日被公布為自治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題記周圍30米範圍內。
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範圍線為基線,外延20米以內。
(4)大水溝遺址
大水溝遺址位於賀蘭山東麓大水溝口兩側,長約4公里,有基台十餘座。其中最大的台長100米,前後寬80米,高出地面12米左右,其餘基台高低不一。溝北有三組,中 為四層,中有甬道遺蹟。南有二層,北有二層,皆劈山而成。有青磚、瓷器碎片、板瓦等裸露。溝南基面破壞較多,與溝北相似,惟基台前約200米處,有一高約1米,寬為9米的基台疑為甬道出口,磚瓦與北面相似。經寧夏博物館考古工作者考證,為西夏離宮遺址。2005年9月15日被公布為自治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範圍:以遺址為中心面積為20000平方米範圍內。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四向各150米以內。
(5)大水溝岩畫
大水溝位於賀蘭山東麓,平羅縣崇崗鎮常青村段,距平羅縣城西南46公里,進溝3公里處北岸有一巨石,較為平整,高約3.5米,寬約2.3米,上刻岩畫。內容為人面像、鹿、戰爭、交媾圖等,鑿刻與磨刻混合,主體部分有打破、疊壓關係,部分風化。發現於賀蘭山大水溝的這幅岩畫,畫面層層疊加,依據刻痕的新舊程度推斷,這塊石壁上的岩畫當為不同時期的先民所做。畫面疊壓部分的岩畫圖案混雜,加之長期風化,已含混不清,畫面上方表現了兩組娛舞、爭戰的場面,一隻大型動物依然清晰可辨。從這幅岩畫可以反映出,這一帶的先民們在這裡生產生活的規模大、生存時期長。
保護範圍:以岩畫中心為基點,各至20米以內。
建設控制地帶:岩畫保護範圍外20米以內。
(6)大水溝北溝岩畫
自大水溝北溝入溝約7公里處,櫻桃溝前,在上下鑽洞溝北岩邊,有一處高約1--2米的石壁,上有磨製岩畫三組。一組為男女頭像,另一組為線條鑿刻鹿及盤羊圖,三組為不明物。尤以男女頭像最清晰,面積各為20--25厘米寬,30--40厘米高,採用磨刻和鑿刻手法。岩畫上被用紅漆書寫“保護森林,嚴禁菸火”字樣。
保護範圍:以岩畫中心為基點,各至20米以內。
建設控制地帶:岩畫保護範圍外20米以內。
(7)大水溝北溝遺址
自大水溝北溝入溝約十三公里處,周圍是老百姓遺棄的羊圈,溝西有一大平台地,最高處為25平方米的石堆,疑似烽火台。東為台階,再向東為兩座建築遺址,疑似廟宇,面積約為128平方米和62平方米,中有庭院相連,最東為斷崖。斷崖下為溝,溝內有水。石堆為烽火台,為最高處。類似廟宇的建築遺址,上有滴水瓦、板瓦、青磚殘存。保護範圍:以遺址為中心面積為5000平方米範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四向各100米以內。
(8)西北軸承廠舊址
西北軸承廠舊址位於賀蘭山東麓大水溝溝內、溝外,分布面積0.4平方公里,距平羅縣城西南46公里。1965年西軸從遼寧瓦房店搬到大水溝,期間主要生產鐵路軸承主導產品,年產軸承3000-4000萬套,1982年整體遷徒搬至銀川。現存遺址在大水溝溝口公路兩側有七車間、特大型車間、單身樓、食堂、家屬樓、招待所、辦公樓、商店等,溝口有森林管理局入溝卡子。溝外建築設施部分已損毀,部分仍保持原樣存在。溝內遺址有辦公大樓、勞保庫、鍛弓車間、動力車間、渡洛車間、精密車間等15個大小車間。所有房屋全部被毀壞,夷為平地,連基址也被翻挖,僅存兩個語錄牌完好保存。
保護範圍:分溝內和溝外兩部分。溝內總長1500米,寬以路兩側200米為界,保護面積600000平方米; 溝外總長1100米,寬以公路兩側175米為界,保護面積385000平方米範圍內。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四向各100米以內。

工業遺址

說起賀蘭山,人們想到更多的是:岩畫、西夏王陵、自然保護區,還有岳飛的那句“踏破賀蘭山闕”。其實,還有一個元素我們不該忘記,那就是“三線建設”時期,曾在這裡布局的現代工業,它們帶來的工業文明,曾是那個時代賀蘭山最濃郁的色彩。
■從恐怖片說起,一片廢棄的工廠
有恐怖片嗜好的人,可以來大水溝“參觀”這處廢棄工廠的遺址,這是一個資深恐怖片愛好者的建議,那人描繪的大水溝流露出一種特殊氛圍。
終於有機會來這裡一探究竟。我們沿公路進到大水溝,很快就在溝口發現幾處廢棄的宿舍樓、廠房、商店。繼續前行,路被擋住,無法進入溝內。遙望四周,人跡稀少。舉目,是賀蘭山巨大的身軀。
說起恐怖片常見場景排名,“荒野中的廢墟”絕對名列前茅。有的探險家更是喜歡進入廢棄建築內部,鏡頭下搖搖欲墜的牆壁、剝落的牆紙和腐爛的家具看起來就像一部恐怖片。
大水溝溝口的這片廢棄宿舍樓,從外面看,玻璃破碎如一排排洞口,如若在暗夜裡,真怕會撲稜稜飛出好多蝙蝠呢。
雖然早已無人居住,但是單元門大部分還鎖著。邁過雜草瓦礫,推開一扇門,進入樓體。左右兩邊各有兩間房子緊密相連,推開虛掩的門,房子不過十來平方米,地面常見磚頭、鞋只。順著狹窄的樓道可到4樓,有一張破爛的辦公桌。這種狹小、逼仄、緊湊的空間,讓人有點呼吸不過來。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昏暗、狹小、封閉的空間會讓人產生恐懼。
一間房子存放著兩架檯球桌,是厚重的實木打造,紅漆斑駁,桌腿上裝飾著雕花。讓人想起舊時某大戶人家的餐桌,然而這種聯想在這樣荒寂的環境中並不美妙。
走進廢棄的幾間廠房,空曠、陰涼,抬頭是由複雜鋼樑構成的工業語言,不知所云卻充滿力量。廠房已作它用,有的成了糧庫,散發著陳糧的霉味。有的被改造成了“電影世界”,隔成迷宮般迂迴相連,復古樣式的小房間,可見方格窗戶上貼著褪色的紅色窗花。是大戶人家的妻妾成群還是某個王侯的“家屬院”?
我們在一個廠房裡碰到了60歲的李老漢,他的上百隻羊排成兩排,咩咩地叫著。他獨自在這裡居住了5年,一間改造後有電視信號、自來水的房間是他的容身之處。對於這些工廠的歷史他多少知道一些,過去生產大型軸承,上世紀80年代初陸續搬遷,後來成了技校,再後來被私人承包,生產過石灰、稀土,造過塑膠管。因這一帶是水源保護地,生產就停了。
“這裡夏天也陰涼得很,坐一會兒就感冒。羊羔生下來晚上能凍死,所以我在外面搭了一個圈,它們可以曬到太陽。來這裡拍電影電視劇的特別多,《大漠蒼狼》《雪狼谷》《萬里追蹤》等。”顯然,還沒人來這裡拍恐怖片。
■寧夏銀川102信箱
這裡拍攝的最著名的電視劇,應該是2010年播出的由李幼斌、朱亞文等主演的《愛在蒼茫大地》。攝製組多次來大水溝取景,其故事原型之一就是這片工業遺址——西北軸承廠(以下簡稱西軸)。
查閱西軸的資料不難發現,作為一個三線企業,西軸建設發展和一般的三線企業無異,在建設中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1965年至1981年為山區建廠階段。來自遼寧瓦房店軸承廠及全國各地的幾千名建設者在大水溝風餐露宿、艱苦創業、修路架橋、興建廠房。經過幾年努力於1970年正式投產。
1982年至1992年為調整改造階段。從賀蘭山大水溝調整搬遷到銀川市新市區,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86年將備料、鍛造、熱處理、車工、中型、大型等主要生產分廠搬遷到銀川,又逐步將所有生產分廠、輔助生產分廠及幾千名職工家屬搬到新廠區。
1993年起為快速發展階段。1996年4月原西北軸承廠經濟股份制改造成立中國軸承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曾一路看漲。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企業相繼“死亡”。在經濟大潮中,企業你來我往已是常態,曾經令人羨慕的西軸,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西軸最後的命運截止到一個公告:經公司申請,並經深交所核准,自2015年6月5日,公司中文名稱由原“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寶塔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西北軸承”變更為“寶塔實業”。這意味著,“西軸”徹底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最初,出於軍事保密需要,企業對內、對外一直稱呼“102”,廠區離最近的鐵路線20多公里,對外的通信聯繫地址是“寧夏銀川102信箱”,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才逐漸棄用。90年代整體搬遷後,對外逐漸亮出了西軸的名稱。如今,賀蘭山下這片工業遺址,成了最好的回憶。
■遠古與工業文明同在
然而溝口的幾處遺址只是西軸的生活區、配套生產區,更核心的廠區分布在溝內一段長1500多米、寬200米左右的狹窄地帶,可惜近兩年已損壞殆盡。
一位驢友向記者講述了10年前他無意中來到大水溝,深入查看這片遺址後的震撼:在已經廢棄、但頗具規模的大型人類活動廢墟上,依稀可辯有大禮堂(電影院)、居民區、球場、工廠區、混凝土宣傳欄等等。那些紅磚牆外塗石子水泥牆面的建築風格,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種比較高級的牆面。他走過賀蘭山的很多大溝,基本上都不適合人類居住生活,只有少數因礦而成的居民點。這裡一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近日,我們走進石嘴山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煤機一廠)的工作車間,工人們有條不紊、各司其職,大型器械在鋼軌上滑過,吊起動輒上噸重的零件,地上整齊地擺放著外行人看不懂的半成品。這些零件外表笨重、簡單,內部卻是精密計算後的嚴絲合縫。這完全不同於手工作坊的粗糙、低效、經驗主義。
在電視機尚未普及前,人們對工業文明這個詞語是陌生的,根本想像不來一個現代工廠內部結構的具體模樣,當年的西軸“從天而降”,工業文明硬生生地被移植到大山深處。溝口殘存的幾間西軸工廠舊址,仍舊保留著現代化工廠的部分結構,那些鋼架交錯構成的幾何形狀,大型軸承生產過程中精密的運算,金屬器械彼此碾壓摩擦而生出的味道,都與這條溝內其他遺蹟那么不同。
這裡有長城、烽火台、西夏離宮遺址,有岩畫有人造佛像,有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爭奪之戰,還有這片廢墟背後不能被遺忘的工業文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