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圖(董源創作中國畫)

夏山圖(董源創作中國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夏山圖》是五代時期畫家董源創作的絹本水墨淡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畫作展現了江南峰巒疊翠,雲霧繚繞,林木繁茂的夏日景致,畫中繪有許多辛勤勞作的山民和家畜,洋溢著濃厚的自然氣息和生活情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山圖
  • 作者:董源
  • 創作年代:五代
  • 規格:縱49.4 厘米,橫313.2 厘米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水墨淡設色畫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名家點評,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夏山圖夏山圖
畫面上有山巒復疊、煙樹沙川的夏日景致。畫面中央山巒起伏連綿,上方水面空闊迴轉;一道道沙川和坡丘在水上和岸邊延伸推展,兩人泛舟水上;岸上樹木叢生,百草豐茂,其間有牛羊悠閒吃草,有農人從容勞作;一道一道的岡巒,蒼蒼茫茫由近向遠漸漸推展開去,忽明忽暗,層巒疊嶂,極具自然掩映的趣味。
鈐有“長”朱文印,“黃琳美之”朱文印,“袁樞之印”白文印,“明袁樞鑑賞書畫之章”朱文印,“徐紫珊鑑藏”朱文印,“徐紫珊秘篋印”朱文印,“上海徐紫珊收藏書畫金石書籍印”朱文印,有“黃芳之印”白文印,“星沙黃荷汀鑑藏書畫印”朱文長方印,“鹹豐丙辰後黃氏所藏”朱文印,有“龐元濟書畫印”白文長方印,“虛齋珍賞”朱文印,“吳興龐氏珍藏”,“虛齋至精之品”,“龐萊臣珍賞印”,“虛齋審定”,“虛齋墨緣”,“萊臣審藏真跡”朱文印等。

創作背景

五代時期的山水畫,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而且湧現出開宗立派的大家。由於畫家所處的地域不同,鄉土感受的差別,他們所描繪的自然狀貌也就互有差異,於是畫壇上出現了專門表現北方山水或南方山水的不同繪畫流派。董源就是以擅長描繪南方平遠開闊的水鄉景色而聞名於畫史的,被後代畫家尊為江南畫派的鼻祖,《夏山圖》就是其代表作。

藝術鑑賞

風格
《夏山圖》畫面下方一帶的部分石坡,一用筆類似水墨蒼勁一派,剛挺有力,筆痕清晰可見;形體的圓方大小安排極其考究,甚至有地方一次成就而並不繁複。這部分苔點也不太多,於是更使筆力顯露,與其他用筆含蓄的上坡形成對比。僅靠富於變化的線條擺布,畫面的空間感己經基木形成了。中鋒豎線用筆、意態凝重的樹術,點綴在灰調子橫線條構成的山石中,禿筆以飽和水分打點的樹葉,筆道圓渾、寬厚,生動真實地概括了稠密樹叢的特徵,同時在平衡畫面橫豎兩方力道中起了關鍵的作用。
夏山圖
在構成畫面灰調子時,董源大多採用類似積墨的方法,以中間墨色的乾筆層層疊加,與線條融為一體,其間點綴用筆濕潤的點葉,含蓄而厚重潤澤。此外也運用飽和水分一次染成的手法,如水岸、部分遠山,充分利用絹的特性,透明而水墨淋漓。正是這一乾一濕、一厚一薄、一凝重一輕快,使線條構建出來的空間感得以進一步加強。
光線
在《夏山圖》中董源對光線的理解和表現是格外值得注意的,正如沈括提到的“反照之色”。那一團團灰墨逼出的亮面,仿佛陽光掠過山巒,顯然帶有明暗關係的提示;近景中有的局部很明確地以較重的墨色積出陰影,襯托亮面;雙勾的樹幹上淡墨的點正是穿透樹葉的光斑。
色澤
《夏山圖》所表現的是典型的南方水鄉風光,董源在筆墨和色澤的運用上,輕柔而淡雅,沒有稜角方硬分明的岩石,只有用或乾或濕的筆畫出的山坡,順著山坡的走向,不斷皴擦渲染,有人將這樣的用筆和畫法稱之為“披麻皴”,在山坡上再施以苔頭,使遠山和林木渾然一片,鬱鬱蔥蔥;水墨中略加花青,素雅清淡,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江南濕潤氣候所造成的朦朧景觀。
構圖
在該圖中,作者採用了平行構圖法。然而平行使用過多極易引起平均,使畫面顯得單調,但作者用了一些處理手法避免了這一後果。首先,作者以蜿蜒起伏的線形勾畫山巒形狀,在參差錯落間使山與山顯出相違之處。其次,作者在對畫面的皴染中把墨色分出濃淡,點線分出疏密。《夏山圖》以中央山巒為主體,有步驟、有層次地以兩點皴法和披麻皴摹畫點染,濃、淡、乾、濕的筆墨交替循環使用,南方山峰潤濕蒼翠的特徵盡現眼前了。而且,作者對不同的峰巒皴染程度也不同:近處的墨色較深,遠處的則以淡濕的墨色勾染,從而造成距離上的差異感。此外,作者把景物穿插其間,打破了平行的規整格局。
夏山圖(董源創作中國畫)

名家點評

現代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鄭為:“這畫應屬水墨畫,但個別地方曾用輕微色彩加染。畫的是一片岡巒重疊、煙樹沙磧的景致,在其間點綴了一、二人物,橋亭,牛、羊牧放的生活場面。一眼看去畫面給人氣勢壯闊的感覺。試想把極其單調的平沙磧堤和重疊岡巒連垠成50厘米高、300厘米多長的巨幅,這在中國五代以前的傳世作品中,是屬史無前例的。而難得的是這幅畫的結構十分嚴密緊湊,畫幅下部利用山坡叢樹一起一伏,頂部以遠山覆蓋於岡巒之上,時隱時顯,這樣的章法本身,組成了既有規律又有變化的節奏。”

歷史傳承

《夏山閣》原來的名字已經失考,明代董其昌根據《宣和畫譜》的記載,方定此名。此圖無畫家款印,拖尾有明代董其昌的長跋,定為“董源畫卷”,隔水綾上又有“董北苑夏山圖神品”的題跋,還有“黃琳”“徐渭仁”“黃芳私印”等三十六印,此圖曾輾轉於賈似道、袁樞、沈樹鏞等人之手,入清後流於民間,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此卷見於歷代重要著錄的有明張醜《清河書畫舫》、汪珂玉《珊瑚網》、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和近人龐元濟《虛齋名畫錄》等。

重要展覽

2002年11月30日至2003年1月6日,為慶祝上海博物館五十周年館慶,《夏山圖》在由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聯袂舉辦“晉唐宋元書畫國寶展”中被展出。
2015年12月10日到2016年1月24日,《夏山圖》在上海博物館的“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一期”活動中展出。

作者簡介

董源,生年代不詳,卒於962 年。字叔達,南唐江南鐘陵人。因做過中主時的後苑副使,人又稱董北苑。他善畫山水,其畫盡寫江南明媚秀麗的真景真色,開創了淡墨輕嵐、一片濕潤氣氛的江南畫派。董源現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川待渡》《瀟湘圖》《夏山圖》《龍宿郊民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