塢城路

塢城路

塢城路是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條公路。它呈南北走向,南起許坦西街,北至長風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塢城路
  • 說明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條公路
  • 描述:南北走向
  • 文獻:《太原府志》
街名來歷,街道文化,

街名來歷

塢城,清順治《太原府志》作“烏城”,亦作“鄒城”。《說文》中“塢”、“鄒”、“鳥”均發“鳥”音,古同音可假。《後漢書馬援傳》有“繕城郭,起塢候”。注引《字林》:“塢,小障也,一日小城”。據此,塢城最初當為一個有軍事意義堡壘之設施,後住房增多,遂冠城名。該路是1955年在原土路的基礎上拓建而成的。因直穿塢城村東,故市政府於1985年命名為塢城路。

街道文化

與那些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街道相比,從命名到拓展,塢城路只有52年的歷史。52年,對於一條街道來說,算不上悠久,但其發展的速度卻令過往的我們刮目相看。
極富活力的希望之路
從前的塢城路,就像是一位少不更事的少年,保持了質樸的本色,而如今的塢城路就像一個學業有成的青年,帶著滿身的書卷氣息,處處顯示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度,以及誘人的光明前景。在太原市眾多的街道中,塢城路的歷史是無法與東米市街、坊山府、鐘樓街等這些老街道論資排輩的,不過它的變化之大和變化之快,卻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塢城路在老太原人眼裡是一條不入流的街道,原因很簡單,塢城路所處的位置是當年老太原的郊區,除了去往山西大學和周邊的村莊,住在市區的老太原人一般很少走這條路。那個時候,路兩旁都是綠油油的莊稼,穿行其間的人們似乎並不在意身旁的這條路究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會給所生活的這座城市留下怎樣的印記。
如今的塢城路早已不是昔日的容顏,當年低小的鋪面都被富麗堂皇的服裝專賣店、書店、酒吧、音像店所取代。這條街最大的特點是書店、文具店和眼鏡店密集,每家店鋪不論貨品是否齊全,創辦時間或長或短,一概是顧客盈門,熙熙攘攘,從中折射出一個事實,這裡的教育氣息絕非他處可比。“高校林立,研究單位眾多,是這條路最大的特點,應把塢城路改為教育路。”住在塢城路的某中學教師高蘇靈說,“姓名如同一個人的第一名片;道路也一樣,路名也應是這條路的第一名片,要有自己的特點,要讓人一聽路名就能了解這條路。塢城路的特色就是教育。”高蘇靈的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塢城路如今的風采,在這條路上雲集了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司法學校、山大附中、九一國小等各級各類學校十多所,加之附近還有IT廣場、圖書城和電腦城,以及眾多書店,於是讓這條路確實具有一定的學院氣質。
行走在這條路上,身邊不時會走過一些學生模樣的青少年,他們身上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青春與活力的氣息,而這也恰恰是這條路所特有的符號。
想起塢城路 就想起103路電車的“大辮子”
今年(2007年)剛到花甲之年的王海斌是個典型的老太原,在他的印象中,他二十多歲時去山西大學,才第一次正兒八經走塢城路。那時的路面窄窄的,路旁種了兩排樹,也沒有什麼商鋪,更沒有民居。始於長風街止於山西大學舊校門,就是當年塢城路的長度,山西大學舊校門再往南就沒有路了,那裡是一片農田。“我從小就在這條小土路中段不遠處的院內生活。上個世紀60年代,我家附近一帶十分荒蕪。那時的太原市市區範圍很小,這裡都是野地,出了院門就是菜田。往北是一片小樹林,每天放學我們一群孩子把書包一丟,玩起了各種遊戲,不到天黑不回家。”王海斌回憶起那個年代的經歷時,眼神也變得閃亮起來,可以想像當時的塢城路留給他的印象是多么地深刻。後來將近20年的時間中,這裡的變化一直不大,在這期間王海斌當兵,退伍,進廠當工人,娶妻,生子,走完了前半生的路程,而身旁的這條塢城路依舊如故,塢城路一直見證著王海斌的成長,而接下來輪到王海斌見證塢城路的蛻變。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塢城路的環境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臭水溝被填平了,菜田沒有了,路邊的空地變成了宿舍區,許多現代化的建築相繼建成。20年前王海斌曾和幾個朋友騎著腳踏車郊遊,在塢城路上走了一小段便立刻返回了。因為當時塢城路真的很讓人“畏懼”,叫它黃土路更合適,汽車一過,塵土漫天飛揚。路面實在過於狹窄,快車道與慢車道混為一體,所以老是上演騎腳踏車的人被汽車追著屁股跑的一幕。很長時間,王海斌一直認為拖著長長“辮子”的103路電車,是塢城路上的一大景觀。大概是當年路況太爛的緣故,總能看到電車掉“辮子”的情形。遇到手腳麻利的司機師傅,在一車人的注目禮下,三下五除二重新“扎”好電車辮子,就能愉快上路。可遇到手腳不那么利索的,鼓搗上半天也不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塢城路變得白天車水馬龍、人流摩肩接踵,入夜華燈一片,喧囂繁榮。
當王海斌的兒子在山西大學上學時,塢城路已經變得很好走了,慢車道寬闊得足以讓騎腳踏車的人飛奔前行。但有一大缺憾,就是附近居民購物時覺得沒什麼地方可去,周圍只有富中商廈和塢城商場。要想逛柳巷和鐘樓街,還得很麻煩地再倒兩趟車。不過隨後幾年的發展速度更快,山西大學成為“萬人校園”,帶動這條路的迅猛發展,而且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提高,也成就了這條路的輝煌。與教育有關,確切地說是與學生有關的書店、網咖、快餐店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更加快了這條路的變化。“現在的塢城路哪還有我小時候的影子,國家和社會就是進步多了。”王海斌這樣說。
閒暇時,最喜歡逛街邊的書店和快餐店
今年(2007年)讀大學三年級的王娟華已經在塢城路上生活了6年。3年的高中生活,她對這條路的印象還僅存在於每天上下學路上的見聞,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比其他的街道更熟悉一點而已,知道一路上有幾個紅綠燈,路上哪一段車多人也多不太好走,剩下的就是進去過的為數不多的幾家商店。
自從成為大學生以後,閒暇之餘才開始逐漸打量和感悟這條塢城路的味道。王娟華最喜歡秋天的下午,沿著塢城路一路過去,路兩旁的小樹用黃綠相間的顏色,構成了一種別有風味的色彩藝術。路上隨時可見夾著書本或背著琴盒的學生匆匆而過。周末時見到家長們牽著的小孩,也大都背著小書包來往,陽光灑在他們稚嫩的臉龐上,歡樂和著婆娑的樹影跳動。街上和商店的玻璃櫥窗里,貼著各種音樂會的海報與青年人感興趣的信息,讓王娟華感覺很好。如果說塢城路上到處洋溢的是陽春白雪般的高等學府氣息;那么,那些路邊的小販們,便是其中的下里巴人。一邊是精神上高雅的享受;一邊是平凡生活的點滴呈現。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境界,在此情此景里竟得到如此完美演繹……
現在四通八達的公車,讓王娟華可以很方便地往返於家和學校,併到達城市的其他地方。在假期里王娟華有時候會專門坐公車來塢城路,隨便走走,不知不覺地穿過塢城路和這裡的小巷,還能夠看到很多生活閒適的人群。男人們清閒地或蹲或坐;女孩兒穿著大多不妖艷華麗,顯得很閒適安靜。徜徉在街邊的書店裡,不需要買就可以整整看一個下午,她和她的很多同學都特別喜歡這種消遣方式。
塢城路兩旁除了文化氣息很濃的書店、音像店之外,快餐店也是最吸引眾人目光的地方,中式、西式的都有,王娟華和同學們全是這裡的常客,在吃飯之外,王娟華它們喜歡的是那種就餐環境和氣氛,符合年輕人的特點。
王娟華說:“我喜歡塢城路,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有活力,街上的人也挺好,和聽說過的過去的面貌簡直有著天壤之別。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不完全是因為在這兒上學。它雖然沒有迎澤大街那么長,沒有柳巷那么繁華,雖然沒有長風街那么現代化,但是,這裡傳承著濃厚的人文和學術氣息,讓我沒法不喜歡,相信隨著太原的發展,這條路會變得越來越美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