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伊馬墓地

塞伊馬墓地

塞伊馬墓地,東歐青銅時代墓地。位於蘇聯高爾基市附近塞伊馬火車站旁的奧卡河左岸沙丘上。 年代為公元前第2千年後半葉。1912年發現並發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塞伊馬墓地
  • 外文名:Seima Cemetery
  • 發現並發掘:1912年
  • 位於:高爾基市附近塞伊馬火車站旁
  • 屬於:蘇聯
該墓地約有50座墓葬。死者葬於無□淺穴中,皆單人葬。隨葬有青銅器、石器和飾物。青銅器主要為錛、矛、短劍、大刀。錛作六棱形,銎的兩側間或附雙耳,多以幾何圖案為飾,也有簡單的凸弦紋。矛有□,有的附一耳。短劍為身柄連鑄,有的柄首飾以精緻的麋頭圓雕。大刀僅見1件,弧背,刀柄透雕出篩格紋,柄首為2隻圓雕的草原騫驢。其他青銅器有彎背斧、片狀斧、戈、鋸、凸刃刮刀、鑿、錐、手鐲等。石器有壓制的刀、□,以及推測為鐮刃的石片。還有磨製的白玉環。
塞伊馬墓地出土的青銅短劍和銅刀
在卡馬河右岸、丘索瓦亞河河口對面的圖爾賓諾村,發掘兩處墓地與塞伊馬墓地近似。研究者把圖爾賓諾墓地及其相關遺址定為圖爾賓諾文化,年代為前18~前12世紀。至於塞伊馬墓地所代表的文化類型,有人提出屬於與圖爾賓諾文化相併列的塞伊馬文化,年代為前16~前14或13世紀。兩支文化可以歸入同一個歷史文化區,其居民當與烏拉爾部落有親屬關係,推測屬原始芬蘭-烏戈爾人。
由於兩處墓地的青銅器頗相近似,有人提出塞伊馬-圖爾賓諾式銅器的概念。實際上類似的錛、矛和獸首大刀在南西伯利亞曾有發現,並在西西伯利亞和外烏拉爾發現有其鑄范,邁錫尼文明的豎穴墓中亦見有類似的矛,因此,不應將塞伊馬-圖爾賓諾式銅器視為有單一的文化屬性。另有人認為,“塞伊馬式”銅器曾影響中國商代文化後期的青銅工藝。其實早在商代的二里崗期(見鄭州商代遺址)即有亞歐大陸迄今所知的最早的銅錛(前17~前16世紀),故此說不能成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