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應(漢語詞語)

報應(漢語詞語)

指有施必有報,有感必有應,故現在之所得,無論禍福,皆為報應。如行放生、布施、梵行等善業,即因種善因而招感善報;反之,行殺生、偷盜、邪淫等惡業,即因種惡因而招感惡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報應
  • 拼音:bào yìng
  • 釋義:人做善惡之事,會得到相應的結果
漢語詞語,基本信息,引證解釋,相關文章,宗教名詞,基督教,佛教,名言警句,相關連結,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詞語】報應
【拼音】bào yìng
【基本解釋】指人做善惡之事,會得到相應的結果。
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你這財主們,閒常一毛不拔;今日天開眼,報應得快!

引證解釋

  1. 古人信奉天人感應之說,把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變化說成是對人事治亂的反應或預示,稱為報應。
    《漢書·成帝紀》:“朕親飭躬,郊祀上帝。皇天報應,神光並見。”
    《魏書·世祖紀》:“豈朕精誠有感,何報應之速,雲雨震灑,流澤沾渥。”
  2. 指祭禱的靈驗。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李明微》:“ 李明微 法師, 福州 人,道戒孤高,為人拜章伏詞,報應甚著。”
  3. 佛教語。原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後專指種惡因得惡果。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下》:“生時所行善惡皆有報應。”
    宋 蘇軾 《袁宏論佛說》:“又以為人死精神不滅,隨復受形,生時善惡,皆有報應。”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隨人善惡細微,各彰報應。”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你也相信報應?’ 劍平 不由得笑了。”如:你這樣專幹壞事,難道不怕報應嗎!4.往還,交往。
    《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今王舅 博 ( 張博 )數遺王書,所言悖逆……而恬有 博 言,多予金錢,與相報應,不忠莫大焉。”
  4. 回報;回音。
    宋 司馬光 《撫納西人詔意》:“曏邊臣奏陳,雲彼君臣失職,及移文詰問,曾無報應。”
    宋 文天祥 《提刑節制司與安撫司平寇循環歷》:“而 宇文丈 堅謂 長沙 去山前迢遞,報應不免遲緩,恐誤事機。”

相關文章

原文
平望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鐵針,長二尺許。每捕得一蛙,則以針穿其頸,針滿,始攜之歸,以充饌焉。如是者多年矣。一日,至親戚家,見盤中無蛙,甚憾。日暮,親戚留其宿。是夜,遠處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親戚家臨河而居,懼盜賊由水攀援登屋,故於水邊植鐵條數十,末端皆銳,如鋒刃狀。王均遠望火光,幸災樂禍,失足而墜,鐵條適貫其頸,呼號甚慘,救之者無法可施,後豎一長梯水中,眾人緣梯而上,始將其解下,而氣已絕矣。其死狀宛然鐵針穿蛙,蓋殺生之報應也。(據《俞曲園筆記》改寫)
譯文
平望人王均,喜歡吃青蛙,製造了一根鐵針,長兩尺左右。每捉到一隻青蛙,就用針穿它的頭頸,針穿滿了,就帶回去,作為菜餚。象這樣好多年。一天,他到親戚家,見到桌上沒有青蛙,十分遺憾。晚上,親戚留他住宿。半夜裡,遠處失火,王均攀到屋頂觀看,見火勢熊熊。親戚家靠河居住,害怕盜賊順著水爬上房屋,所以在河邊豎立了幾十根鐵條,頂端都十分銳利,像鋒利的刀刃一樣。王均在屋頂遠遠地觀望火光,幸災樂禍,失足掉下了(屋頂),鐵條正好穿過他的頭頸,他叫得很慘。來營救他的人沒有辦法可施行。後來有人在水中放了一把長長的梯子,大家沿著梯子往上爬,才將他營救下來,但是他已經死了。他的死狀像針穿青蛙,大概是他殺生的報應吧。
注釋
1.許:左右
2.饌:菜餚
3.始:才
4.攜:帶
5.緣梯而上:緣,沿著。沿著梯子上爬
6.臨:接近
7.呼號:叫聲
8.適:正好
9.貫:穿
10.如是者:像這樣
11.植:插
12.絕:斷
13.狀:......的樣子
14.宛然:好像
15.是:這
常識
臨。“臨”有一個解釋,指“靠近”。上文“親戚家臨河而居”,意為王均親戚家住在靠近河邊的地方。成語“臨陣磨槍”,意為靠近上戰場的時間才磨槍,形容平時沒作準備;諺語有“平日無燒香,臨時抱佛腳”,“臨時”指靠近危機的時候。

宗教名詞

基督教

報應(retribution)一詞來自拉丁文的動詞retribuere (償還、貯存)。報應意味著對道德上的善行與罪過的賞罰。
聖經記載
聖經對於報應方面,即天主如何賞善罰惡的表達,是在啟示下逐漸演進形成的。以色列人對天主的賞善罰惡偏重於現世與整個團體的報應,較少提到來世與個人的報應:
舊約包含現世的報應和來世的報應:
1)現世的報應:舊約中的報應主要是物質上的,即使是精神上的(如與天主的密切關係)死後就化成泡影(約三13~19)。由於以色列人把自己看成天主的選民,盟約的團體,所以相信:a)因個人罪過,集體(全體)受懲罰(創三):一人犯罪殃及無辜子孫(出卅四7)。b)因個人的功德,集體得賞報:只因一人正義,天主就寬恕全耶城 (耶五1),上主的僕人將救全民族的預言(依五十三)。c)集體功過的報應:如洪水及巴貝爾塔的溯源故事以及先知對以民的譴責(依一2~9)。d)這種集體的報應無法解釋義人為何要受罰,故日後的智慧文學與厄則克爾先知書特彆強調個人功過的報應(箴十二14;智一7~11):只要個人回頭必得生存(則十八32)。但事實常相反,所以上述發展已為天主的報應將超過現世的財物與生命鋪路。
2)來世的報應:a)為答覆無辜的義人在世上不幸的難題,約伯書提出人死後要面對審判者(約十九23~29)。訓道篇的作者覺得智愚善惡者得面對同一命運“死亡”(死後則世上一切皆虛),並接受天主的審判。此後猶太人便不顧現實生活的挫折經驗,轉而渴望與天主同享永遠福樂。b)舊約中對死人復活的暗示:耶肋米亞在極苦悶中仍堅信有朝一日天主必賞報他(耶十五10~21),聖詠作者清楚指出義人必在天主右邊永享福樂(詠十六8~11),這種渴望已脫離了物質的報應觀,而為義人復活的信仰奠下基礎。公元前二世紀,雅威的窮人經歷了恐怖迫害後,道出了需要天主的辯護,及為天主而殉難的人必復活得永生的心聲(加下七9)。大約同時代的達尼爾訊息指出死者“要醒起來,有的要入於永生,有的要永遠蒙羞受辱”(達十二2)。c)舊約中對人一向采整體的生命觀(不同於靈肉二分法)。因亞歷山大的猶太人受到希臘思想影響,故寫出的智慧書中有義人的生命不死不滅的新觀念(智三1~11),至於明確的死後報應觀,必等到基督戰勝罪惡與死亡後才會在信仰上激起巨大的迴響。
新約報應觀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的救恩工程。基督徒相信主耶穌光榮來臨時,善惡必有絕對的報應,但現世報應的問題並未立即消失:
1)現世的報應:跟隨基督最大的賞報是擁有天國(瑪五1~11);此天國“已經”開始“尚未”完成(參 38)。為贏得天國,基督徒在世得受與基督相當的迫害、侮辱(瑪五11~12)。新約中有關現世賞報提到基督門徒必得百倍賞報(谷十30),現世的懲罰則多次提及,格林多教友在聖餐禮中自私做法導致病死(格前十一32~34);基督徒夫婦撒謊試探聖神而猝死(宗五1~11)。
2)報應與基督的奧秘:人的成義,不在於遵行法律,而在於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參 95,150),亦即因基督的死亡、復活而得救援(羅三21~26)。基督徒在世時已得賞報,領受了聖神(羅八),並已與基督同生(羅六1~11)。死後要復活並與基督共享永生(格前十五)。若望福音更把接受或拒絕基督本身看成天主的賞罰,凡信的人必得永生,不信的,已受了審判(若二16~21,31~36)。

佛教

一切眾生,心性原同,而其身心受用,苦樂懸殊者,以宿世之修持不一,致今生之感報各別也。故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感應篇雲,禍福無門, 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君子樂天知命,不怨不尤, 聿修厥德, 自求多福, 以期消滅宿業,培植來報也。世之最可憐可憫者,莫過於貧無衣食之瞽目殘疾人。均是人也, 人皆眼目明了,徹見一切,彼則雖處光天化日之下, 無異暗室幽谷之中。人皆手足完全,隨意動作,彼則肢體殘缺, 諸凡不便。如是之人,又加以無家室以庇身,無衣食以養體。彼等同為天地父母之所生, 固為吾之同胞。吾人幸受天地父母之所覆載, 而境遇稍亨。若不設法,令彼身有所託,心有所依,俾其宿業消滅,來報勝妙, 便失天地父母平等生育之心,兼負天地父母錫吾福樂安適之念。況乎博施濟眾,老安少懷,視民如傷, 恩先無告, 古聖賢無不提倡而躬行之,以為天下後世法。豈可不仰體天地聖賢之心,以行一視同仁之道,而漠然置之乎。以故一亭王居士,特發大心,糾集同志,立一殘疾院,於上海南車站附近,俾彼無家可歸之殘疾人,安住其中,供其衣食, 以盡天年。有手足不完具者,派人照護,其有目能視,手能作者,隨彼身分,作諸工業,以稍貼補其服用。又請通達佛法之人, 數日一往其中,為彼演說改過遷善,閑邪存誠,信願念佛, 求生西方之法。俾彼等了知前因後果,聿修厥德, 一心念佛,以期往生。庶可永離娑婆生死輪迴之苦,常享淨土常樂我淨之樂, 其為彼等慮者, 可謂懇切周摯, 至極無加矣。然人眾既多,所費實繁, 端賴富有力者,發同體之悲心,捐無盡之寶藏,補天地化育之遺憾,培自己莊嚴之法身,則幸甚幸甚。
生報
即是前生作孽今生報,今生作孽下世報。這種因果報應,同樣分福報和禍報。有的人前世行了善,積了德,猶如在銀行存的款還未用完,故轉到今生來用,故今生享福。如他今生雖然享福仍行善積德,銀行存款越來越多,利息也越來越多,故下一世仍然是享福之人,為福報。
有的人上世作的惡太多,或者老來作惡,當世清算不完,這一世就苦。如某人對前世的惡,後世的苦認識不到,繼續作惡,那他下一世還要繼續受苦難;如其及時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改惡從善,或許當世即會轉運,通過努力化苦為甘。
速報
即是報應來得快叫速報。如昨天做壞事今日遭惡報,上午做壞事,下午遭惡報,或者九點作壞事,十點就遭惡報。因果報應不僅只是惡報,福報也如此,只要你做了善事同樣得速報。
速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此人上世作的惡,這一世還未了結,而他更加變本加厲,幹了更加傷天害理慘無人道之事,如有的殺人放火,有的行竊搶劫,有的暗害別人,有的販毒吸毒,有的賣假酒假藥毒害民眾,有的行賄貪污,有的詐欺錢財……後來被押上歷史審判台,有的被判刑,有的被槍決,有的或者遭禍而傷殘,或夭亡。忘恩負義,知恩不報,反而相害,這種人得惡報也特別迅速。
如有一個人,她在特別困難時,本人無飯吃,無房住,孩子無錢上學,丈夫的飯碗也丟了,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老人出來幫助她安排工作,並且借房給她家住,有了飯吃,有房住,孩子上了學,她不但不感謝老人的救命之恩,反而黑了良心,貪污老人的錢,結果蒼天有眼,讓她跌斷手,看她還貪不貪。
遭凶必報
又有一人,多年來,他有困難,其朋友總是無私幫助他,可他總覺得一年給一萬兩萬元太少,心有貪念,就起黑心,有一天他一手拿著其朋友給的錢,一手就要害其朋友,相害未成,又對朋友進行敲詐錢財,當朋友看出他良心壞,就警告說:"你這樣做,定遭惡報",結果不僅家中凶災未平,第二天本人突然腿斷痛得要命,後又突生奇病。
還有一人,他找到一個如花似玉的對象,對象遺憾地說:"你什麼都好,就是多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他聽後,回家就磨了一把鋒利的刀,並寫了一張紙條:"母親,不是兒子不孝,你老人家八十多歲了,該上天享福了。"然後把刀和紙條藏起來。奇怪的是那是四月天氣,這一天萬里無雲,下午5點左右,突然烏雲蓋頂下起傾盆大雨,接著就是雷嗚閃電,一個炸雷把這個企圖殺害老母的不孝之子打得七竅流血而喪命。其老母痛失其子後,收其遺物,發現枕下面有利刀和紙條,才知其子遭雷打是報應。因此,忘恩負義之人,極易遭凶速報。
佛門講因果報應,確有至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結果,如農之播種,種豆必然結豆,種瓜定是結瓜,毫無虛假。今觀世人得福報或遭惡果者,均有原因,只緣世人不細心觀察耳!從古至今書中都有記載,善惡報應不爽毫髮,余素覽世俗故事,每讀至得福報處,頓然心歡!遭惡果者無不毛骨悚然,其因果真如立竿見影、桴鼓發聲,為善為惡影響顯然。故選錄《因果報應》,以醒世人,如能細心體悟,力行善道,獲福非淺!倘行不善,業緣日積月累,待至惡貫滿盈,報應臨頭豈不赫然!不過善惡報應遲早不同,到時必然應驗。有人說:某某並未行善,反而發家致富;某家仁善好施,出現事業蹇滯,這是何道理?這種情況常有見之,作惡發家,只因祖宗積有善德,德澤濃厚,陰在子孫,故而享福。如銀行蓄有存款,任意取用,可祖德耗盡,存款取完,福澤隨之消失。為善之家,如果祖有業緣,雖然不順,但是惡跡去完,定然發福。古有楹聯曰:“為善不昌,祖有餘殃,殃盡必昌;作惡不滅,祖有餘德,德盡必滅。”本書所載事跡,昭明著目,世人能改惡向善,必然後裔昌盛,福祿綿延。

名言警句

  •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早來與來遲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都報。
  • 輸贏無定,報應分明
  •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 善必壽長,惡必早亡
  • 善人流芳百世,惡人遺臭萬年
  • 多行不義必自斃
  • 一報還一報
  • 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
  • 清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
  • 凡你們為自己而行的善,將在真主那裡發現其報酬
  • 你有一天將遭遇的災禍是你某一段時間疏懶的報應(法國)
  • 幸福不是獎賞,而是結果;苦難不是懲罰,而是報應(英格索爾)
  • 現世中部分終生蒙羞受辱的生命,本身即是為前世所犯罪惡而遭此報應;對他最殘忍的懲罰,就是讓其安然度過悲苦的此生 。(曹非乾)
  • 好心自有好報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善惡到頭終有報,高飛遠走也難逃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 在罪惡中游泳的人,必將在悲哀中沉沒(英國)
  • 種其因者須食其果(德國)

相關連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