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大刀隊)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

大刀隊一般指本詞條

在國難當頭之際,二十九軍官兵上下決心恪盡軍人天職,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挽救國家民族危亡。據此,軍長宋哲元提出“槍口不對內”的口號,積極準備抗日,保家衛國。在二十九軍高級將領會議上,軍、師長們認真研究了如何訓練部隊,彌補裝備不足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大刀隊的想法。他們認為,西北軍素質好,體力強,不少官兵還會拳術、刀劍,可以召集他們研究自造大刀,在日軍裝備優良的情況下,可利用近戰、夜戰的戰術,發揮大刀威力,必能克敵制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
  • 別名:大刀隊
  • 軍長:宋哲元
  • 武術教官:李堯臣
  • 刀法:破鋒刀法、無極刀法
歷史沿革,勇士反擊,重挫敵鋒,武器情況,刀法分類,破鋒刀法,無極刀法,

歷史沿革

為了提高官兵使用大刀的技能,副軍長佟麟閣將軍親赴北平聘請李堯臣先生來軍擔任武術教官,李堯臣深為二十九軍抗日救國的精神所感動,慨然允諾前往相助。李堯臣是河北省冀縣李家莊人,自幼隨莊裡拳師學太祖拳。18歲時,李堯臣拜神拳宋老邁之侄宋彩臣為師。宋彩臣盡得宋老邁真傳,他先教李堯臣練三皇炮錘拳,後又讓李堯臣練六合刀、追魂劍等十八般兵刃。李堯臣後又學使暗器,練輕功,能飛檐走壁,躥房越脊,功夫過硬,在社會上頗有名聲。李堯臣來到二十九軍後,根據大刀的特點,結合中國傳統的六合刀法,創編一套“無極刀法”。這種刀法,既可以當刀劈,又可作劍刺,簡單易學,實用性強,軍部先由各部隊抽選骨幹,組成大刀隊,以簡元傑為隊長,由李堯臣直接傳授刀法,再由他們傳給全軍官兵。幾個月後,大刀隊就開始將練熟的無極刀法教給全體官兵。佟麟閣將軍還同李堯臣輪流到各部隊視察、示範,大力增強了將士們的白刃戰本領。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完全控制了東北。自此日軍一路南下,到達了河北遵化東北50多公里處長城上的一個重要關隘——喜峰口。當時在這裡駐紮的中國軍隊士氣低落,不堪再戰。1933年3月9日傍晚,日軍趁勢搶占了關口。 次日早上,中國軍隊29軍所屬37師主力趕到,日軍主力也到達了戰場。雙方圍繞喜峰口外的幾個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連日的激戰,使29軍傷亡很大,37師師長馮治安與38師師長張自忠認為,日軍具有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29軍若想取勝,必須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後方。於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29軍最常使用的特殊裝備——大刀上。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
29軍原屬西北軍,當年馮玉祥創建西北軍的時候,因為部隊擴充快,槍枝彈藥不足,就為部隊士兵配發了大刀。西北軍用的大刀,都是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中國刀,十分利於劈殺。馮玉祥還聘請了一批武術高手,設計了一套適合對付敵人刺刀的刀術,讓部隊勤加練習。結果,當初為了應急用的大刀,反而成了西北軍的重要武器之一。喜峰口形勢危急,29軍的大刀隊自然也就被寄予厚望。

勇士反擊

9日中午,29軍37師發出進軍喜峰口的命令。下午,日軍步騎聯合部隊和偽軍一部,乘37師交接陣地之際,向喜峰口外約20里的一個前哨據點孟子嶺發起猛攻。傍晚,日軍占領了孟子嶺口上高地。這時,37師特務營趕到,當即投入戰鬥。37師王長海團僅以半天時間,前進100多里,從遵化趕到喜峰口,隨即投入戰鬥。王長海團抵喜峰口時,100多名敵人以輕重機槍占據東北長城高地,控制了喜峰口各方。。
29軍派109旅旅長趙登禹指揮這場奇襲。考慮到趙登禹部在此前的戰鬥中損失較大,只有王長海團編制較完整,於是將38師董升堂團也交由他指揮。王長海和董升堂接到命令後,立刻在各自的團里挑出500名擅長刀術和近身肉搏的士兵組成大刀隊,只帶大刀和手榴彈,其餘士兵進行火力掩護。
9日傍晚時袒臂攀登絕壁,向敵仰攻。東北高地處長城南部百米高懸崖峭壁,異常陡峻。敵人居高臨下,憑險而守,加之火力充足,因此產生驕橫心態,認為29軍不可能從這裡進攻,更不可能攀上山頂。五百大刀隊員待敵人發現時,已接近山頂。敵人突然清醒過來,一時步槍、機槍紛紛向攀崖戰士開火,剛要攀到山頂的戰士在敵人輕重機槍掃射下,紛紛中彈,還沒有攀到山頂就犧牲100多人。但是後續部隊從側面迂迴隱蔽前進,終於登上崖頂。這些戰士一手攀著懸崖,一手掏出手榴彈,向敵人陣地扔去。乘著敵人大亂,大刀隊員們迅速衝上崖頂,揮起大刀向敵人砍去。日軍見狀,也舉起刺刀,向大刀隊員們猛刺,由此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殺。經過激戰,大刀隊員終於將山頂殘餘日軍全部砍殺乾淨。其他日軍發現大刀隊員後,急忙開炮。由於山頂是一片光禿禿的石頭,無法隱蔽,大刀隊員們傷亡甚重。日軍又增加兵力,發起反攻衝鋒,大刀隊員血戰多時,最後在只剩下23人的情況下不得不忍痛撤離。

重挫敵鋒

首次夜襲
9日夜12時,29軍軍長宋哲元接到前方報告後,急調3個旅跑步前往喜峰口增援。
當夜,109旅旅長趙登禹派出兩個營出潘家口外,夜襲日軍。10日凌晨1時,218團第1營王崑山營長率領所部,由喜峰口農民宋貴生為嚮導,從李家峪北之石梯子長城缺口,經自草林向白台子進攻,襲擊白台子的敵炮兵陣地。該團副團長孫儒鑫率領第2營全部於凌晨1時30分出潘家口,由石維周帶路,翻越桃山和黃石崖,出楊碴子,經藍旗地渡河向蔡家峪進攻,攻擊駐紮在蔡家峪的敵人。這天正下著小雪,月亮在雲彩中時隱時現。參加繞攻夜襲的兩路大軍身背大刀,腰挎手榴彈,以胳膊上扎著的白毛巾作為聯絡信號,在嚮導的帶領下,在羊腸小道上飛速前進。凌晨2時30分,東路王崑山營首先占領白台子,將敵歸路截斷。他們衝進敵營,揮刀砍殺,並把10餘輛敵接濟車焚燒。此時日軍約千餘名,從睡夢中驚醒,一邊慌亂勉強抵抗,一邊倉皇撤退。王營乘勝追擊,與日軍激戰數小時,肉搏衝鋒十幾次,砍殺敵兵二三百名。此時孫儒鑫團副所率領的第二營亦占領蔡家峪,將睡夢中敵人砍殺殆盡,又向喜峰口以北高地之敵猛攻,沿途將日軍後方狼洞子、黑山嘴、南北杖子等處宿營之日軍悉數砍殺,直逼敵西北高地背後,一時兩路炮火彌天,殺聲四起,混戰直至拂曉,驚醒的日軍立即組織步、炮兵和戰車,聯合拚死抵抗。繞襲部隊帶的是手榴彈、大刀,適宜偷襲夜戰,白天面對面的對抗戰鬥,武器上明顯處於劣勢,無法對東北高地組織有效的進攻,沒能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東北高地沒有奪回,始由各原路回撤長城以南休息。此役擊斃日軍當在500名以上,奪繳機槍10餘挺,但連長趙炳榜、排長宋發俊、宋長永、孫鴻賓等6人殉國,連長韓永順、排長潘虎威、劉先科、全金錫等13人受傷,士兵傷亡約百餘人。3月10日早晨6時,日軍3000餘人在炮火掩護下,向喜峰口兩側陣地猛攻,以一部由董家口向我鐵門關陣地進犯,形成包圍態勢。這時,29軍趙登禹、王治邦、佟澤光三個旅,先後到達喜峰口南約20里的灤陽城。趙登禹旅全部以一日行進140華里之行軍趕到,直插喜峰口,打退了日軍的進攻。敵我雙方夾山為陣。敵軍炮擊3小時後,步兵衝鋒而上。29軍官兵乘敵炮火中止,衝出陣地反擊,擊退了來犯之敵。董家口之敵也被37師一部擊退。戰鬥中,趙登禹腿部中彈,仍堅持指揮戰鬥。“10日一整天,在喜峰口附近激戰,幾處高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來回拉鋸,殺聲震天”,日軍遺屍700多人後退去。
二次夜襲
3月11日,戰鬥在鐵門關、喜峰口同時展開。38師113旅於當日上午5時增援鐵門關,並向張家店推進。日軍隨即向鐵門關猛攻。戰至日暮,29軍以一支尖兵向鐵門關左翼日軍之側背襲擊,傷亡甚眾,至夜11時始行後退。同日午前7時,日軍向喜峰口西側我陣地發起進攻。激戰至午後3時,29軍這支尖兵軍傷亡眾多,西側高地遂為日軍占。趙登禹知此高地失守,於我不利,於午後4時令219團拼力反攻。經肉搏近兩小時,日落後又將陣地奪回。殲日軍三四百名,29軍也傷亡300餘人。為了具體鼓勵前方作戰將士奮勇殺敵,宋哲元命令參謀處定出獎賞辦法:“生擒日本人一名,賞洋100元;砍死日本人一名有據者,賞洋50元。”11日夜,29軍進行潘家口外的第二次夜襲。當時,29軍副軍長秦德純和在前線負責指揮的37師師長馮治安、38師師長張自忠和前方指揮所旅長何基灃研究了戰術問題,鑒於兩天來29軍傷亡很大,雖然士氣高漲,但敵軍武器精良,且有空軍和炮兵的支援,於是提出了“運用我軍的特點,利用夜戰、近戰”的戰術,決定11日夜再次迂迴夜襲敵營,並報經宋哲元同意。其部署是:第一線正面交王治邦旅固守,抽調趙登禹、佟澤光兩旅分兩路從側面包抄敵軍。趙登禹率董升堂、王長海兩團,從左翼出潘家口,繞至敵右側背,攻殲喜峰口西側高地之敵。佟澤光率李九思、仝瑾瑩兩團,從右翼經鐵門關出董家口,迂迴敵左側背,攻殲喜峰口東側高地之敵。正面王治邦旅待左右兩路得手後,即行出擊。當夜,兩路分頭出擊。突入日軍炮兵陣地時,敵人正在高臥,猝不及防。
3月12日,董升堂團首先來到了位於長城外小喜峰口的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當天晚上,皓月當空,正是夜戰的良機。這裡有一支日軍的騎兵部隊在宿營,滿街都是馬,日軍正在酣睡之中。大刀隊迅速解決了日軍哨兵,揮舞著大刀,沖入日軍營房。先扔了一陣手榴彈,緊接著趁日軍混亂之機用大刀劈殺,日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很多人稀里糊塗地就做了刀下之鬼。大刀隊又趁亂放火,日軍其他部隊見到火光,紛紛趕來增援。然而在夜間,日軍的飛機大炮都發揮不了作用。儘管日軍士兵也都是從入伍就接受刺殺訓練,但在西北軍英勇的大刀隊面前,卻占不到任何便宜。
在董升堂團與大批日軍酣戰之時,王長海團也趕到了狼洞子及白台子敵人的炮兵陣地。大刀隊再顯神威,一舉奪取了敵人的陣地,砍殺了百餘名正在睡覺的日軍炮兵,並繳獲了大量的火炮和彈藥。
兩支部隊的襲擊,讓日軍十分吃驚,他們迅速調集大批部隊進行反撲,在人數上處於劣勢的大刀隊並不畏懼,依然與日軍繼續肉搏。隨後,大刀隊燒毀了日軍的輜重糧草,炸毀了繳獲的火炮和裝甲車,在後續部隊的掩護下撤出了戰場,喜峰口戰鬥大獲全勝。
日軍自侵占東北以後,所遇抵抗輕微,夜間都是脫衣而睡,警備鬆懈,囂張狂妄至極。經此次打擊之後,人人都和衣持搶睡覺,甚至還有人晚上都戴著鋼盔以防被砍頭。連日本報刊都不得不承認喜峰口之戰是“皇軍的奇恥大辱”。
這次戰鬥開創了大刀隊夜襲日軍的先例,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為之高漲!1937年作曲家麥新在創作抗日歌曲時,首先想到了這場戰鬥。於是一首鼓舞全國人民士氣的經典歌曲一首《大刀進行曲》就此誕生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展開,《大刀進行曲》中“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改成了“全國武裝的弟兄們”。“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成了一個民族在危亡中發出的吶喊。

武器情況

近代中國軍隊實際使用的大刀型制主要有砍刀型和馬刀型兩類。其中,砍刀型是以清代的“短柄刀”為基礎演變而來的。刀身長短不一,護手和刀柄型式各異。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大刀隊)
抗戰早期中國軍隊使用的大刀即是典型的砍刀型,特別是“七·七事變”前後國民黨29軍所用的大刀,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北平的工廠中加工的,相對比較統一和規範,質量較好,也最具代表性。這種刀由刀身、刀柄、護手3大部分組成,全刀長一般在900mm左右,質量約為1.6kg。其中刀身分為刀尖、刀背、刀刃等部分,刀刃長595mm,刀身前面最寬處達57mm,後半部寬度明顯減小,最窄處38mm,刀背部分長540mm,最厚處5~6mm,刀身前端比較尖銳,上方斜邊長76mm。護手為常見的元寶形,分銅製、鐵制兩種,護手高為90mm、厚為12mm、寬為25mm。刀柄長為215mm,後面的刀環直徑約76mm。至於其他軍隊所用的大刀以及民間自製的產品,尺寸和型制就多種多樣了,質量也參差不齊。
鬼子叫它“青龍刀”,常見日軍舉著繳獲中國軍隊的大刀照相,可見日軍很在意這傢伙。

刀法分類

破鋒刀法

“破鋒刀歌”是馬鳳圖寫於西北軍中的刀法歌訣,“破鋒八刀”歌訣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八刀是典型的雙手刀法,融會了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單刀法選》和清代吳殳《單刀圖說》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華,包括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漫頭硬舞等技法,動作簡捷精煉,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旅實用特色,與現在以花法為主的表演武術有質的區別。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注釋:雙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 當鬼子刺刀刺過來的一瞬間 把刀挑起挑開鬼子的刺刀或挑偏鬼子的刺刀 這時因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頭上的 這時就可以順勢劈下 一刀就可以解決鬼子劈成兩半。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撥開鬼子刺刀的同時 雙手握刀突刺 。
第一式:帶刀勢
足並立,右膝稍彎,名曰『雌雄腳』。左手按刀鞘,右手按刀把;左肩向前顛步,進左腳於右,再左轉;進右步,拔刀。
第二式:出刀勢
右手陽掌,出刀於右,斜橫刀尖在左,示胃腹大空向敵,彼槍札入,略偷左腳移於後,用刀把枒下槍,隨加左手共持刀把,則刀尖斜橫右邊,以右肩向敵。彼槍又札入,即起拏砍一刀,以成外看勢,彼槍又札入,斜進右腳,刀背勾開槍,即進右腳砍殺。又一著如前出刀之勢,彼槍札入,亦如前移步,刀把枒下槍大份左腳,右轉身,進右步,背砍一刀。
第三式:壓刀勢
右手陰持刀,蹲身壓下低勢。左手直伸於後,刀尖斜向上,以便下式丟刀高起。
第四式:丟刀接刀勢
壓一刀,刀口向下,丟起刀,俟刀落下,右手陽仰接刀,刀丟起落下之時刀身毋需轉動,則接手持把,刀口向前,則便運用,如刀丟起落下時轉動不定、接持刀口不能向前、或左或右者,則刀難於運用矣。
第五式:按虎刀勢
接刀在右,再好進步,聽變埋蛇入洞二,劫從便砍殺。
第六式:背砍刀勢
如先立外看勢,彼槍從右札入,刀往右推,進左腳,偷右步,左轉身,橫靠一刀。
第七式:低插刀勢
先立低看勢,彼槍札左腳,低插一提,彼槍起札面,刀背開槍,斜進右腳砍殺。
第八式:單提刀勢
右持刀,左身並手側於右,突露左手外腹誘敵刮入,斜進左步於右,左挽槍,進右步,單刀直刺。
第九式:單刺刀勢
單手刺刀,回挽五花,曲左肘,墊刀背,往上過,擔右肩。
第十式:擔肩刀勢
刀橫放右肩,前手垂於左。突露右手腹協,誘敵槍入札,左肘往右橫墊開敵槍,左右二腳斜踏而入,隨加左手,共持刀把砍殺。單提擔肩二勢,乃倭奴譎誘之法也,但人見此大空門而欺之,多用槍著實刮之,常墮計中矣,故云欺敵者亡。
第十一式:斜削刀勢
如抱刀懷中,右肩向敵,彼刮右腳,用刀斜削開槍,然則刀偏於右,彼起槍札面,偷左步刀繞開槍,順砍一刀。
第十二式:收刀勢

無極刀法

29軍有多種刀法,“無極刀”刀法屬李堯臣獨創。
李堯臣1931年一上任,就結合29軍將士所使用的大刀本身特點,結合中國傳統的六合刀法,創編了一套29軍獨有的“無極刀”刀法。這種刀法強化了一種理念:刀本是刀,可劈;刀亦為劍,可刺。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後,李堯臣認為應該在29軍中抽調骨幹,專門組成大刀隊,由其直接傳授“無極刀”刀法,再由他們傳給全軍官兵。這種想法得到了佟麟閣的極大肯定,最終實施。數月後,大刀隊就開始將練熟的“無極刀”刀法傳給全體官兵。
29軍使用的“無極刀”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它的長短與寶劍相仿,長約1米;刀面不像傳統的砍刀那么寬,而是比劍柄略寬;傳統的刀是一面開刃,無極刀刀頭卻是兩面開刃,接近刀把的地方才是一面開刃;為了方便士兵使用時容易用力,無極刀的刀把長8寸至一尺,可以兩隻手同時握刀,砍向對方。
“無極刀”刀法在於:出刀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來,刀背磕開步槍,同時刀鋒向前畫弧,正好砍對手脖子。因為劈、砍是一個動作,對手來不及回防就中招了。
29軍大刀隊讓日軍頭痛不已,為此,他們見招拆招,給每個士兵裝備一個鐵圍脖。就在豐臺一役中,中國軍隊驚奇地發現,所有的日軍全部戴上了鐵圍脖。不過,厚重的鐵圍脖大大削弱了鬼子的戰鬥靈活性,傷亡更加慘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