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樓(北宋詩人曾鞏同名詩作)

多景樓(北宋詩人曾鞏同名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多景樓》是北宋詩人曾鞏同名詩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多景樓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曾鞏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品譯文,

作品原文

欲收嘉景此樓中,徙倚闌乾四望通。
雲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
一川鐘唄①淮南月,萬里帆檣海外風。
老去衣襟塵土在,只將心目羨冥鴻

作品注釋

①唄:梵音的歌詠。

作品鑑賞

曾鞏中年後離鄉宦遊,行經鎮江,登臨多景樓,很讚賞其地風光,寫下了這首七律。多景樓,在今江蘇鎮江北固自甘露寺內,北宋時郡守陳天麟所建,是寺內風景最佳處,它北面大江,遙控淮甸,形勢險峻,東坡贊曰:“潤州甘露寺多景樓,天下之殊景也。”(《採桑子》詞序)自北宋以來,騷人墨客,題詠頗多,曾鞏的之《多景樓》是其中傳誦的佳作之一。
首聯總寫多景樓的形勝,提掣全篇。此樓屹立北固山上,憑高遠眺,水色山光,風月勝景,無不盡收眼底。故蘇軾《甘露寺》有”一覽吞數州,山長江漫漫“之句。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四也說:“江山之勝,煙雲顯晦,萃於目前。”曾鞏這兩句意謂欲於此樓周覽勝景,只消徘徊倚闌,憑高四望,萬千景象,便可豁然在目。這正抓住了多景樓居高臨下,境界開闊的特點。
中間兩聯是寫多景樓上所見景象:雲氣和水光氤氳之處,浮現出碧瓦紅樓;晚霞同山巒於夕陽下青紅相間,鑲入遠處的天空;月光下淮南原野傳來了佛寺的鐘聲梵歌;江面上強勁的海風送來了遠芳的貌船.四句,一寫水光,一寫山色,一寫淮甸寺鐘,一寫江面帆船。“雲亂水光浮紫翠刀,著一“浮”字,寫明波光雲影的迷離掩不住巍峨的宮觀;“天含山氣入青紅”,用一“入“字,刻畫出霞光山色的濃彩浸染了黃昏的遠天。月光下傳來“一川鐘唄”,不難想像出淮南原野的平闊寂靜;海風中駛出“萬里帆檣“,使人意識到長江的迢遙洶湧。詩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構成了一幅色彩明麗、山川掩映的壯闊畫面,給人以美的享受。
壯麗宏闊的景象,開擴了詩人的心目,於是他於尾聯以唱嘆的語調,抒寫了個人的感受和襟懷。怠謂雖老境漸至,征塵滿衣,內心中並未放鬆對未來目標的企望和追求。冥鴻,指飛入遠天的鴻雁。嵇康《贈秀才入軍》詩有“l互送歸鴻,手揮五弦。附仰自得,游心太玄”之語,表現一種心與道俱的高獷自得情懷。曾鞏化用其意,說自己儘管身世蹭蹬,卻好在注目艷羨那高振健翻,遠翔天宇的飛鴻。這就體現了詩人“躡景追飛”的遠大抱負。全詩視野宏闊,韻格瀏亮,形象鮮明,對仗工穩,確能表現出多景樓的勝景偉觀。(作者:劉乃昌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兒童時代的曾鞏,就與兄長曾曄一道,勤學苦讀,白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
曾鞏的思想屬儒學體系,他贊同孔孟的哲學觀點,強調“仁”和“致誠”,認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虛心自省、正誠修身就能認識世界和主宰世界。在政治上他反對兼併政策,主張發展農業和廣開言路。曾鞏也擅長寫詩,有400餘首傳世。其詩或雄渾瑰偉,或委婉超逸,無不含義深刻,妙趣橫生。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宋元學案》云:“陳無己(師道)好學苦志.以文謁曾子固,子固為點去百十字,文約而義意加備,無己大服。” 曾鞏的文章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南宋朱熹“愛其詞嚴而理正,居嘗誦習”。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劉大槐、姚鼐和錢魯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為圭臬。《明史·王慎中傳》載:“慎中為文,初主秦漢,謂東京之下無可取,已司歐、曾作文之法,乃盡焚舊作,一意師仿,尤得力於曾鞏;順之初不服,久亦變而從之。”

作品譯文

[pre]曾經的夢境把我帶到過神仙的殿堂,多景樓之美蓋為人間第一吧。軒昂的殿宇引來多方的神靈,魑魅魍魎聞之怯然。橫空出世的高樓,漫天飛舞的錦繡,讓人不禁曠然。和尚們多多化緣,這地很出名。天上的雲波瀾壯闊,霧氣橫繞,秋意濃重。我一生都再找壯麗的景觀,現在才知道這才是最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