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湯

大棗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具有補氣溫陽,散寒通絡之功效。主治歷節疼痛。

基本介紹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八
  • 功用:補氣溫陽,散寒通絡
  • 主治:歷節疼痛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附註,

組成

大棗十五枚,黃芪四兩(120g),附子一枚,生薑二兩(60g),麻黃五兩(150g),甘草一尺(10g)。

用法

上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每日三次。

功用

補氣溫陽,散寒通絡。

主治

歷節疼痛。

方義

《張氏醫通》:麻黃附子甘草湯加黃耆、姜、棗,日三服之。發表重劑莫如麻黃,溫經峻藥首推附子,表里補瀉,功用天淵。仲景於少陰病脈沉發熱,二味合用,單刀直破堅壘,而建補天浴日之功。在一二日間,勢難叵測,則用細辛以助其銳。二三日無里證,則用甘草以緩其治,各有權度。《金匱》於水腫治例,亦用二湯,喘嗽則兼細辛,以開肺氣之壅;脈沉則兼甘草,以緩腎氣之逆,與初起防變,二三日無里證互發。而倉公乃於麻附細辛方中,加當歸、防、獨,以療賊風口噤發痙。《千金》復以麻附甘草湯內加黃耆、姜、棗,以治歷節疼痛,總賴麻黃、附子,徹外徹內,迅掃其邪,杲日當陽,何有陰霾之患乎?

運用

本方主治痛痹,症見肢體關節拘攣,較甚則痛如刀割,痛處固定,遇寒痛甚,得熱痛減,關節屈伸不利,舌淡苔白,脈弦緊者。
現代用作湯劑,水煎服,用量酌減。

使用注意

本方麻黃用量過大,非體實寒盛者不可用之,因此,臨床套用時,宜減量用之,且7用後得效即減,不可過服或久服,體質虛弱及年老之人,不可用本方。
《外台》: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

附註

附方1大棗湯
組成:大棗一百枚,黃芪三兩,膠八兩,甘草一尺
主治:婦人五崩,下赤、白、青、黃、黑。
出處:《醫心方》卷二十一引《小品方》
附方2大棗湯
組成:大棗三十枚,杏仁三兩(去皮尖),人參三兩,紫菀二兩,萎蕤三兩,麥門冬三兩(去心),百部三兩,通草三兩,石膏八兩,五味子一兩,羊腎三枚(去膏),麻黃三兩(去節)。
功用:潤肺,止心痛。
主治:①《外台》引《刪繁方》:上焦熱,牽肘攣心痛,喘咳短氣,動而好唾。②《聖惠》:上焦虛熱,胸背連心痛。
出處:《外台》卷六引《刪繁方》
附方3大棗湯
組成:大棗三十枚(擘),石膏三兩(劈),白薇、前胡、人參、防風各二兩,桂心、甘草各一尺(炙)。
主治:虛煩短氣,氣逆胸滿,上熱下冷。
出處:《千金翼》卷十八
附方4大棗湯
組成:白朮三兩,大棗三枚。
功用:
主治:四肢腫滿。
出處:《本事》卷四
附方5大棗湯
組成:大棗,浮小麥,麥冬,人參,川芎,當歸,竹茹,茯苓,茯神,陳皮,熟地,香附,白芍,黃芪。
功用:養心血,滋肺金,肅清上焦,安胎定神。
主治:妊娠無故終日悲泣,或獨居一室,喜笑不休,狀如鬼祟所附,或驚悸數發,此由髒燥故也。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