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子

宜興埠鎮百姓演唱的大數子源自清末民初,早在1904年鎮內老藝人郭啟跟市內一些藝人學唱大數子,由於吐字響亮,韻味盎然,加之旋律與節奏起伏有致,氣力充沛,打動了觀眾,深得民眾喜愛,由於與市區一河之隔,加之去市里做買賣的人眾多,有機會接觸曲藝演出的人越來越多,大數子對宜興埠鎮民眾的影響越來越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數子
  • 源自:清末民初
  • 分類:曲藝形式
  • 列入名錄時間:2009年
簡介,歷史,特色,主要曲調,

簡介

北辰區宜興埠鎮民眾演唱的天津時調“大數子”,是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曲藝形式。其歷史久遠,普及面廣,家喻戶曉。2009年,天津時調大數子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閒暇時大數子愛好者組織起來自娛自樂,圍觀者眾多,愛好者不斷增加,演出隊伍不斷壯大,至今已傳承到第五代。其中,郭啟最早演唱的靠山調《菸鬼子豆保》,蔣坦唱“數子”,溫寶泉、韓八爺彈三弦,張志明拉四胡,以上幾位前輩當時均為30歲左右,他們成為北辰宜興埠大數子的引路人,在以後漫長的歲月里宜興埠的大數子愛好者代代相傳,長盛不衰。

歷史

新中國成立初期,有韓勝奎、張桐海、馬廣德、楊國通、白喜旺等,他們大多數唱鴛鴦調和數子(後稱天津時調),此時的伴奏樂隊為算命的畢先生、王家琪彈三弦、楊國通拉四胡,演唱的是《大閨女要女婿》、《槍斃屈香九》、《七月七》、《大五更》等段子。在“數子”的影響下宜興埠成立了“永豐”、“西局”曲藝團,1990年又成立了弘揚曲藝團。各團均以“大數子”為主打,演唱的多為傳統段子。

特色

大數子代表性傳承人王鎖栓介紹,大數子是天津時調的主要曲調之一,它是由靠山調中的數子發展而來,是一種敘述性的數板形式, 沒有明顯的音樂旋律, 是介於說唱之間的一種有韻律有節奏的數敘。首句以慢板靠山調起唱,然後進行數敘, 唱詞一定要押韻,但上下句不必對偶, 尾字落音平仄聲均可,全段唱詞可用“花轍”,也可一轍到底,使用天津方言,具有豪爽、諧趣的風格特徵。主要曲目有《螞蚱蝻出殯》、《劉二姐拴娃娃》、《槍斃屈香九》、《蟈蟈餵雞》等傳統的靠山調、鴛鴦調。大數子伴奏一般需要三弦、四胡,後又增加了揚琴、笙、低音胡共五件樂器,這樣把天津時調的唱腔烘托得更加飽滿,更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其中又吸取了歌曲、戲曲和其他曲種的唱腔,使其旋律更加豐富、完善、變化多樣、千姿百態。敘事中抒情,唱中有說,說中有唱,使其靚、美、俏、巧、甜、。這也是大數子被列入非遺項目的重要特色之一。

主要曲調

時調大數子是天津時調主要曲調之一,它是由靠山調中的數子發展而來,是一種敘述性的數板形式,沒有明顯的音樂旋律,是介於說唱之間的一種有韻律有節奏的數敘,使用天津方言,具有豪爽、諧趣的風格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