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門口鎮

塘門口鎮

塘門口鎮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地處永興縣西北部,海拔高度100米,東接黃泥鎮,東南鄰便江鎮,南靠湘陰渡鎮,西南握復和鎮,西依便江耒陽市黃市鎮毗鄰,西北與耒陽市大義鄉相接,北與耒陽市交界,東北與香梅鄉接壤。距縣城9.2公里。

2011年末,幅員面積95平方公里;轄18個村,1個社區;總人口22142人;2011年,塘門口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69億元。

塘門口鎮是永興縣的工業大鎮,第二代冶煉之鄉;經濟發達已連續7年躋身郴州市“十強鄉鎮”,境內煤炭、水利資源豐富;有永興八景之一“森口客舟”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侯祠等人文景觀。

2015年12月,被撤銷合併到便江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塘門口鎮
  • 外文名稱:Tangmenkou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
  • 下轄地區:新灣村 大寺村 牛雅村等18個村 1個社區
  • 政府駐地:馬仰村
  • 電話區號:0735
  • 郵政區碼:423317
  • 地理位置: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西北部
  • 面積:95平方公里
  • 人口:22142人(2011年)
  • 方言:永興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便江 三侯祠
  • 車牌代碼:湘L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體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歷史文化,名優特產,

建制沿革

因原駐地塘門口而得名。
今塘門口鎮清代居永興鄉九、十三都。
新中國成立初為三王鄉南部。
1958年為光速公社。
1961年調整為塘市公社。
1984年更名為塘門口鄉。
1986年建塘門口鎮。

行政區劃

2011年,塘門口鎮轄1個社區、18個村;塘門口社區1個社區,新灣村、大寺村、牛雅村、洞洪村、豐農村、西河村、年豐村、馬仰村、塘市村、沙橋村、糠泉村、毛塘村、塘田村、關王村、壽祝村、三祝村、文洞村18個村,169個村民小組。政府駐地馬仰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塘門口鎮地處永興縣城西北部,鎮政府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3°0′~113°5′,北緯26°7′~26°16′。東接黃泥鎮,東南鄰便江鎮,南靠湘陰渡鎮,西南握復和鎮,西依便江耒陽市黃市鎮毗鄰,西北與耒陽市大義鄉相接,北與耒陽市交界,東北與香梅鄉接壤。東西最大距離6.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7.4公里,總面積9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3.8平方公里,占98.74%;水域面積1.2平方公里,占1.26%。距永興縣人民政府10公里。

地形地貌

塘門口鎮轄區以丘陵地貌為主,境內最高點位於西北沙橋村阿世寨,海拔423.7米,最低點位於塘市村大洲上,海拔93.4米。

氣候

塘門口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熱少雨多旱。年平均氣溫17.5℃,年平均降水量1417毫米。

水文

塘門口鎮境內有便江西河兩條河道,西河屬便江水系一級支流。便江流經年豐村、豐農村、西河村、馬仰村、塘市村、塘門口社區,西河貫穿牛雅村、大寺村、洞洪村、新灣村在西河口與便江匯合。便江下游自東向西穿中境匯耒水,左納西河水,右集塘市河。
塘們口鎮俯瞰圖塘們口鎮俯瞰圖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塘門口鎮耕地面積13963畝,人均0.65畝;林地面積107250畝。
礦產資源
塘門口鎮礦產資源較少主要為煤炭。
水資源
塘門口鎮水資源主要來自便江西河,水域面積1.2平方公里,塘門口鎮境內有三祝水庫1座,總庫容為50萬立方米,承擔三祝村、壽祝村、塘田村等3個村的灌溉,灌溉面積800多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塘門口鎮總人口為2214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12人,城鎮化率8.4%。另有流動人口2921人。總人口中,男性11639人,占52.56%;女性10503人,占47.44%;14歲以下3903人,占17.63%;15~64歲16441人,占74.25%;65歲以上1799人,占8.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08%,人口死亡率5.18%,人口自然增長率6.8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8人。
西河西河
塘門口鎮以漢族為主,達22139人,占99.97%,有苗族壯族等2個少數民族,共7人,占0.03%。

經濟概況

綜述

2011年,塘門口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69億元,比2010年增長22.2%,財政收入14499萬元,比2010年增長25.15%,農民人均純收入14698元,比2010年增長10.96%,固定資產投資7億元,比2010年增長11.87%,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0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68%。
塘門口鎮廣場塘門口鎮廣場

第一產業

2011年,塘門口鎮農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854.6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8711.2萬元,比2010年增加4.16%,占GDP的比重3%。農民人均純收入14698元。

第二產業

2011年,塘門口鎮工業總產值從1978年的2563.8萬元增加到2011年的4531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3%,占GDP的比重78%。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34335萬元,比2010年增加22.4%。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124萬元,比2010年增長9%。塘門口鎮有煤炭企業6家,2011年產煤18萬噸。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塘門口鎮共有商業網點53個。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258萬元,比2010年增加13.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765萬元,比2010年增加15%。2011年鎮財政總收入14500萬元,比2010年增加25.15%。比1978年增長36.2倍。2011年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2853萬元,比2010年增加17.3%,是1978年的13.3倍;保險業實現保費258萬元,比2010年增加12%,是1978年的6.6倍。
2014年,塘門口鎮財政總收入完成3977萬元,為年初預算9905萬元的40.15%。其中:國稅完成2587萬元,為年初預算8133萬元的31.8%;地稅完成1390萬元,為年初預算1772萬元的78.4%。預計12月底,塘門口鎮財政總收入可完成5600萬元,為年初預算的56%。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塘門口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285平方米。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處。鎮文化站曾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站”。2011年末塘門口鎮3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體育場地11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3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塘門口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05人,專任教師8人。國小7所,在校生750人,專任教師5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23人,專任教師4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塘門口鎮中學塘門口鎮中學

科學技術

2011年末,塘門口鎮各類科技人才116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67人,經營管理人才148人,技能人才614人,農村實用人才236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塘門口鎮有公立衛生院1所,有病床1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專業衛生人員3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5.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8391人,參保率98%。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5歲。

社會保障

2011年,塘門口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336戶410人,支出30.75萬元,比2010年增長49.2%;農村五保戶供養159人,支出23.59萬元,比2010年增長15.8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66人次,共支出2.3萬元,比2010年增長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0人,支出44.59萬元,比2010年增長-7.8%。

交通運輸

2011年,塘門口鎮客運總量16萬人次,貨運總量50萬噸。2011年末有橋樑2座,塘界公路連通南北,境內水泥公路通村率85%,水泥公路總里程約45公里。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塘門口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725戶。行動電話用戶2850戶,比2010年增加21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47.5%,比2010年提高5個百分點。境內未開通有線電視,使用永興縣廣播局微波站微波收視的用戶約585戶,其他全部使用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機。電視綜合覆蓋率100%,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730小時。

歷史文化

塘門口鎮有便江、西河沿岸風光旖旎,有西河村、塘市村、馬仰村等村端午節賽龍舟的優良傳承,有漢三侯祠重陽節趕廟會祭祀大典。
漢“三侯祠”重陽廟會
2014年農曆9月6日-9日,由永興縣漢“三侯祠重陽廟會理事會舉辦的郴州市省級非遺項目漢“三侯祠”重陽廟會祭祀活動在永興縣門塘口鎮西河村隆重舉行。
三侯祠重陽廟會的由來已久,據記載項羽擁立的楚懷王項羽虛尊為“義帝”,義帝在遷居郴州後不久即被項羽殺害。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派安國侯王陵、洚侯周勃和舞陽侯樊噲前往郴州憑弔義帝。三侯途經西河時,因見此地景色美麗泊舟於此。為了紀念三侯憑弔義帝之舉,當地人便建了這座“三侯祠”。祠廟由正殿、東西配殿、廂房和祠門組成,門前立有兩蹲石獅;正殿陳列著神態各異、造型精緻的雕像八尊。三侯皆頭戴盔甲,身著莽袍,端坐在神龕里,大殿兩側兩條巨龍騰空欲飛,廟宇正對面建有戲台,每逢廟會,永興縣十幾個鄉鎮的人們雲集於此連續三天統一住宿、一起吃喝、一同祭祀、一道觀看文藝演出,加之外地慕名而來的香客、遊客,使得三侯祠廟熱鬧非凡。其香火祭祀,至今不衰。

名優特產

塘門口鎮主要有西河和便江沿岸各村的楠竹,文洞村、關王村等村的油茶,以及豐農村的冰糖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