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棲老字號

自古以來杭州塘棲物產豐富,舊志稱:“餘杭物產貨之屬,絲為首”,“百年匯昌”的蜜餞為清代貢品,“翁長春”藥店的“大補全鹿丸”、塘棲汪氏的“長春酒”、致和堂所產“紫金錠”、“行軍散”更是“京省馳名”。民國18年(1929)5月,浙江省政府在杭州舉辦“西湖博覽會”,塘棲有多個產品獲獎。塘棲的老字號,始創於明末清初,發展興盛於清末、民國時期。致和堂、翁長春、百年匯昌等一批百年名店和知名老字號早已成為塘棲文化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塘棲老字號
  • 始創:明末清初
  • 發展興盛:清末、民國時期
  • 意義:塘棲文化的組成部分。
百年匯昌,姚致和堂,勞鼎昌綢布莊,廣泰豐米廠,翁長春藥店,大綸絲廠,資料來源:,

百年匯昌

原名“匯昌”南北貨棧,創始於清朝嘉慶五年(1800年)。批零兼營、擁有蠟燭、蜜餞、茶食、藕粉四個作坊,除經銷蠟燭外,還經營蜜餞、茶食、炒貨、南北果品、海產品等二百多種商品。傳統產品有:青梅、白梅、糖藕、櫻脯、糖佛手、甜青果、蜜香元、紅綠絲、麻酥糖、水桃酥、雲片糕、松子糖、寸金糖、藕粉、彩蛋、龍鳳花燭等百餘種。到抗戰勝利後,匯昌已擁有18000元資金、近百名職工、94間棧房、上千餘只貨缸(籬),發展成為食品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商號。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匯昌的註冊資本達1.5億元。
1920年代,匯昌的股東陸亦梅先生與著名金石大師吳昌碩及其子吳東邁先生為友,吳昌碩先生多次來到匯昌南北貨棧,品嘗匯昌的蜜餞、糕點等特色食品,匯昌在東南一帶更是名聲遠播。1956年私營商業改造中,成為公私合營。
百年匯昌在水北歷史街區的分號百年匯昌在水北歷史街區的分號
2003年,杭州百年匯昌食品有限公司重新成立。2006年,“百年匯昌”18類商標被國家商標局批准。2009年,“百年匯昌”被杭州市政府命名為首批“杭州老字號”。 2010年,被浙江省政府命名“浙江老字號”。“百年匯昌”傳承的糖色製作技藝申報《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姚致和堂

位於塘棲北小河街的致和堂弄內,創辦於明末清初,五開間門。致和堂之匾,由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書寫。櫃檯懸掛著:“修合無人見,誠信有無知。丹丸無認識,出門不退換。”的店規。大廳走廊掛有“博世濟民”的金底花匾。兩樁抱聯:“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世間百年舊家無非積德。”是清代塘棲人兵部侍郎夏同善所書。堂內有清代浙江巡撫彭玉麟所書“真實不虛”一匾。
塘棲姚氏祖籍浙江餘姚,家傳秘方,所制神效痧氣丸(紫金錠)名聞天下,痧藥“宛似紫金,尤稱神效。遠近商賈以及海外,無不珍佩於身,為棲水著名之品。”(《光緒唐棲志》)嘉慶道光年間時,浙西水災,疫後姚致和堂所制痧藥救人無數。連清朝的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寶鋆舟過塘棲時,也連連感嘆道:“買姚致和痧氣等藥,貨此非止一家,不知誰為真偽也。”(《文靖公詩鈔》卷二)
近代以後,致和堂到上海市開設分號,並在廣告紙上刊明:“自造真正塘棲痧藥”。民國年間名紳勞少麟從北平返里時,為了表彰其母姚氏(致和堂之女),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書寫了“誦芬傳世”一匾,後被懸掛在致和堂藥店的大堂之內。

勞鼎昌綢布莊

全稱是“鼎昌綢緞呢絨冬夏布匹抄莊”,創辦於民國三年(1914年)正月。坐落於塘棲鎮市東街葡萄灣斜對面。座東朝西,二樓二底,磚牆結構,西式門面,水泥地坪,為當時塘棲鎮上唯一的新式店鋪。鼎昌綢布莊專營棉麻布匹、綢緞、紗羅、呢絨,批零兼營,貨源充沛。櫃檯盡頭,立有“經綸是裕,真不二價”二塊黑底金字招牌。商品大多直接從滬、蘇、杭、紹、湖等產區進貨,廣銷於臨平、瓶窯、德清、上柏、東塘、丁河等地。鼎昌綢布莊開張時資金4萬元,從業人員20餘人。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後輩成人,弟兄另立門戶,一分為二,開設了“鼎昌”與“榮興”二家綢布店。

廣泰豐米廠

在塘棲鎮水北街。塘棲張氏業米已久,張棠軒在西石塘開辦米行,規模尚大。民國七年(1918年),張克昌購36匹柴油機 1台,在水北街創設張泰豐舂米坊,專營碾糙米出白加工業務,是杭縣第一家糧食加工場。後改稱“廣泰豐”,開設三間門面的米行。抗戰勝利之後,更名為“廣泰豐德記”,俗稱“德泰豐米廠”,資金6000萬。1951年,被政府接收,改為“杭縣第一稻穀加工廠”。1962年,更名為“塘棲碾米廠”。

翁長春藥店

始創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700年)。創始人為翁恆芬、翁友生兩弟兄。藥店原設塘棲市西街吳家橋北面,座西朝東,三開門面。中為客堂,掛有“橫聯”:“精製門市飲片,揀選地道藥材,杜煎虎鹿諸膠,沙層花露膠骨”。兩側為中藥飲片櫃和丸散膠丹櫃。翁長春前店後場,專制中成藥。後設工場10餘間及草藥圃半畝。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時有資金7000萬元,經理范樂農、會計卓達清,職工20餘人,還在東塘設有一家分店。翁長春藥店主營國藥,兼營參燕銀耳。由於藥材地道,真不二價,每一味藥,從進貨到配方,根據不同藥性,需經火炒、水制、砂炙。其人炒,有清炒、蜜炒、教炒、鹽炒、土炒、米炒、姜炒、蒲黃炒、蛤粉炒、鱉血炒、硫磺炒等;水制有洗、泡、漂、浸、伏、澄、飛、蒸、淬等;砂炙有揀、切、碾、搗、研、簸、篩、刷、括、劈、鎊等。其它還有霜制、露制、拍制等,共三十九道不同精製方法,道道嚴格把關,帖帖質量過硬,頗受病家信賴。除中藥配方外,翁長春藥店內設丸散堂,自製丸、散、膏、丹、藥酒等中成藥四十餘種,有大補全鹿丸、兔腦丸、十全大補丸、行軍散、枇杷膏、雪梨膏、驢皮膏、小兒回春丹、人參鱉甲丹、五加皮、虎骨木瓜酒等。尤為全鹿丸最負盛名。自養梅花鹿,宰鹿時,張燈結彩,公開展示,以招徠顧客。故翁長春之藥遠近聞名,鄰縣德清、雷甸及本縣小林、臨平等地民眾均慕名前往購買,供不應求。該店為便利病家,曾聘請名醫吳鏡如先生坐堂,行醫六載。

大綸絲廠

位於塘棲里仁橋西北的大運河上,開設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是當時浙江省三個工業企業之一。創辦人湖州龐元濟、杭州丁丙合資白銀8萬兩開辦“大綸制絲廠”,有進口意式繅絲機208台,自置發電機組發電,民國12年,增至486台,所產9至11條份的細廠絲馳名歐美。該廠利用塘棲本地盛產的土種三眠蠶,繅制出纖度細勻,捃至十一條分的細廠絲,商標名為“仙鶴牌”,並以“金、銀、紅、藍”四種顏色的商標來區別廠絲的等級。“仙鶴牌”廠絲深受國外客商歡迎。
塘棲東橫頭商業街舊貌塘棲東橫頭商業街舊貌

資料來源:

1、 手稿本《民國杭縣誌》(杭州市餘杭區檔案館藏)
2、 《餘杭縣商業志》(1988版)
3、 《餘杭商貿老字號》(第二章)
4、 《餘杭通志》(第二卷)
5、 《餘杭縣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版)
6、 《塘棲鎮志》(上海書店1991版)
7、 杭州市餘杭區地方志編委辦公室編《餘杭史志》2008年第2期
8、 杭州市餘杭區檔案館藏《1948年杭縣塘棲鎮各業住商登冊》(全宗91—3—312)
9、 杭州市餘杭區檔案館藏《1948年塘棲鎮商業同業公會冊》(全宗91—3—312)
10、 杭州市餘杭區檔案館藏《1949年杭縣塘棲鎮各業住商登冊》(全宗82—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