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王國

塞爾維亞王國

塞爾維亞王國,歐洲古國名。 塞爾維亞南部地區早期為羅馬的領土,後來東羅馬繼續占有這一地區,直到帝國衰落,斯拉夫人才控制了南邊通往馬其頓的道路。進入工業時代後,奧斯曼土耳其逐漸衰落,塞爾維亞人終於在革命中於1830年獲得了奧斯曼政府的承認,塞爾維亞公國獨立,雖然公國只擁有貝爾格勒。1882年重新建立塞爾維亞王國,併吞並語言、文化相近的黑山王國,成為巴爾幹地區不可小視的勢力。1929年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改稱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為南斯拉夫王國主要部分,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前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爾維亞王國
  • 位置:塞爾維亞南部地區
  • 起始:六世紀初
  • 改稱:1929年
  • 現稱:塞爾維亞共和國
  • 曾改名:南斯拉夫王國
簡介,帝國雄起,塞爾維亞公國,王國再立,南斯拉夫,

簡介

六世紀初,南部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多瑙河進入薩瓦河中下游以南山區定居。後被保加利亞征服。
1058年又成為拜占庭的附庸。
1190年獲得獨立。
十三世紀初,東羅馬內亂,君士坦丁堡淪陷,西方人進入巴爾幹,塞爾維亞人趁機擴充領土,在巴爾幹半島建立了封建王國。

帝國雄起

1217年大公斯提芬·尼曼雅二世加冕稱王,成為封建王國。
1331年,塞爾維亞國家的王位由斯特芬·杜尚(在位時間為1331~1355年)繼承。杜尚通過與保加利亞國王的女兒結婚,與保加利亞王國建立了睦鄰關係,並利用拜占庭帝國的內亂開始征戰拜占庭帝國,先後占領了拜占庭轄地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和幾乎整個阿爾巴尼亞以及希臘中北部的遼闊疆土。杜尚幻想建立強大的塞爾維亞帝國,1345年他自封為皇帝。隨後,他又被東正教會加冕為"塞爾維亞與希臘人保加利亞人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起初定都科索沃普里茲倫,後來建都於斯科普里
在帝國的極盛時期,塞爾維亞的版圖約占巴爾幹半島面積的2/3。1349年,杜尚模仿拜占庭帝國頒布了《斯特芬·杜尚法典》,1354年修訂了該法典。這部法典的宗旨是維護塞爾維亞帝國教會和貴族階層的統治地位與權益,以鞏固業已確立的封建制度。[1](伊萬·博日奇等:《南斯拉夫史》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第98頁。)杜尚因此成為塞爾維亞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受到後人的敬仰和頌揚。
杜尚去世後,他的接班人是性格溫和但軟弱無能的斯特芬·烏羅什五世。塞爾維亞帝國開始出現分裂,國勢日衰。在烏羅什五世(在位時間為1355~1371年)去世後,奈馬尼亞王朝輝煌了兩個世紀的統治在塞爾維亞土地上結束,塞爾維亞國家在內部危機和外來侵略勢力的夾擊下走向崩潰。
十四世紀五十年代,國勢強盛,陸續占領拜占庭統治下的馬其頓、帖撒利、伊比魯斯和阿爾巴尼亞等地,定都斯科普里。以後分裂為許多公國,國勢衰弱。
十四世紀七十年代後,先後遭到匈牙利和土耳其入侵。
塞爾維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
1459年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
奧斯曼土耳其占領期間,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巴爾幹地區從來沒有真正服從過穆斯林的統治。進入工業時代後,奧斯曼土耳其逐漸衰落,塞爾維亞人終於在革命中於1830年獲得了奧斯曼政府的承認,塞爾維亞公國獨立,雖然公國只擁有貝爾格勒

塞爾維亞公國

獨立後的塞爾維亞公國,在19世紀30年代的領土有所擴張,直到1867年奧斯曼帝國軍隊才撤出了塞爾維亞。
1878年“柏林會議”後獲得國際承認獨立。

王國再立

1882年重新建立塞爾維亞王國,並繼續擴張領土,成為巴爾幹地區不可小視的勢力。
從擺脫控制擴充領土,到真正獨立繼續擴充領土,受到“統一南部斯拉夫”思潮的影響,塞爾維亞越來越多的民眾認為應該把南部斯拉夫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強大的國家,以求永遠擺脫各大國的控制。但事實上想永遠比做簡單,巴爾幹地區民族問題由來已久,雖說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文化屬於同根,但是經過多年得發展演化,早已不同,而且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地區信仰天主教,而塞爾維亞、波士尼亞地區信仰東正教,雙方雖然是基督教的分支,但由於利益糾紛卻是水火不容。在利益共同的時候,可以聯合起來,利益不同的時候,就會分開來。
實際上塞爾維亞人不過是因為接連的勝利而野心膨脹罷了,“統一南部斯拉夫”不過是個藉口,擴張領土和勢力範圍、獲取利益才是每個國家要做的事。
1914年塞爾維亞人陰謀挑起戰爭,一個被野心家利用的激進青年在波士尼亞首府塞拉耶佛刺殺了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此時的巴爾幹地區,在失去了原來的統治者奧斯曼土耳其之後,處於多方勢力交錯的情況下。奧匈帝國想要取代原來土耳其的位置,獲得整個巴爾幹地區;俄國同樣因為臨近也想取得這一地區的控制權,並且如果俄國能成功占領巴爾幹,就可以完全控制黑海制海權,進一步就可以通過海軍威懾中東地區的英國勢力;英國人專注于海外殖民地,無暇爭奪歐洲大陸的控制權;法國作為歐洲傳統強國,不願意其他國家繼續強大;德意志帝國和義大利王國作為統一不久的新進列強,希望擴大自己的勢力並削弱其他強國的勢力;新興的塞爾維亞想要一統巴爾幹,與諸列強分庭抗禮,於是戰爭爆發。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巴爾幹各民族趁機脫離列強的控制,以塞爾維亞為中心形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維尼亞王國。

南斯拉夫

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後為南斯拉夫主要部分塞爾維亞共和國
現塞爾維亞共和國分為科索沃與塞爾維亞,但科索沃並未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承認,塞爾維亞共和國迄今為止仍然拒絕承認科索沃地區的獨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