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帽

大帽

直檐大帽也是宋代漢族,蒙元時期蒙古族,還有明代漢族的一種傳統冠帽 ,文獻中又稱“大檐帽 ”或簡稱“大帽 ”。 嚴格說在形制上這種帽子應該屬於鈸笠帽的特殊形式 , 不同之處主要在於其帽檐平直且多寬大。關於它的起源,最早由普通的有檐帽演變而來,其實早在宋代就已定型,最有名的宋代軍帽“范陽笠”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後來蒙古人也仿效穿戴,蒙元時期人物畫像常有佩戴笠帽的形象,明人王三聘在其所著《事物考》 中寫道: “元世祖出獵 ,惡日射其目 …… 其後雍古剌式乃以氈一片 置 於 前, 因不圓復置於後 , 故今有帽 大檐是也。”[1 0]( 卷 6《冠服 》 由 此 可 知 。直檐大帽在明代亦有所延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直檐大帽
  • 所屬年代:元明
明代史學家沈德符曾說: “元時除朝會後 , 王公貴人俱戴大帽 , 視其頂之花樣為等威。 嘗見有九龍而 一 龍 正 面 者 , 乃元主自御也。”[1 1 ]( 卷 26《玩具》“雲 南 雕 漆 ” 條 , p. 662 ) 這說明直檐大 在元代多為社會上層所戴
郎瑛《七修類稿》:元則胡人專尚之,中國之人多戴大帽,大帽亦羌人服也,至用絲羅馬尾,則又近代之易。
大帽是明代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與大帽相配的冒頂,帽珠等則是清代頂戴制度的起源。同時,大帽也是明代男子的重要正裝,接近禮帽性質。
大帽也時常作為賞賜贈送給周邊部落,藩國在《明實錄》中有大量記載。
註:煙墩帽直檐而頂稍細,上綴金蟒或珠玉帽頂。冬用鶴絨或紵絲、縐、紗製作,夏用馬尾結成,內臣所戴,四川陽城明墓有戴煙墩帽俑出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