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井榮

日本女作家。1938年起作有小說《蘿蔔葉子》、《日曆》等,描寫勞動人民的苦難境遇和生活情操。兒童文學作品《有柿子樹的人家》以及《沒有母親的孩子和沒有孩子的母親》、《坡道》等,鄉土氣息濃厚。長篇小說《二十四隻眼睛》,通過國小教師和十二個學生在戰爭中的不幸遭遇,控訴侵略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災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壺井榮
  • 國籍:日本
  • 出生日期:1900
  • 逝世日期:1967
  • 職業:小說家、兒童文學家
  • 代表作品:短篇小說《蒲公英》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壺井榮(1900~1967),日本女小說家、兒童文學家。其中她的短篇小說《蒲公英》曾被編入過中國中學語文教材。

人物生平

生於香川縣小豆島,父親是箍桶匠。高小畢業後,代替工作困難的父親,做郵局職員和村公所職員,以脊椎骨病的病體支撐一家的生活。在哥哥影響下,開始喜愛文學。1925年到東京,與同鄉的詩人壺井繁治結婚,在與丈夫從事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關聯中,與佐多稻子宮本百合子等熟稔。接受佐多的建議,開始創作小說,1930年起,先後在文學刊物《戰旗》、日本無產階級文化聯盟刊物《文化聯盟》和《勞動婦女》雜誌等編輯部工作。1938年發表取材於她的故鄉小豆島生活的短篇小說《蘿蔔纓》。1940年發表中篇自傳體小說《歷》,獲新潮文藝獎。小說寫一個勞動者一家三代人的命運,反映了勞動人民在明治、大正、昭和年間經歷的重重苦難。在兒童文學方面,壺井榮的處女作是1940年發表的描寫失去雙親的姐弟倆被收養後過上了安定生活的《節日的孩子》。1942年發表的《十五夜晚的月亮》以小豆島為舞台背景,出場人物為奶奶和孫女。這篇作品表現了根植於故鄉風土的庶民的人情,這一特色,一直貫穿於她此後的作品中。1944年出版第一本童話集《葫蘆花的話》,其中的作品努力描寫了孩子們的和平嚮往,以對戰爭作一種悄然的反抗。到了戰後,關注描寫戰爭遺留下的混亂的作品增多,比如《溫暖的右手》等。其中基於收養外甥的體驗創作的《孤兒右文》後來改寫成面向成人讀者的《右文記錄》,這在了解作家對小說與兒童文學的差別意識方面,有深刻的意義。1949年發表的小說《妻子的地位》暴露殘留在家庭生活中的封建意識。 1951年,《柿子樹之家》與其它短篇一起獲兒童文學者協會第一屆兒童文學獎。長篇小說《二十四隻眼睛》(1951)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一個國小教師教過的12個學生在戰爭中遭遇的不幸,控訴了侵略戰爭,表現了對人民的熱愛,獲得好評,1954年被改編為電影,獲得巨大成功,從而使壺井榮的文名更加廣為人知。1952年發表小說《上坡道》、《沒有母親的孩子和沒有孩子的母親》,分別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她的作品富有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格調樸素、輕快,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1964年,講談社出版了《壺井榮兒童文學全集》全四卷。《二十四隻眼睛》等已有中譯本。
壺井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