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Windows7+Office2010版)

大學計算機基礎(Windows7+Office2010版)

《大學計算機基礎(Windows7+Office2010版)》是2016年8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曉宇、丁敬忠、肖偉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學計算機基礎(Windows7+Office2010版)
  • 作者:黃曉宇、丁敬忠、肖偉平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 定價:44 元
  • ISBN:978730244500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教育部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目標與定位、組成與分工,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基礎知識的結構所提出的教學大綱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綱以及我們所編寫的基於Windows XP版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的基礎上修改而成。
本書共有11章,內容涉及計算機硬體測試、計算機套用軟體、Windows 7操作、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Access 2010、Internet套用以及信息安全等9個部分。為了配合本書的學習使用,我們還編寫了與之配套的實踐教程,包括了習題、16個基本實驗和Office綜合實驗。

圖書目錄

第1章計算機概述
1.1計算機的發展
1.1.1計算機的發展歷程
1.1.2摩爾定律
1.1.3現代計算模型
1.1.4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1.1.5計算機語言的發展
1.2計算機的特點、套用和分類
1.2.1計算機的主要特點
1.2.2計算機的套用
1.2.3計算機的分類
1.2.4計算機的性能
1.3計算機技術的機遇與挑戰
第2章計算機中信息的表示與運算
2.1數制及其轉換
2.1.1數制的概念
2.1.2數制的轉換
2.2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2.2.1計算機中與數據相關
的名詞
2.2.2計算機中數值型數據
的表示
2.2.3計算機中信息的編碼
2.3計算機中數據的運算
2.3.1二進制算術運算
2.3.2邏輯運算
2.3.3移位運算
第3章微型計算機硬體系統基礎
3.1微型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
3.2主機及其內部結構
3.2.4主機板
3.2.6匯流排、接口與連線電纜
3.3.1硬碟
3.3.2光碟與光碟驅動器
3.3.3隨身碟與移動硬碟
3.4輸入/輸出設備
3.4.1輸入設備
3.4.2輸出設備
3.5計算機硬體的DIY
第4章計算機軟體系統基礎
4.1計算機軟體系統基礎
4.1.1系統軟體
4.1.2套用軟體
4.2作業系統
4.2.1作業系統概述
4.2.2進程與進程管理
4.2.3作業系統的功能
4.3中文版Windows 7
4.3.1中文版Windows 7的安裝
與運行
4.3.2Windows 7的基本知識與
基本操作
4.3.3Windows 7的“計算機”
4.3.4Windows 7的控制臺
4.3.5Windows 7的任務
管理器
4.3.6Windows 7的附屬檔案
4.4Linux作業系統簡介
4.4.1Linux的特點與發展
4.4.2Linux的使用簡介
4.5常用工具軟體介紹
4.5.1數據壓縮軟體包
WinRAR
4.5.2硬碟備份軟體包Ghost
4.5.3媒體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
4.5.4PDF文檔閱讀器
第5章文字處理基礎
5.1Microsoft Office 2010系統
及安裝
5.2Word 2010基本操作
5.2.1Word 2010的啟動、退出
與視窗的組成
5.2.2文檔的新建與
文本的輸入
5.2.3視圖方式與顯示比例
5.2.4文檔的打開、保存
與保護
5.3編輯文檔
5.3.1文本選定
5.3.2文本的插入、複製、移動
和刪除
5.3.3撤銷和恢復操作
5.3.4查找、替換字元和文檔
拼寫檢查
5.4文檔排版
5.4.1字元格式的設定
5.4.2格式化段落
5.4.3設定項目符號和編號
5.4.4設定框線和底紋
5.4.5樣式和模板的套用
5.5頁面設定與文檔列印
5.5.1頁面設定
5.5.2插入分隔設定和頁碼
5.5.3添加頁眉和頁腳
5.5.4列印設定
5.6在WORD文檔插入表格
5.6.1空表格的製作
5.6.2編輯表格
5.6.3表格格式化
5.6.4表格中的數據計算
與排序
5.7插入對象與繪圖
5.7.1插入圖片
5.7.2設定圖片格式
5.7.3插入形狀
5.7.4插入數學公式
5.7.5插入文本框
5.7.6插入藝術字
5.8郵件合併
5.8.1使用郵件合併製作信函
5.8.2製作信封和標籤
第6章電子表格處理基礎
6.1Excel 2010簡介
6.1.1Excel 2010視窗介紹
6.1.2Excel 2010的基本概念
6.2編輯工作表
6.2.1操作區域的選定
6.2.2數據的輸入
6.2.3數據的自動填充
6.2.4數據的插入
6.2.5數據的移動與複製
6.2.6數據的刪除與恢復
6.2.7數據的查找與替換
6.2.8數據的修改
6.3使用公式和函式
6.3.1運算符
6.3.2公式的使用
6.3.3單元格的引用
6.3.4函式的使用
6.3.5公式的顯示
6.3.6條件格式
6.4格式化工作表
6.4.1字型格式
6.4.2設定對齊方式
6.4.3設定行高和列寬
6.4.4設定框線、底紋和
表格背景
6.4.5選擇性貼上與清除
6.4.6單元格批註
6.4.7自動套用格式
6.4.8工作表的重命名
及位置調整
6.4.9創建工作表副本
6.5數據處理及圖表的使用
6.5.1數據的有效性
6.5.2數據排序
6.5.3數據篩選
6.5.4分類匯總
6.5.5圖表的創建與編輯
6.6列印工作表
6.6.1頁面設定
6.6.2列印/預覽工作表
第7章演示文稿製作基礎
7.1PowerPoint 2010基本操作
7.1.1PowerPoint 2010
視窗簡介
7.1.2創建演示文稿
7.1.3視圖方式
7.2編輯幻燈片
7.2.1幻燈片的插入、複製、
移動、刪除
7.2.2幻燈片版式與選擇
7.2.3幻燈片內容的編輯
7.3格式化幻燈片
7.3.1設定幻燈片主題
7.3.2設定幻燈片背景
7.3.3自定義主題顏色方案
7.3.4母版的功能與修改
7.4設定幻燈片放映效果
7.4.1設定動畫效果
7.4.2設定幻燈片切換效果
7.4.3隱藏幻燈片
7.4.4幻燈片放映設定
7.5列印演示文稿
7.5.1頁面設定
7.5.2設定頁眉與頁腳
7.5.3列印預覽和列印
第8章計算機網路與Internet基礎
8.1計算機網路概述
8.1.1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8.1.2計算機網路的
定義與組成
8.1.3計算機網路分類與網路
拓撲結構
8.1.4計算機網路的
功能及套用
8.2數據通信基礎
8.2.1數據通信系統的
組成和信號
8.2.2數據傳輸介質
8.2.3數據通信方式
8.2.4數據傳輸技術
8.2.5數據交換技術
8.3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8.3.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基本概念
8.3.2ISO/OSI開放系統互聯
參考模型
8.3.3TCP/IP協定模型
8.4區域網路技術
8.4.1區域網路概述
8.4.2區域網路體系結構
及主要標準
8.4.3區域網路組成
8.4.5區域網路組網實例
8.5網路作業系統
8.5.1網路作業系統概述
8.5.2網路作業系統的功能
8.5.3Windows中的常用
網路命令
8.6網路互聯與Internet
8.6.1網路互聯
8.6.2Internet的發展
8.6.3IP位址
域名服務
8.7Internet接入技術
8.7.1Internet接入技術概述
8.7.2ADSL接入技術
8.7.3光纖到戶(FTTH)
接入技術
8.8Internet提供的服務
8.9網頁瀏覽器
8.9.1網頁瀏覽器概述
8.9.2Internet Explorer 11
設定
8.9.3瀏覽Web
8.10.1Intranet概念
8.10.2Intranet架構
8.10.3Intranet的服務
與特點
8.10.4Intranet的發展
第9章數據結構、程式設計與軟體
工程基礎
9.1數據結構與算法基礎
9.1.1數據結構的概念
9.1.2數據的邏輯結構和
存儲結構
9.1.3線性表的存儲結構
9.1.4樹
9.1.5二叉樹
9.1.6算法和算法的度量
9.2程式設計基礎
9.2.1程式設計基本概念
9.2.2結構化程式設計
9.2.3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
9.3軟體工程基礎
9.3.1軟體工程概述
9.3.2軟體生存周期及
開發模型
9.3.3需求分析與結構
分析的方法
9.3.4軟體開發工具
9.3.5軟體測試
9.3.6軟體維護
第10章資料庫與Access套用基礎
10.1資料庫基礎知識
10.1.1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10.1.2數據管理技術
的發展
10.2資料庫系統的特點及
結構體系
10.2.1資料庫系統的特點
10.2.2資料庫系統的
結構與模式
10.2.3數據模型簡介
10.2.4關係操作
10.2.5資料庫設計與管理
10.3Access 2010資料庫管理
系統基礎
10.3.1Access 2010概述
10.3.2Access 2010工作
界面
10.3.3Access 2010主體
結構
10.3.4建立一個Access 2010
資料庫
10.3.5Access 2010資料庫中
表的創建
10.3.6設定表之間的關係
10.3.7創建查詢
10.3.8SQL語言與Access 2010
的SQL查詢
10.3.9窗體的設計
10.3.10報表設計
第11章信息安全技術基礎
11.1信息安全概述
11.1.1計算機信息安全
的定義
11.1.2信息安全所面臨的
安全隱患
11.1.3信息安全的三要素
11.1.4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11.1.5信息安全技術
發展趨勢
11.2計算機黑客
11.2.1計算機黑客概述
11.2.2網路黑客的入侵
技術
11.2.3網路黑客的防範
技術
11.3防火牆
11.3.1防火牆概述
11.3.2防火牆技術的類型
11.3.3防火牆技術的
局限性
11.4計算機病毒與防治
11.4.1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與特徵
11.4.2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11.4.3計算機病毒的
危害性
11.4.4計算機病毒的傳播
11.4.5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11.5數據加密與數字簽名
11.5.1數據加密技術概述
11.5.2網路數據加密方法
11.5.3數字簽名
11.5.4數字證書
11.6計算機犯罪與防範對策
11.6.1計算機犯罪的認定
和構成要件
11.6.2計算機犯罪的原因
11.6.3計算機犯罪的
常用手段
11.6.4計算機犯罪的
防範對策
11.7網路社會責任與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