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性視神經病變

由於眶內或顱內腫瘤或轉移癌直接壓迫或浸潤所致,臨床上有時易誤診,應引起警惕。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病因:由於眶內或顱內腫瘤或轉移癌直接壓迫或浸潤所致
  • 常見症狀:單側進行性和無痛性隱匿性視力減退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在眼內包括視神經膠質瘤腦膜瘤血管瘤、淋巴血管瘤畸胎瘤和惡性腫瘤等。在顱內以鞍區占位性病變多見,如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等,其他前翼部,蝶骨小翼中部,鞍結節、蝶骨嵴和嗅溝腦膜瘤亦不見。頸內動脈彎曲、硬化或發生在內頸動脈終末支或大腦前動脈或前交通動脈的動脈瘤亦可逐漸壓迫單側視神經。轉移癌如鼻咽癌,霍奇金病及額葉膠質瘤和星形細胞瘤,錯構瘤、結核瘤、結節病、癌性腦膜病變等均可引起。垂體卒中可致突然單眼視力消失。鼻竇囊腫、息肉壓迫,特別是蝶竇和後組篩竇更易隱蔽。甲狀腺病變引起眼肌肥大,眶內壓力升高及骨骼畸形等均可壓迫視神經。

臨床表現

單側進行性和無痛性隱匿性視力減退是主要臨床特徵。視力常呈霧狀模糊感,一時性黑蒙可在注視某種位置時立刻發生,由於直接壓迫視神經或血管受干擾所致。視力消失常在偶然中發現。動脈瘤引起者可有眼痛。由於顱內腫瘤可壓迫同側視神經引起視神經萎縮,後期由於顱高壓對側眼可呈視盤水腫,臨床上常稱為Foster kennedy綜合徵。垂體功能減退是鞍區占位性病變特別是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等常見症狀,出現閉經、陽瘺、皮膚光滑、陰毛消失等,而在腦膜瘤動脈瘤等則可無內分泌症狀。

檢查

影像學檢查可以協助診斷和鑑別診斷。可選擇眼眶的CT或增強MRI,鞍區或垂體的增強MRI,以及頭顱血管的CTA或DSA。
視野檢查有重要意義,早期可見中心暗點,可很快即向周邊部擴展,可維持一個階段視力,保留周邊同緣,最後視力方全消失。有些病例由於壓迫部位不同可致節段性視野缺損,為其早期特徵,向內擴展,最後波及中央視力,對側顳上方視野缺損常輕微的,乃視交叉鼻側纖維受累所致,因鼻下纖維向前襻,接近視束前端,連繫同側中心暗點存在,如果出現該征幾乎可認為系壓迫性視神經病變,有診斷意義。偶見交叉性同側偏盲,乃由於同側視束受累,尚可見旁中心弓形、垂直性鼻側及顳側偏盲等。

診斷

僅依靠臨床症狀和體徵難於診斷。神經放射學檢查則對於眶、顱占位性病變有極重要價值。眼眶、頭顱平片或多層斷面壓迫性視神經病變、視神經孔等攝片均有相當的價值。晚近發展的頭顱CT及MRI,對眶內和顱內占位性病變可給予確診。對疑似動脈瘤引起者應行動脈血管造影。視野和色覺檢查有助於發現視神經異常,視覺電生理檢查有助於診斷。對原因不明的單側或雙側進行性視力減退,經治療無好轉或暫時性好轉視力又下降,臨床診斷為視神經炎,球後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等,均應考慮顱內占位性病變壓迫視神經的可能。

治療

眶部腫瘤如位於眶後,一般可行眶部手術摘除,如位於眶顱相連的腫瘤,則可配合神經外科手術,特別是經額徑開顱手術,由於視野大,易於手術徹底摘除腫瘤,有較多優越性,現已普遍開展。顱內占位性病變需行神經外科手術,腦膜瘤是最常見的單側視神經壓迫性病變,早期是完全可以摘除治癒的。較後期腫瘤如擴展累及大腦前動脈和頸內動脈時,手術則難以完全摘除腫瘤。如某些病例經多方檢查均陰性,仍懷疑為顱內占位性病變,則可行手術探查,術後如視神經未完全破壞,則視力可迅速增進。動脈瘤則可由腦外科通過介入方法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