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馬

大宛馬

大宛是古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乾納盆地)。據《史記》記載,大宛馬“其先天馬子也”,它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一樣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寶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宛馬
  • 外文名:duweime
  • 讀音:dà yuān mǎ
  • 別稱:汗血寶馬
簡介,歷史由來,重要性,三國殺,其他,

簡介

大宛馬 dà yuān mǎ源自大宛國
大宛駒畫像大宛駒畫像

歷史由來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的大宛馬,於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便於公元前104年命車令為使,帶千金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於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後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得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漢武帝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在河西走廊山丹軍馬場培育出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唐朝時,中原與西域諸國的關係更加密切,唐玄宗曾將義和公主嫁給了寧遠(大宛)國王,寧遠國王則向玄宗獻了兩匹“胡種馬”(即“汗血寶馬”),玄宗為兩馬取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它們還被畫進了唐代名畫《照夜白圖》。

重要性

在古代,馬是戰爭的利器。汗血寶馬體形好、聽話、快速、適於長途行軍,在遊牧民族的征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成吉思汗時代,汗血寶馬成為蒙古大軍發動“閃電戰”,橫掃歐亞大陸的重要工具。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里,汗血寶馬代表著勇氣和力量,蘊涵著人們的理想和幻想,被人們稱之為“龍之友”和“龍之媒”。曾有不少文人墨客賦詩填詞,撰寫傳奇故事來描寫“汗血寶馬”。唐代李白有《天馬歌》:“天馬出來月氏窟,背為虎紋龍翼骨,嘶青雲,振綠髮,蘭筋權奇走滅沒。”宋代司馬光也有《天馬歌》:“大宛馬,汗血古共知,青海龍種骨更奇,網絲舊畫昔嘗見,不意人間今見之。”
汗血寶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繁衍生息上千年,但近代以來,史料中已很難見到汗血寶馬的名字,汗血寶馬在我國幾近絕跡。

三國殺

-1馬,進攻時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減一。
大宛大宛

其他

據說,引進的汗血寶馬有雌有雄,是可以進行繁殖的。但由於我國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引入馬種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時,由於戰馬多被閹割,也使一些汗血寶馬失去繁殖能力。種種原因使汗血寶馬在國內蹤跡難尋,目前只有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境內,還生存有數千匹汗血寶馬。古代中國只有一個繁育基地,那就是位於河西走廊山丹軍馬場(中國第一個設立馬場)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官方承認的國企(始建於西漢),由西漢大將霍去病建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