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 大坑口村之所以名聲在外,更在於它給予了大坑口村人特有的靈氣。據統計,績溪歷史上共有進士100餘名,而坑口村這個只有400多戶人家的村子有記載的進士就有24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坑口村
  • 外文名稱:DA KENG KOU CHUN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面積:852畝
  • 人口:321人
鐘靈毓秀大坑口
許道寶
這些年來,凡到安徽省績溪縣瀛洲鄉的大坑口村參觀胡氏宗祠的遊客,無不為這裡的山勢地貌所傾倒。只要置身於胡氏宗祠南向的“水口”,即可見腳下寬約百米清澈見底的登源河緩緩向西流去,南岸群峰似萬馬奔騰向東方的龍鬚山而來,河對面始建於明嘉靖甲子年間(1564)的靈山庵不時傳來陣陣鐘聲,讓人置身於絕妙的山水詩畫之中。
大坑口村之所以名聲在外,更在於它給予了大坑口村人特有的靈氣。據統計,績溪歷史上共有進士100餘名,而坑口村這個只有400多戶人家的村子有記載的進士就有24名。在績溪歷史記載的182座牌坊中,其中仕科坊40座,坑口就有14座。自明成化戊戌年(1478)到嘉靖戊戌年(1538)的60年中,該村先後出了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獻兩位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氣的進士。胡宗獻,字汝貞,號梅林,嘉靖十七年中進士,授山東益都令,屢決懸案,平反冤獄,獲朝廷嘉獎,晉三級。三十年任浙江巡按御史,旋提為總督,總制7省軍務抗倭滅寇,戚繼光等均為其手下大將。因滅寇戰功顯赫,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並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因被人陷為“嚴黨”而先後兩次入獄,嘉靖四十四年死於獄中,隆慶六年(1572)得以昭雪,並錄平倭功勳。萬曆十七年(1589)其孫胡燈奏準,御賜葬故里大坑口的天馬山,諡號襄懋。
為紀念胡富、胡宗憲等村中的名人而於明嘉靖年(1562)建於龍川河南岸的奕世尚書坊,198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坑口村村南始建於宋,明嘉靖間重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修的龍川胡氏宗祠,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宗祠南向有一偏祠,是專為村中一丁姓世家所建。據載,大坑口村形似一條船,為了不使這條船隨流漂泊,需要有錨加以固定,故招了一丁姓男兒為婿,世代傳襲,將船“釘住”,但要求該丁姓人氏每代只能單傳。奇怪的是,數百年來,該丁氏家族各代均是單一男子。
目前,績溪縣正在對以大坑口村和龍鬚山為重點的各個景區進行全面開發。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03月20日第五版)
http://www3.chinanews.com.cn/shidian/200001/new/1_copy(28).html
徽州地區歷史上曾經是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徽州有句名言: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因山區地少糧缺,生存不易,大部分成年人就出外謀生,因此逼出了一代徽商,人們至今還在慨嘆當年徽商的刻苦耐勞和輝煌歷史。
績溪縣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歷來有崇文重教的傳統。據載,早在1902年,績溪就創辦了鄉村現代教育的思誠國小,打破私塾教育,傳播現代文化,這在全國是最早的。 
因此,人們就不難明白為什麼小小績溪出了那么多名人,像遠一點的聲名顯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近一點的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的胡適。胡姓是績溪大姓,績溪的胡氏名人最多。
雖為同姓,但胡適卻並不真正姓“胡”。當地一位對胡適家族頗有研究的先生介紹說,績溪有三個胡姓家庭。胡適家是“李改胡”,源於後唐時期,唐昭宗落難,被奶媽帶到績溪,改姓奶媽丈夫的胡姓以避眼目。胡適與胡雪岩是一個胡。績溪縣還有一個金紫胡,原為宋朝光祿大夫的後代。而胡錦濤家又是一胡,其家鄉在績溪縣東南方18公里的大坑口村。一般來說,人們稱胡適家為北胡,胡錦濤家為南胡。因胡適家是後改的,也有人稱之為“假胡”,而將胡錦濤家稱之為“真胡”。
http://www3.chinanews.com.cn/shidian/200001/new/1_copy(28).htm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