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形態

報導形態,指報導的表現形式,是報導方式最終在報紙上的具體展示及形象化。包括報導規模、報導結構、報導刊播的樣式等等。通常,一些報導會有選擇性的以哪幾種表現形式,如特稿、記者手記、現場報導、深度分析、比對式的觀點實錄(聲音)、圖示配置、背景資料等,來推出報導,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新聞報導形態。

詳細釋義,包含結構,示例,

詳細釋義

對於重大報導,選題階段就需要確定報導的地位和基調。有些日常的報導,編輯部往往只確定大致的範圍,此後,報導基調等選題任務與編輯的報導組織就融為一體了,編輯常常需要和記者一道,深入實際,幫助記者找到報導的突破口。
且重大的報導,尤其是可預測或已經發生事件的重大報導,選題之後還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報導組織過程。編輯不僅要進行具體實施決策,確定怎樣發稿,發多少稿,放在什麼位置或時段,以什麼體裁來刊播,以及彼此如何配合等一系列具體的問題,還要協同媒體的人力、物力,落實上述決策。至此,選題階段結束,具體報導組織階段開始,對新聞選題階段抽象的報導目標,轉化為可操作的具體行動計畫,並且明確表述的文字,就是報導方案,它規定著報導形態的諸要素。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報導規模與報導結構的確定。

包含結構

報導規模,指媒體對特定報導刊播的總量(時間和空間)控制,即持續多久,占據多大版面空間,動用多少採編力量。它依據於編輯對報導客體的價值認定。選題報導一般是大規模、全方位的,需要確定的是具體的發稿量。
報導結構,指一項報導所包含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聯繫的方式。它由報導範圍、報導重點(即報導的核心部分)及不同角度和傾向報導的比例關係等幾個方面共同決定。
報導刊播的樣式,指報導最後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刊播出來。它通常受到報導規模和報導結構的影響。

示例

報導組織第一階段對於新聞報導形態的確定作用。
1999年5月9日,《北京青年報》《下周刊》的出版,該刊近20個版即將編排妥當,編輯驚聞我駐南使館被北約飛彈轟炸、三名記者身亡的訊息,當即決定大規模報導,派出數名攝影記者跟蹤遊行隊伍,同時數名編輯連夜加班,在緊張的采編溝通中,確立了“最強烈的抗議”、“最響亮的聲音”、“最憤怒的行動”、“最有力的聲援”、“最深切的哀痛”共五個主題性專版,是報導具有的巨大的力量。這就是一種新聞報導形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