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伐西河

夏啟伐西河

夏啟到晚年,他的幾個兒子激烈地爭奪繼承權。小兒子武觀爭得最凶,啟將他放逐到有莘國(今陝西合陽縣洽川自然風景名勝區一帶)。莘國東臨黃河,西靠台塬,自然環境優美。武觀有心奪王位,無意守莘國,由不滿、抱怨到聚眾反叛,終於爆發了夏代歷史上有名的“西河之亂”。啟聞訊後,為鞏固王權,調動了以屬臣彭伯壽為首領的大軍,對叛軍進行武力征伐。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夏啟伐西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啟伐西河
  • 發生時間:夏朝
夏啟繼位,西河之亂,五子之歌,

夏啟繼位

隨著中國原始氏族社會組織的逐漸解體,聚居在中原地區黃河中下游兩岸的夏部族與周圍其他部族之間,為爭奪聯盟首領發生頻繁的戰爭。由於禹治水和發展農業生產有功,夏部族勢力增強,博得了各部族首領的支持,從而順利地得到了部族聯盟首領的地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代王朝。
夏啟伐西河
夏禹死,其子繼王位。這種廢“禪讓”而實行父傳子的王位繼承方式,引起了夏朝爭奪王位的激烈鬥爭。東方偃姓集團首領伯益,首先起兵反對夏啟占居王位,被啟剿滅,伯益被殺。西方的同姓邦國有扈氏(今陝西戶縣一帶)隨後起兵,啟親率大軍進行討戰。啟與有扈氏戰於甘(今陝西戶縣境內),有扈氏戰敗而被“剿絕”。夏啟經過東伐西戰,確立了王位世襲制

西河之亂

啟到晚年,他的幾個兒子激烈地爭奪繼承權。小兒子武觀爭得最凶,啟將他放逐到有莘國(今陝西合陽縣東洽川自然風景名勝區一帶)。莘國東臨黃河,西靠台塬,自然環境優美。武觀有心奪王位,無意守莘國,由不滿、抱怨到聚眾反叛,終於爆發了夏代歷史上有名的“西河之亂”。啟聞訊後,為鞏固王權,調動了以屬臣彭伯壽為首領的大軍,對叛軍進行武力征伐。
約公元前21世紀,彭伯壽率軍從陽城(夏國都,今河南登封縣境內)出發,過函谷關,直至西河地區。夏軍一舉擊敗武觀率領的西河部族軍,活捉了武觀。彭伯壽還師後押著武觀來見啟,武觀認罪服輸,表示悔改。啟命武觀率部東遷,在今山東觀縣境內建立觀國。隨後,啟遷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在位九年,病死,葬於安邑。

五子之歌

啟死後,太康繼位。當時夏王朝的局勢相對穩定,太康處於尊位而不理事,喜好安樂,喪失君德,遊獵沒有節制,從中條山麓之南過黃河、穿洛河,到洛河南面打獵百日不歸。有窮國的君主羿,順應民心,在河北抵禦太康,不讓他回國都。太康之弟包括武觀在內共五人侍奉他們的母親在洛水灣等待他,作了一組歌,敘述大禹的功德,埋怨太康的荒唐。這組歌就是《尚書》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