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嘹歌

壯族嘹歌

壯族嘹歌,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縣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壯族嘹歌主要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右江中游的平果田東田陽縣紅水河流域的馬山縣、大化瑤族自治縣以及屬邕江流域的武鳴縣境內,中心區域在平果縣,其中比較集中分布在平果縣的馬頭、果化、太平、耶圩、新安、海城、同老、舊城、坡造、四塘等鄉鎮的100多個行政村、1300多個自然屯。

2008年6月7日,壯族嘹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Ⅰ-8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壯族嘹歌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
  • 申報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縣
  • 遺產編號:Ⅰ-82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嘹歌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以前,晚期作品則產生於“改土歸流”時期:嘹歌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鄭超雄將嘹歌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起源發展期,即從壯族文明社會出現到明朝;第二個階段是規範成熟期,指的是明朝到民國時期;第三個階段則是新嘹歌時期,是指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壯族(嘹歌)的起源及其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載於《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第94~102頁)
第一階段是嘹歌的起源發展期,據研究,從某些《嘹歌》的章節可以看到春秋時期古越人歌的內容、結構和形式。漢朝劉向《說苑》曾記載過春秋時期楚國“鄂君子晰之泛舟於新陂之中”,聽到越人擁楫而歌,因不解其意,“乃召越譯”。有趣的是,韋慶穩後來將《說苑》里記錄的這首越人歌與壯語進行比較研究,先根據音韻學家對漢字的上古音結構,把歌中每一個漢字的中古音和上古音用國際音標標記出來,然後分別與壯語詞逐一對照,結果發現這首兩千多年前的《越人歌》用壯語翻譯出來的意思和古譯的意思完全一致。除此之外,另有研究發現,《越人歌》的一、三、五句押腳韻,二、三、四句押腰韻,這恰恰又是壯族嘹歌的特點。通過對壯族歌手的採訪,鄭超雄也發現,《越人歌》中的“今夕何夕兮”即是壯族山歌中常見的“今日什麼日”“今晚什麼晚”,並在其他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越人歌》就是《嘹歌》的源頭,或者說《嘹歌》是《越人歌》的延伸”j
第二階段是嘹歌的規範成熟期,指的是明朝出現了歌書之後一直到民國時期這一段時間。歌手一般都以歌書為依據,對歌遵循一定的系統和程式。之所以這樣斷代,鄭超雄的依據是:第一是古壯字在民問的廣泛使用;第二是嘹歌的成熟作品《賊歌》所描述的戰亂社會背景;第三是專業民間藝人的出現?古壯字起源於唐朝,而在民間流行應是明朝年間。關於《賊歌》所描述的戰亂究竟具體是什麼事件,不同學者各有所見,但都認為《賊歌》最初產生於明朝中葉,後來在流傳過程中又經過一定的加工和增補,甚至有民國時期的痕跡:但無論如何,以明朝作為嘹歌發展階段的分水嶺是有理據的,
第三個階段是新中國成立到現在。這一時期的嘹歌在內容上體現了新的時代音符,沒有了戰爭的苦難和封建統治下的各種枷鎖。

文化特徵

嘹歌一般為五言四句,四句分別為兩聯,句意環環相扣,合在一起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即便是長篇的嘹歌,也以五言四句為一個基本單位。每一句的頭一個字稱為“頭”,最後一字稱為“腳”,中間三個字則稱為“腰”。押韻以押腰腳韻為主,也有押腳頭韻、腳腳韻的。不過,也有第一句為二言或三言的變體,但其韻律與五言四句的母體句式相同。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嘹歌不僅僅是某一個歷史時期的作品,同時也是壯族古代民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嘹歌已經深深地影響到壯族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以及他們的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甚至還影響到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社會的進步發展等等。在嘹歌進行傳播的地方,壯民族的每一個人,在他們的一生當中幾乎都參加過嘹歌的活動,其中也包括掌握漢文化的壯族知識分子在內的壯族各個階層人民,都曾關注並參與到嘹歌的活動中來。
嘹歌採用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在抒情的氣氛中展開故事情節。有的時候雖然也在描寫景物,可卻是為了抒隋的需要而演唱出來的,這種表達方式非常符合壯族人民的民族心理特徵和民族性格特徵。同時,這種抒情還賦予了壯族長詩情真意切、纏綿悱惻的特殊藝術格調,從而讓嘹歌成為了壯族文學上的一個瑰寶。不僅如此,壯族嘹歌還給後人學習、研究和借鑑壯族文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傳承現狀

當代壯族嘹歌的活態傳承環境正面臨著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嚴峻挑戰,危機日深,亟待保護。

社會影響

2007年10月21日晚,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劇院音樂廳,一場名為《友誼的使者——中國民歌演唱會》大型文藝演出晚會在這裡舉行。廣西歌舞劇院著名黑衣壯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黃春艷以及5位俊朗的壯族小伙子把廣西著名音樂品牌——平果壯族“嘹歌”送上了這個世界著名的大雅之堂,壯族民歌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