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所恐懼症

場所恐懼症

場所恐懼症的症狀主要包括怕單獨一人離家,進商店、人多的地方和公共場所,或單獨乘坐火車、公共汽車或飛機。常表現為驚恐發作、抑鬱強迫症狀,而社交恐懼則是次要症狀。

基本介紹

  • 別稱:場所恐懼症
  • 就診科室:精神科
  • 常見病因:不明確
  • 常見症狀:驚恐發作、抑鬱
症狀介紹,病因,臨床特點,背景情景,表現類型,治療,自我治療,相關案例,病程和預後,

症狀介紹

場所恐怖症產生的原因目前不明確,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是可能當時的確有一種令他害怕的事發生,本沒有什麼關係,但病人會聯想到更可怕的事,這樣就產生逃避,而逃避使他產生了安全感,於是有了“害怕――迴避”的條件反射。
生活工作中,總有一些情況需要我們自己單獨外出購物、出差等,這種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可以做到的事情,對於有些人來說卻因為過於恐懼而不敢離家外出,怕離家後處於無能為力或者不能立即離開所處的場合,甚至因此閉門不出。這樣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所謂的場所恐懼症。
場所恐懼症主要表現對某些特定環境的恐懼,如高處、廣場、密閉的環境和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患者害怕離家或獨處,害怕進入商場、劇場、車站或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美國斯坦福神經心理研究中心介紹因為患者擔心在這些場所出現恐懼感,得不到幫助,無法逃避。患者因此竭力迴避這些環境,甚至根本不敢出門。
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處境是外在的,儘管當時並無危險。恐怖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症狀。當事人極力迴避所害怕的處境,恐懼反應與引起恐懼的對象極不相稱,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過分的、不應該的或不合理的,但並不能防止恐怖發作。
場所恐懼症又稱廣場恐懼症曠野恐懼症聚會恐懼症等。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60%。

病因

場所恐懼症常以自發性驚恐發作開始,然後產生預期焦慮和迴避行為;提示條件化的形成。一些臨床研究表明,場所恐懼症患者常同時有驚恐發作。有人認為最初一次驚恐發作(可能因為時間久了被遺忘)是場所恐懼症起病的必備條件。因而認為場所恐懼症是驚恐發作發展的後果,應歸入驚恐障礙這一類別。也有人認為儘管一次偶然的驚恐發作可引起場所恐懼症,但場所恐懼症是不同於驚恐障礙的一類獨立疾病。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反映在DSM-IV把同時有場所恐懼症狀和驚恐發作的病例納入驚恐障礙,而ICD-10則把同一類病例歸入恐懼障礙。不論屬於以上哪種觀點,都認為場所恐懼症狀的擴展和持續都可以用症狀的反覆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迴避行為則阻礙了條件化的消退;加上害怕昏倒或當眾出醜可加重焦慮而形成惡性循環。Crowe的家系調查發現場所恐懼症患者的近親中,場所恐懼症的危險率(11.6%)較對照組的近親(4.2%)為高;並發現場所恐懼症患者的親屬中驚恐障礙的患病率增高,且女性親屬的患病率較男性親屬高2倍。在挪威Torgersen雙生子調查發現,13對單卵雙生子中有4對(31%)同患驚恐障礙和/或場所恐懼症。而16對雙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為0。這類研究結果提示場所恐懼症可能與遺傳有關,且與驚恐障礙存在一定聯繫。但Leiliott等的一項臨床研究發現場所恐懼伴驚恐發作的病例,有23%的患者其場所恐懼出現於驚恐發作以前。Eaton和Keyl,在ECA調查報告中指出,約2/3的場所恐懼症沒有驚恐發作病史。
場所恐懼症

臨床特點

1.易發生於男女青年,女性多於男性,起病多在18~35歲之間。
2.害怕到人多擁擠的場:如會場、劇院、餐館、菜市場、百貨公司等,或排隊等候;害怕使用公共運輸工具:如乘坐汽車、火車、捷運、飛機等;害怕單獨離家外出,或單獨留在家裡;害怕到空曠的場所:如曠野、空曠的公園;
3.恐懼時常伴有明顯的植物神經症狀,如頭暈、暈倒、心悸、心慌、顫慄、出汗等;嚴重時可出現人格解體或暈厥;
4.有反覆或持續的迴避行為;
5.在預計可能會遇到恐懼的情境時便感到緊張不安,稱為預期焦慮;
6.知道恐懼過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7.可分為無驚恐發作和有驚恐發作兩種臨床亞型。

背景情景

1、擁擠的場所,如超市、影劇院、大型購物中心、體育場館等;
場所恐懼症
2、封閉或者難以逃離的場所,如隧道、小房間、電梯、飛機、捷運、公共汽車與髮廊等;
3、開車,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橋上、在交通擁擠或跑長途的時候。坐車對他們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
4、離開家,有些人只有在自己家附近才感到安全,如果離開家一段距離,他們就會感到不安,極個別的人一步也不能離開家;
5、獨處,由其是獨處於以上情景時。

表現類型

曠野恐懼。患者在經過空曠的地方時就會產生恐懼心理,並伴有強烈的焦慮,因此,患者害怕穿過曠野,嚴重時甚至害怕穿過街道,害怕過橋,害怕穿過庭院和走廊。
幽閉恐懼。患者表現出恐懼封閉的空間。如害怕獨自呆在一間房子裡,害怕乘坐電梯、捷運,害怕進電影院;窗子不打開。
高空恐懼。也就是常說的“恐高症”,患者表現出害怕登高,如上樓,過天橋,坐飛機等。

治療

關於場所恐怖症的治療,主要從心理認知、行為、藥物三方面入手。
首先,在心理認知方面,要堅信場所恐怖症出現的恐怖現象,沒有一件會成為現實,即使外出有心慌,頭暈,也沒有關係,這種症狀在經歷最初的幾分鐘後,會自行緩解。患者只要能堅持住這段時間就行。至於會不會發瘋或精神失控,更不要害怕,因為擔心自己會瘋的人怎么會瘋呢?
其次,在行為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要勇敢地走出去,可以先到附近的場所活動,逐漸到一些遠的地方;從在家人的陪同下活動開始,逐漸到一個人可以活動。總之,不能躲在家,這樣才能克服這種惡性循環。
至於藥物,安定類藥物或SSRI類藥物對場所恐怖症的治療很管用,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方可。

自我治療

1、積極的自我暗示:
每天晚上睡覺前和早上起床後,對自己說20遍"我接納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變我們心裡以前對自己的否定觀念,學會悅納自己,培養自己的信心。
2、系統脫敏訓練:
改變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地來戰勝自己的緊張心理。先為自己設立一系列的行為目標,比如說10個自己以往緊張的交際場景,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將其按由易到難的順序來排列。這樣由易到難地去進行一項一項的社交實踐訓練,每一項練到很輕鬆自如了,就可以進入下一項的練習。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經過鍛鍊而逐漸培養發展起來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3、鏡子技巧:
每天拿10分鐘左右的時間,站到鏡子前面,看著鏡中自己的眼睛,對自己大聲說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輕鬆自如地與別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變!"如此反覆多遍,要細細地體驗自己內心所發生的變化,感覺一下自己是否相信這句話。
4、放鬆入靜訓練:
找一個安靜沒有人打擾的地方,舒適地坐下來,閉上眼睛,想像自己來到一個青山環繞、綠樹成蔭的幽靜地方,心境變得平和起來。現在開始放鬆,從頭部、頸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腳部依次想像變松變軟……每天至少一次,通過經常這樣的練習,能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身體,有助於克服緊張的心理。
5、閱讀偉人傳記:
嘗試著看一些名人偉人的傳記,用他們的成長和成功經歷來激勵自己,使自己樹立願意改變的勇氣和信心,同時,看過這些偉人的事跡後,還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們可能會潛在地模仿他們的一些積極的思想和行為(例如:海倫·凱勒、林肯、福特、諾貝爾等的傳記)。
場所恐懼障礙者對某些情景、場合產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懼的心情,不能自控地儘量迴避,不但別人認為難於理解,有時本人也知道不切實際、不合情理,卻又無法擺脫而感到苦惱,這就是病態的恐怖。但是僅僅依靠上述的自我治療方法並不能真正的擺脫場所恐懼症,你可以選擇靜神定恐劑進行調理,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擺脫場所恐懼症的困擾。

相關案例

老陳是位從事推銷的商人,二年前,在杭州的火車站候車準備到上海時,突然感到自己頭暈,心慌,大腦混亂,有點不能控制自己思維的感覺。心中大為驚慌,立即買票回溫州。這二年來,他從不敢出差,就連江心和雁盪都沒去成,原因就是怕自己會出現意外或精神失控。被人認為得了“老鼠病”。心中異常痛苦,要求心理治療。
像老陳這種現象,屬於“場所恐怖症”,其特點就中病人常怕離家外出,怕獨處,怕離家後處於無能為力的境地或不能立即離開該場合,有些病人因此而完全困於家中。許多病人因為想到在公共場所會精神崩潰就恐慌不已,因此對恐懼情境極力迴避。病人知道這種害怕是過分、不應該、不合理的,但這種認識仍不能防止恐懼發作。

病程和預後

起病多在18~35歲之間。害怕在空曠的場所會行走不穩或跌倒,患者起病多在40多歲,且病程趨向慢性。一般說來,場所恐懼症病程常有波動。許多患者可有短時間好轉,甚至完全緩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